建平县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分析
2021-12-06苏建军
苏建军
(建平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辽宁 建平 122400)
1 基本情况
建平县隶属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县域总面积4865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0′~120°02′,北纬41°17′~42°20′,南北长125km,东西宽75km。2020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1150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4480.6万m3,地下水资源量133588.4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8492.5万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6919万m3。2020年全县总用水量为6253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达到3066万m3,占用水总量的49.0%;林牧渔畜用水量541万m3,占用水总量的8.7%;工业用水量1202万m3,占总用水量的19.2%;城镇公共用水量90万m3,占总用水量的1.4%;生态环境用水量20万m3,占总用水量的0.3%;居民生活用水量1334万m3,占总用水量的21.4%。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建平县水资源开发率为44%,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452m3和96m3,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和6%。由于建平县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年内之间丰枯变化剧烈,加上当地水土流失和水库淤积严重,又处于低山丘陵地区,因此,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未来已无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潜力。根据“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可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中规定的人均水资源评价标准,人均少于500m3为严重缺水国家。由此可知,建平县水资源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2.2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建平县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如果出现特别干早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目前,建平县农民基本还是离不开靠天吃饭的规则,如果没有水的保障,会造成耕地大面积弃耕或者减产,农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工业用水无法保障,全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量将会急剧提升,全县现有工程的供水能力将无法满足用水需求,必将严重制约全县经济发展和全县人民小康生活的实现。
3 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需要考虑和尊重当地客观实际,建平县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要从水资源承载能力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提高。客体指的是调整产业结构与发展速度、提高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等。主体指的是从扩大供水规模,即提高地下水、再生水与过境水的供水规模等。
3.1 坚持调整产业结构与发展速度
3.1.1 调整产业结构。建平县经济发展的状况是:第一产业比例逐步减少,第二产业比例稳步增加,第三产业平稳增长。其中第二产业是未来发展重点,将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要比第一、二产业的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和耗水量低很多,可以适当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用水效率,对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很有效。
3.1.2 限制高用水行业发展。建平县经济发展的方向以采矿业、陶瓷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轻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现状是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1%,预计2030年工业增加值将比现状年新增11.4倍,工业需水量比现状年新增4.22倍。因此,工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大小。根据建平县水资源现状和未来新增用水需求,未来必须严格限制高用水工业,鼓励高效节水型工业的发展,如严格控制技术低端的纺织、造纸、石化、化学和食品工业的上马,鼓励高科技的信息产业、制造业、供应业等行业的发展。
3.1.3 减缓经济发展速度。调整减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并不等于不发展或限制发展,而是由现状的开放式发展方式转向节约型发展,引导经济向低耗水的行业和企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势必减小水资源承载客体对主体的压力,也可以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3.2 进一步提高用水水平与效率
3.2.1 提高用水水平。各行业用水水平需要用水净定额来衡量,主要体现在人均需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定额和城镇生活需用水定额等。建平县节水潜力较大,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多方面均有操作空间。农业可通过高效节水措施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大幅提高农田节水灌溉面积及灌溉水利用率。建平县目前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仅为49%,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3。工业节水也有很大潜力,可以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来达到节水目的。
3.2.2 提高用水效率。①农业节水方面。加快高效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推动集雨工程、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试行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②工业节水方面。鼓励使用国家推广的节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强制钢铁、化工、印染、造纸、食品等高耗水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实行工业水循环利用;加快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③城镇节水方面。进行城镇供水管网独立分区计量管理;全社会推广普及生活节水器具;对学校、餐饮、医院、宾馆、洗浴等用水较高行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开展节水型公共办事机构、居民小区建设。
3.3 扩大供水规模
3.3.1 扩大地下供水规模。建平县地下供水规模主要指地下水供水工程所能获得的供水量。除当地可开采地下水以外,可考虑在辽河支流老哈河河岸取水,加大地下水供水量。
3.3.2 提高过境水规模。①白石水库应急工程。按照白石水库应急工程供水设计规模供水,为3.5万m3/d,即可供过境水量1278万m3。②阎王鼻子水库供水工程。阎王鼻子水库供水工程按照应急工程输水管道的设计,最大过流能力为8万m3/d,在不扩大管道规模的情况下,过境水供水规模可达到2900万m3,随着需水量的增大,可考虑扩大管道规模。③上窝铺水库供水工程。根据建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带动用水需求旺盛,可以考虑提前修建上窝铺水库,以保障建平县的新增用水需求。
4 结语
建平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压力很大,不仅要兼顾发展速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还要考虑水源开发、多水源联合调度的可行性,通过提高过境水规模达到抑制需求、增加供给,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