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及应用
2021-12-06刘伟丁强
刘伟 丁强
(黄骅市农业农村局 河北 黄骅 06110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传统农业模式的创新和改进,集合了深松、免耕或浅耕播种、秸秆残茬处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与传统的耕作模式相比,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面积,提高机械使用效率,有利于土壤水分和养分保持,是一项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壤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黄骅市自承担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通过在10余个乡镇重点推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地块抗旱能力提升显著,平均每亩节约种子1.2kg,节约成本50元,亩平均增产30kg,亩增效益90余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 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1.1 控制有毒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在保护性耕作开展以前,农民为抢农时赶季节而进行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保护性耕作的秸秆还田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以资源再利用,增加土壤中的碳元素,改善土壤结构,保墒蓄水,减少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1.2 减少土地翻耕,有利于固墒保墒。免耕或浅耕播种技术仅对播种部分土壤进行浅松,减少了耕作面积,降低了水分蒸发,有利于土壤墒情和养分保持。以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可起到挡风固土的作用,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水分积累,减轻了冬、春季大风对地表的影响,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大面积实施还可有效减少农田扬尘,达到防治沙尘暴的目的。
1.3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保护性耕作与农业机械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发展保护性耕作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在现代化的发展形势下,需要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免耕少耕和复式作业,整个流程极其简单,浅耕、播种施肥、残茬处理一次性完成。
1.4 改变传统观念,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在实施保护性耕作过程中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实现了科学管理,科学种田,这样在农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既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又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措施
2.1 加强培训工作及技术宣传。一定要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和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让大家对该项技术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参与到此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推广部门应重点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机手培训,促其熟练掌握技术要点。农技推广人员应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在推广中尽量减少专业术语,以更朴实、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讲解,使农户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项技术。
2.2 做好示范区创建,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的带头示范作用,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技术上给予帮助,安排农技人员全程负责示范区技术指导,采取现场会的形式把效果展现出来,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吸引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加强技术交流。
2.3 确保农机设备的适用性和使用安全。要充分考虑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适用性,深入开展机具的选型与调整,通过农机补贴政策,引导机手选择通过农业部农机鉴定的机具,尽可能选择更可靠、更安全、更适用的机具,通过提高机具作业效率和利用率来增加机手收益。要实现规范操作,要重视农机管理工作,减少农机设备的能源浪费。
3 保护性耕作机具
3.1 免耕播种机。又称免耕覆盖播种机,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免耕播种机要同时完成施肥、播种和残茬处理作业,种子和肥料要播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该机是在麦茬地上免耕深松作业,开出25cm以上的深松沟,有效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同时将复合缓释肥分成多层施于深沟内10cm至深松沟底25cm的一个区间内,一次亩施肥50~60kg,后期不用再追肥。此技术改善了玉米根系密集层的水、肥、气、热、微生物条件,为玉米生长创造了优越环境,有效解决了制约玉米生长的多个关键性环节,使玉米产量大幅增加。
3.2 深松机。深松机利用深松铲疏松土壤,是适用于旱地的耕作方法,可改善耕层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抗旱能力。深松形成的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有助于气体交换、矿物质分解、活化微生物培肥地力。因此在旱地保护性耕作中,深松被确定为一项基本的少耕作业。根据保护性耕作的要求和作业特点,经试验认为:没有必要年年深松,因为深松过的土壤蓄水抗旱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土壤结构,更大程度取决于深松后降水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