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类专业研究生“精密仪器分析”核心课程优化建设
2021-12-06张丽媛于润众阮长青唐彦君
张丽媛, 于润众,阮长青,唐彦君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0 引言
“精密仪器分析”是研究物质组成、状态和结构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理论和技术含量高、应用性强的学科技能。食品精密仪器分析是指采用大型精密仪器分析的手段,探求食品的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包括食品营养成分、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分析检测。近年来,食品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先进技术不断渗透到食品分析领域中,使精密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并成为现代食品安全和分析的重要支柱[1]。对食品类专业研究生来说,除了课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掌握实际应用大型精密仪器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这样才更有利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2-4]。鉴于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开展了研究生核心课程“精密仪器分析”的建设研究工作,这也是目前形势下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精密仪器分析”课程发展过程
自2008 年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开设“精密仪器分析”课程,目前已有11 余年的开设历史,开设之初是专业选修课,40 学时,每年选修研究生数30~40 人,其中生命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和理学院的研究生都选修过该课程;2012 年修订教学大纲,修改为28 学时;2017 年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改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24 学时;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研究生选修课,24 学时,涉及到1 个一级学科、4 个二级学科专业;现在每年的研究生上课人数80 人左右。在10 多年的“精密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了教学内容体系,编制了较完善的教学大纲、有电子讲义、PPT 课件,并开设相对应的实验。食品学院开设的“精密仪器分析”是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粮食油脂及蛋白质工程、动物营养学、畜牧兽医学等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精密仪器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强化基本实验理论、技能和分析能力,为硕士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 “精密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精密仪器分析”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2 个部分组成,根据食品类专业实际应用的特点及学时数开设光谱学、色谱学、质谱学和联用技术4 个部分课程体系,学院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有专职的实验员,能够保证课程顺利实施[5];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也有研究生督导定期给予的“督与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缺乏相对统一的教学教材和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虽然在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中都设有“仪器分析”相关课程,但没有形成经科学论证了的教学教材和基本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结构,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教材使用,仅靠上课记得笔记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
(2)高精尖的精密仪器设备较少,开设实验项目较少,实践能力薄弱。目前,食品学院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各1 台。这些设备台数较少,造成实验项目开设较单一,而实验项目的开设对于精密仪器操作的掌握无疑是重要也是必要的。例如,质谱仪每台价格在百万元以上,如此昂贵的设备即使一个学校买了一台也是专人管理的科研设备,不太可能作为任由研究生动手操作的教学设备,毕竟仪器维修护理的费用也很高。因此,在开设实验项目中主要就以演示教学为主,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只是在旁边观看,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验不能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利于精密仪器结构和操作的学习。
(3)缺乏“精密仪器分析”核心课程教学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大多错误地认为,研究生的水平已经够了,课程教学不是那么重要,主要靠自学。因此,常常忽略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研究。而刚入学的研究生只不过是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罢了,要提高其学术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技能的培养,而其课程学习将在这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考核方法单一。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多数不会像本科生考试那样有补考或重修,这样就会产生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只是在考前突击复习,这种短期记忆虽然会让学生通过考试,但是没有真正学习到知识,在后期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不懂、不会用的问题,而这样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法亟待改进。
3 “精密仪器分析”课程优化建设的内容
(1)电子教材、教学大纲、PPT 及试题库建设。课程暂时没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材使用,主要参考教材资料为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编写的教材,虽然这些教材在理论知识方面讲得很深恨透,但是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还需要将专业实际需要的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融入到教材建设规划中。因此,为了给研究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依据确立的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教材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编写电子教材,同时根据教材内容修订教学大纲,完善PPT。加强试题库、资料库的建设,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形成完整、规范的教学档案和研究生教学自编教材。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国内外“精密仪器分析”的发展动态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培养目标,使“精密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能对该学科专业教学科研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能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在每一章节中融入专业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专业思政育人[6],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3)更新实验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新“精密仪器分析”的实验教学内容和项目,编写实验指导,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配制相应试验试剂和标准溶液,准备实验材料,调整实验条件,设置实验参数,完成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创新教学方法。针对研究生教学学术性、交互性强等特点,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在理论教学时联系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学生课堂讨论内容,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增加师生间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形成案例式、讲座式、研讨式、实验(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
(5)创新考核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加强考核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通过考核促进研究生积极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的改进提高。成绩由课堂随堂考试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论文及平时成绩构成,其中随堂考试卷面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20%,课程论文占30%,平时成绩占20%。
4 结语
通过对地方高校研究生核心课程“精密仪器分析”教学现状分析,找出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开展“精密仪器分析”课程优化建设,包括电子教材、教学大纲、PPT、试题库和实验内容的建设,同时开展了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优化,不仅有利于课程体系的发展,更有利于研究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