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锑中毒1例的护理

2021-12-06高春华

护理与康复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注射用注射液入院

高春华,林 燕,王 辉,俞 超,张 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吸入性肺炎是指吸入口咽分泌物、食物、胃内容物或其他刺激性物质所引发的肺部炎症[1]。吸入性肺炎发病迅速,伴随着肺顺应性下降,肺血管通透性和肺自重增加,肺含气组织减少,并发呼吸功能衰竭并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重度ARDS病死率高达40%~50%[2]。印染厂废水含有复杂的污染物,锑是颜料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印染厂的废水重金属之一,进入人体的锑大多数集中在肝、肺、肠和脾,导致锑中毒[3]。锑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并伴有心、肝、肾功能损害,如流涎、腹泻、传导阻滞等。2019年12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1例因印染厂污水罐体坍塌事故中受压并吸入污水致重度ARDS合并锑中毒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救治成功,并于12月31日转康复科专科治疗。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39岁,工人,因“污水罐坍塌致伤后呼吸急促9 d”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治疗。患者于污水罐体坍塌后1 h就诊于当地医院,经积极抢救和治疗,曾撤离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后肺部感染加重,氧合指数最低降至60 mmHg(1 mmHg=0.133 kPa),再次行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V-V)ECMO治疗,并于2019年12月11日转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入院诊断为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ARDS、左侧髂骨骨折、左侧第11肋肋骨骨折、头皮裂伤、肝功能不全。入院查体:体温37.5℃,心率59次/min,血压107/74 mmHg。患者入院时带入去甲肾上腺素2.8~3.5 μg/(kg·h)持续泵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压力控制(PC)通气模式,PC 2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频率12次/min,呼吸末正压(PEEP)8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40%;V-V ECMO治疗,流量5.2 L/min,FiO280%;咪达唑仑注射液0.16~0.24 mg/(kg·h)、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46~0.69 μg/(kg·h)及盐酸吗啡注射液0.069~0.086 mg/(kg·h)静脉持续微泵泵入,评估镇静躁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评分为-5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评分为0分。因ECMO支持下患者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入院后即行俯卧位通气,并在俯卧位状态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1次,经纤维支气管镜深部吸痰4次。入科时因气囊漏气立即更换为可冲洗8号气管导管,囊上持续低负压吸引加间断手动抽吸。入院当天肺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大量渗出、较前明显进展,气管插管吸出血性痰液,黏滞度Ⅰ度,咳嗽反射弱,痰病原学检查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4×109/L,中性粒细胞92.9%,C反应蛋白148 mg/L。经多学科会诊后,12月12日予ECMO支持下俯卧位通气纠正氧合、注射用替加环素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12 h 1次,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10 mL管饲,每天2次,抗感染;送检血锑浓度显示32.03 μg/L,多学科讨论后考虑为锑中毒,予使用螯合剂抗毒治疗,即二巯丙磺钠注射液0.25 g+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12 h 1次,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静脉推注,每12 h 1次,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 200 mg+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并每日监测肝肾功能及血锑浓度。12月14日,患者血锑浓度23.05 μg/L,说明治疗有效。12月17日血锑浓度下降至6.13 μg/L,为避免其他重金属浓度升高,停用二巯丙磺钠注射液;痰中培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停用注射用替加环素+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改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0.9%氯化钠注射液微泵泵入,每6 h 1次,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B 75万U+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12 h 1次。12月18日,肺部CT示两肺炎症较前有所吸收,且氧合指数较前改善,停止俯卧位通气治疗。12月19日血锑浓度7.11 μg/L,予停用螯合剂,因药物性肝损伤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B、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新增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7 d,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000 mg+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8 d。12月20日肺部CT检查示渗出明显好转,氧合指数227 mmHg,予撤离ECMO。12月25日再次复查肺部CT,肺部炎症较前吸收,予拔除气管插管,改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FiO229%,氧流量60 L/min。12月31日,患者高流量湿化氧疗,FiO225 %,氧流量30 L/min,心率97次/min,呼吸28次/min,谷丙转氨酶145 U/L,谷草转氨酶52 U/L,肾功能正常,转康复科专科治疗。2020年1月3日、7日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佳。

2 护理

2.1 锑中毒处理

事故发生时,印染厂废水倾泻,患者被误吸误食大量废水。当地医院已行洗胃、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持续血液滤过等治疗。患者入科第1天血锑浓度检测为32.03 μg/L,显示存在锑中毒,予抗毒与护肝治疗,每天检测毒物浓度及肝肾功能。患者入院后心率最慢为49次/min,心电图提示窦性节律,予多巴酚丁胺0.06~0.58 mg/(kg·h)静脉微泵泵入提升心率,入科第9天停多巴酚丁胺,心率82次/min。12月19日腹部CT提示患者有胆泥淤积,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由29 U/L上升至163 U/L,谷草转氨酶由20 U/L上升至108 U/L,但总胆红素由70.6 μmol/L降至31.5 μmol/L,专科会诊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予暂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多粘菌素B、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新增异甘草酸镁护肝、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利胆治疗。入院第20天患者转康复科,显示心率97次/min,谷丙转氨酶145 U/L,谷草转氨酶52 U/L,肾功能正常。

2.2 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和护理

ECMO是心肺支持的终极手段,能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氧合,应尽早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以缩短ECMO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4]。利用ECMO运行记录单,每班评估记录动静脉导管刻度、导管固定、管路各连接处稳固性、穿刺处和管路下皮肤、膜前/膜后压力、主机交流电源、主机报警设置、控温仪水位线,同时记录最近一次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的检验结果及更换耦合剂的时间。ECMO治疗需肝素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出血是ECMO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ECMO运行期间,每小时查检穿刺处渗血、膜肺血块及转速、血流量、氧流量、静脉管路是否抖动、水箱温度、水箱是否转流,并在运行记录单上进行记录[5]。患者入科后立即予行ECMO支持下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注意防止导管滑脱,至少每2 h评估气管插管、ECMO导管等位置;每2 h翻转头部,更换手臂姿势,防止受压部位皮肤出现压力性损伤。若患者翻转过程中发生心搏骤停、气管插管意外滑脱等应急事件,立即翻回仰卧位再行抢救与治疗。本例患者入院后运行ECMO时间210.5 h,除了氧合器膜前、膜后有0.5 cm×0.5 cm血凝块各2个,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共行6次ECMO支持下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时间为(19.04±0.65)h,患者氧合指数上升至217 mmHg,期间除足背动脉测压导管处发生0.5 cm×0.5 cm的2期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7 d后愈合,翻转过程顺利。

2.3 气道管理

气道管理作为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等[5]。俯卧位期间为减轻局部皮肤的受压,至少2 h更换俯卧位姿势,但因呼吸机管路呈水平位,故改变患者体位前需确保呼吸机延长管内无冷凝水,以免发生冷凝水的吸入。ECMO撤离后采用浅镇静策略,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2~+1分。入科第9天患者发生躁动,口腔分泌物增多,呛咳明显,为预防吸入性肺炎,遵医嘱在患者口腔内放置吸引管行间断吸引,平均每天吸引量达250 mL,入科第14天患者未再出现呛咳等情况,停止口腔吸引。拔除气管导管前30 min遵医嘱予山莨菪碱10 mg肌内注射,减轻唾液分泌,预防拔管后短期吞咽功能尚未恢复而引起的误吸。气管导管拔管后改持续高流量湿化氧疗,FiO229%,氧流量60 L/min,患者呼吸频率偏快,43次/min,脉搏氧饱和度95%左右。转科时患者咳嗽咳痰好,呼吸略促,28次/min,转科7 d后随访呼吸平稳,13次/min。

2.4 谵妄护理

谵妄是ICU常见的一种急性临床综合征,可致患者病死率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6]。阿片类及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方法不当也是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7]。该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共使用吗啡10 mg×190支、咪达唑仑10 mg×290支,撤离ECMO前维持深度镇静,撤离ECMO后,浅镇静治疗,易发生谵妄。入科第9天,患者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of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筛查结果为阳性,临床表现为躁动、注意力不集中、全身大汗。遵医嘱停用咪达唑仑,改为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30~0.50 μg/(kg·h)和丙泊酚注射液0.5~1.0 mg/(kg·h),氟哌啶醇5 mg+东莨菪碱0.3 mg肌内注射以缓解躁动,并根据患者的CAM-ICU评估结果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同时,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告知地点、时间、人物,夜间控制周边环境噪音,调暗灯光,减少护理操作与翻身,促进夜间睡眠。经上述处理,入科第16天患者安静配合,转科时夜间睡眠时间6~8 h,CAM-ICU阴性。

2.5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

卧床>3 d、深静脉置管、呼吸衰竭和ECMO治疗等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8]。每隔2~4 h监测1次激活凝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根据监测结果调节肝素钠注射液的泵入剂量。患者行ECMO期间维持激活凝血时间在160~18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60~80 s。患者入科第1天四肢血管超声筛查显示双下肢血流通畅,予双下肢气压治疗,每天16 h。入科第9天撤离ECMO后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颈内静脉内径正常,管壁可见一低回声团附着,范围约1.5 cm×0.4 cm,管腔内血流通畅。专科会诊后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4 000 U 皮下注射,每天1次。入科第10天床边B超检查显示下腔静脉内低回声团,有血栓可能。遵医嘱调整依诺肝素钠注射液4 000 U,每天2次。同时,入科后即行早期被动运动,患者清醒合作时床头抬高60°坐起,进行四肢主动屈伸运动,每次15 min,每天至少2次。第14天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下肺分支栓塞可疑,但患者无相关临床表现,继续抗凝和双下肢气压治疗。转科时患者主动行踝泵运动20 min/次,血管超声提示四肢静脉血流通畅。

2.6 心理护理

交通伤、暴力事件、突发的自然灾害等创伤事件可能导致恐惧、绝望、失控感、幻灭感等情绪,从而产生心理问题[9]。隔壁印染厂污水罐体坍塌,污水倾泄引起围墙倒塌,患者在正常工作时间被围墙压住,且吸入污水,引起ARDS和锑中毒。但患者对事故和就医过程呈逆行性遗忘,记忆是从拔管后第2天开始的,拔管后第3天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10分,表现为沉默寡言、睡眠障碍、抗拒社交、高度警觉。精神卫生科会诊后予奥氮平5 mg对症治疗,促进患者夜间睡眠,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减轻消极情绪,并安排男护士为患者进行照护,减少患者的尴尬。入院第18天,患者情绪稳定,愿意与人沟通交流,转科前复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为6分。

2.7 康复锻炼

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基础,早期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10]。入科时患者处于镇痛镇静状态,建立ECMO支持后患者即开始四肢小关节被动运动,如肢体屈、伸及旋转等运动,每天2次,每次20 min;撤离ECMO后进行四肢大关节被动运动,如内收、外展、上下直腿抬高、前臂分离牵引等肌力训练,每天2次,每次40 min。患者完全清醒后行上肢主动肌力训练包括握拳、十指抵抗、双上肢上举。上述活动能耐受后指导患者进行双手负重上举运动训练、握力训练10 min/次,每天4次。转科时患者双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手握笔写字感无力,直腿抬高有震颤,双足背有轻微足下垂情况。

3 小结

印染厂废水吸入致重度ARDS合并锑中毒,救治过程中病情反复,情况危急,护理难度大。早期识别锑中毒后尽早解毒治疗,给予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并做好气道管理,重视谵妄护理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积极心理支持和康复锻炼是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注射用注射液入院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合止血散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