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采茶剧团发展启示与思考
——以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为例
2021-12-06欧阳兰
欧阳兰
吉安采茶戏是江西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的全国348个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和23个江西本土戏曲剧种之一。吉安采茶戏产生于清代,在传承吉安“三角班”、灯彩、山歌的基础上,融汇宜黄戏、赣南及高安采茶戏自成一派,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常演不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它以喜剧为主,用诙谐风趣的吉安土话,载歌载舞,反映农村的劳动生产、经营商贸、男女恋情、生活情趣以及人民群众的正义心声等,十分接地气,因此逐步扎根吉安民间,同时促使了民间采茶剧团发展壮大。“三角班”时期,两旦一丑或者一旦一丑一生,三人即可成戏,他们钻山串乡,赶庙会、演社戏,随时圈地为台,既简便又贴近观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批农民剧团、民间剧团编排了贴近群众、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采茶戏作品,自带干粮和道具,肩挑手扛,跋山涉水,深入农村、厂矿演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涌现了一批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扁担剧团”“赤脚剧团”等民间采茶剧团先进集体,为推动江西地方戏曲的发展、弘扬优秀庐陵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结合结对帮扶的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谈一谈认识和思考。
一、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的发展历程
吉安13个县市区中,民间采茶剧团主要分布在吉安县、新干、吉水、遂川、永新等地。其中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是吉安民间采茶剧团的重要力量,成立时间相对较长,人员相对充足,创演的剧目影响比较大。该农民剧团于2006年成立,2014年正式注册为民间剧团,现有演出人员30多人。他们以演出采茶戏和鲤鱼灯等民间彩灯为主,并且配合政府送戏“三下乡”活动,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反映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新人新事的现代小戏。2014年,吉安县文化主管部门针对部分基础较好的民间剧团开展帮扶,并要求县文化馆和专业剧团与有关乡镇签订责任状,帮助其农村业余剧团,笔者被委派率队前往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开展帮扶工作。在我们的帮扶下,该剧团自编自导自演了30多个采茶戏和现代小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及结合农村传统民俗节庆,在本乡本土和周边乡镇开展巡回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周边乡镇农村的精神生活,赢得了群众的喜爱。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以及市县各类媒体先后采访、报道20多次。2021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12频道《道德观察》栏目,专程到该团进行为期3天的采访。总之,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付出了努力,做出了成果,获得了肯定,演出了影响。
二、吉安县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的发展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群众对采茶戏的喜爱和怀念,促使吉安县农村的业余采茶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时期达50多个,主要的创建方式有:团员集资、个人出资、村委公私合资模式等。这些业余采茶剧团为传承吉安采茶戏、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启示一:政府扶持是民间采茶剧团发展的根本保障。
因为民间采茶剧团的迅猛发展,考虑到采茶戏传承和发展的大局,2014年开始,吉安县文化主管部门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民间采茶剧团。一是结对帮扶。安排县文化馆和专业剧团对乡镇业余剧团开展一对一帮扶。全县实现了专业剧团结对帮扶业余剧团全覆盖,并在资金、管理、创演、培训进行全方位帮扶。我们帮扶的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因此实现了正规化、标准化、专业化。二是规范管理。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经各方扶持,已经成为县内颇具影响、特色鲜明的农村剧团。帮扶队协助剧团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使该团成为政府认可的民间演出团体,可以享受国家的扶持资金。三是政府买单。吉安县严格落实《江西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每场演出只需受演单位盖章认可,其报酬由县财政买单。政府扶持为剧团的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该团成立14年,在全县巡回演出了近500场。2016年被市文广新局评定为五星级剧团。
启示二:夯实本领是民间采茶剧团发展的立足之本。
7年多的结对帮扶经历,我见证了该剧团的发展成长,更体会到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勤学苦练的精神和对传承采茶戏的执著。如2014年初,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决定排练大型古装戏《梁成辉打案》,尽管他们已经多年没有排演过古装戏,传统古装表演比较生疏,但他们还是克服困难,边学边用,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排练,演得有模有样,受到了观众的称赞,让专业人士刮目相看。接着,他们又一鼓作气地排练了《包公赔情》《十五贯》《窦娥冤》等经典剧目,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久违的好戏,而且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表演技巧。正是这种不断夯实基本功、提升专业能力的决心和行动,让我们这些帮扶“老师”为之钦佩。
启示三:兴趣爱好是民间采茶剧团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业余剧团,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成员并非专业固定的演员,而是来自于农村和城镇各行各业,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加入剧团既没有工资待遇,也没有晋级前途,完全凭着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参加。正是这些“杂牌军”,排除各种困难,使剧团坚持了14年之久,其间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他们不空喊“文化建设”的口号,而是践行着建团时共同拟定的十二个字“拓展生活空间,体现人生价值”的发展理念,默默坚守。正是这种折射着一种纯质情怀和奉献精神的朴实理念,成为剧团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启示四:立足群众是民间采茶剧团发展的核心密码。
正如鱼儿离不开水,民间采茶剧团的发展也离不开基层群众,因为失去了观众就失去了市场。固江镇农民采茶剧团的演出非常接地气又紧跟形势变化,他们不演华而不实的歌舞,不搞低级趣味的逗笑,所演的节目都是契合现实富有教化意义的采茶戏,贴近群众生活,所以深受群众喜爱。比如近年来排演的一个精准扶贫题材的小戏《路在何方》便是如此,其主题及表演寓庄于谐,时而引起满堂哄笑,时而又让人唏嘘落泪,得到了上至领导下至群众的盛赞。
三、振兴民间采茶剧团传承吉安采茶戏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吉安民间采茶剧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吉安地方戏曲生存现状与中华传统戏曲在当代遭遇发展困境的大环境是一致的,并且存在更为现实的问题。一是政策扶持不足。省市县尽管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缺乏可操作性,无法落地,并且政策主要是针对国有剧团、专业剧团,对民营剧团缺乏全方位的扶持或者财政扶持有限。融资政策、税费减免政策等激励政策没有出台,民办剧团很难获得政府资金和信贷支持。由于没有具体扶持办法和政策,很多民营剧团都是自掏腰包在运营,生存举步维艰。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因为城乡地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民间剧团成员主要是留在家乡的中老年人,所以人员构成不仅非专业化,而且青黄不接现象比较严重。以吉安县固江农村采茶剧团为例,团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大部分都是业余爱好者,演出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购买补贴、雇主支付和社会捐赠,微薄单一,不足养家,难以吸引专业人才和年轻人。三是民间市场萎缩。民间剧团来自民间、服务民间,其自编自导自演的小节目着眼于演身边人、说身边事,又没有架子,队伍小,成本低,贴地气,更能有效走向市场,还戏于民。但是,受信息化、大数据、自媒体、电视电影等影响,年轻人对采茶戏缺乏兴趣爱好,随着主要受众群体老龄化,市场不断趋向萎缩。四是自身影响有限。吉安采茶戏尽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影响的地区和范围有限,自身的流布领域也受到了赣州、抚州、高安等周边地区采茶戏的侵蚀和影响。
总之,民间采茶剧团的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方法,也让我们看到了影响长远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文化强市的角度,只有做强民间采茶剧团,还戏于民,吉安采茶戏才能长盛不衰。
第一,要落实落细政策扶持。一是出台《关于振兴吉安采茶戏的实施意见》,制定扶持民间剧团的政策举措,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向民间剧团开放,强化激励措施,评选表彰“明星剧团”等。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有一定比例支持民营剧团;加大政府对民间剧团戏曲的购买力度。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扶持民间采茶剧团的具体办法和举措,坚持在政策覆盖、艺术赛事、剧目评奖、职称评审等方面对民营剧团一视同仁,重点扶持有代表性、演出质量较高的民营剧团,每年对民营剧团开展评比奖励,对优秀演出剧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扩大吉安采茶戏的生存空间和土壤。四是加强民间剧团帮扶。学习吉安县做法,开展国有剧团、专业剧团和民营剧团结对帮扶,重点在资金、管理、创作排演、项目申报等方面加强指导支持,选派名家作为顾问,优秀人才定期到民间剧团同吃同住同演出,加大对民间剧团演职人员的培训力度。
第二,要立足深耕民间市场。一要鼓励和扶持民间剧团深入基层演出。推动吉安采茶戏与乡村振兴、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相融合,扶持和鼓励民间剧团到茶山、茶厂、茶企、茶店、茶楼和农村、社区开展各类表演活动,结合旅游宣传推介,在A级景区开展演出。二要通过民间剧团留住老观众。民间剧团由于写的是农民,唱的是农民,身在农村、社区,所以更适合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推动民间采茶剧团多演出、常演出,让吉安采茶戏唱出新时代最强音。三要加大对民间剧团的政府采购力度,支持民间剧团自编自导自演内容积极向上、贴近生活的采茶小戏,鼓励其参与农村集市、婚丧嫁娶、乡风文明演出活动,使吉安采茶戏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做到还戏于民,还戏于市。
第三,要适应时代改革创新。鼓励民间剧团在题材上创新,剧本创作要通俗易懂,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矛盾、新气象,推出新时代乡村小戏、文明小戏。鼓励民间剧团在形式上创新。台词语言要用当地“土话”,多运用当地老百姓能理解的比喻、夸张、正话反说、戏谑逗趣的台词,音乐和表演上也要适应现代人的要求,合理利用多媒体等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吉安采茶戏的观众群体。
第四,要吸引留住专业人才。借鉴兄弟设区市定向培养采茶戏后备人才做法,实施吉安采茶戏表演专业学生定向培养计划;采用传帮带方式,聘请名师名家以老带新方式培养人才;有计划选派优秀编剧、导演、舞美等主创人员到高校学习,脱产深造,逐步造就吉安本土拔尖人才;引进国家级、省级编导人才;定期聘请国家级专家来吉安授课,形成机制体制;加大民间采茶戏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举办业余剧团骨干培训班,支持业余剧团骨干参加专业培训;鼓励和支持民间剧团参加吉安采茶戏调演,通过文艺大比拼,提高民间剧团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推动民间剧团上档次,逐步成为传承吉安采茶戏、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