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地协同视域下多元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与建设

2021-12-06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彦李天景

河北农机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地校企协同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杨彦 李天景

校地协同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成果取得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实践,在我国职教领域尚属于新事物。但随着职教发展深入推进,如今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一大亮点,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近年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为校地合作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中央政策指引下,许多高校紧跟地方产业特点和转型升级需要,积极探索校地协同合作方式。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保障,各大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场所。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校地协同合作的必然选择,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成可以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加快校地协作紧缺专业人才的产出,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眼下,我们需要加大对校地协同育人模式理论研究,不仅仅停留在事情表面,需要对多维度的内容进行研究,寻找新的方法方式,不断创新学习国内外成果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运用。

比起教学强国类似的做法:如美国职业教学采取“合作模式”,注重职业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注重整合校企各自优势;日本的“产学合作”形成了校企互惠互利的关系;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现了学校工厂化,工厂学校化等[1],通过比较分析教育强国的做法发现,实现高质量的校地协同发展,需要根据国情、校情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发展道路,因此需要探索者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制定出高质量的调研样本,对调研结果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详细地制定出高质量的校地协同发展策略。本文将从为什么要实行校地协同策略、如何实施校地协同策略两方面进行具体阐释。

1 为什么要实行深化校地协作

我国的校地协同最早要追溯到196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其中有专门的要求规定职业教育要密切联系企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其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就如何实行校地协同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如: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企业办学校、鼓励双方实施“厂中校”与“校中厂”等形式,深入扎实地推进校地协同。实践证明校地协同可以有效增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使学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时,有的放矢。学校的实训室建设也是人才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学生学习技能、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借助校地协同实行校地协同发展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是近些年来的重要举措。

1.1 深化校地协同合作,提供创新育人新模式

随着国内各大高职院校不断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也因此成为近些年来学者专家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校企协同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运行机制及有效性评价等方面。所以校企协同最终的评价指标落在从校企协同产生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考量,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体制,不断完善运行及有效性评价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继续深化校地协同,加强校企合作,完善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了更好更快地培育人才,我校积极协同地方企业,积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材,依托校内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工业中心,近年来,学校为鼓励人才创新培养,鼓励教科研有所突破,积极筹划建设实训基地,这也为招揽校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创设了“在校建设校中厂,在企建设厂中校”的局面。继续深化合作“校、企、政、商”产教合作平台,以笔者所在学院——汽车学院为例,陆续和本市各大4S 店、起亚等国际知名企业展开教学生产合作,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推广等务实合作。充分利用校企实训平台服务师生、企业工匠。推动校地协同务实合作落地生根,提高了学生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拓展了校地双方共同提高的方式,为推进我校人才培养和我市校地协同发展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2],参照其他院校的做法就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育人模式,学校借助人才资源优势,企业借助生产设备等硬件设施资源,共同协商解决人才培养方案,这样的举措大大增加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1.2 深化校地协同合作,为创新创业提供条件

为落实党中央“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这一构想,各大高校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院充分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紧密依靠校地协同创新发展,以校企共建的专家工作室、工匠厅等为载体,继续推进校地协同融合,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良平台,学校为创新创业传达会议精神,领会吃透会议内容,拿出可靠的比赛思路与办法,企业为创新创业提供比赛设施,提供工匠大师,切实提高参赛选手的实践操作能力。校地协同将创新创业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创新与实训、教书与创业、校内与校外的协同发展。

1.3 深化校地协同合作,有助于高校走出科研创新困境

深化校地协同可以为教师职业发展、学生职业规划、企业工匠职业提升提供需求融合、发展相适应的有利时机。进入新时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信息化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企业中,学生是容易接受新技术的群体,深化校地协同合作,可以将信息化媒介快速传递给企业,企业也可以享有最新的技术理念,先进的技术理念可以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同时将学生、教师、工匠有机整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瓶颈和技术难题,带来多元共赢的局面。此外众所周知搞科研是较辛苦的,也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原因之一是高校缺乏一定硬件设施使科研力量。受到制约深化校地协同合作,可以共同发挥校地双方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学校可以借用企业的先进设备用于科研,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实训平台构建校中厂,节省人力成本[3]。

2 如何实施深化校地协作

有了总体的设计思路,接下来将具体讨论如何深化推进校地协作。总的来说,实施深化校地协同有以下几点措施:

2.1 深化校地协同融合发展,共建协同育人模式

学校与企业需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双方需要很好地把握地方经济特点,制造业特点、服务热点经济点,如共同确定教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如学校在实习工厂建立起与企业相当规模的操作车间,学校如开设工匠大师走进学校等类似的讲座,适时聘请企业工匠做客学校讲授最新的技能与操作知识,企业开设类似学校规模的企业课堂,不断训练企业员工,提升其理论水平,服务实际生产。校企扩大合作面,积极推动以点带面的工作局面。相互使用对方的技能人才作为校企的训练讲师或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校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技能训练。作为学校,引进技能大师可以增强专业的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熟悉各种常规仪器设备操作,为提前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企业引进高校教师,可以为员工普及科普知识,增强员工的理论知识,为后期职位晋升打下基础,同时及时进行社会调研,了解社会供需热点,及时与企业进行对接,共同商讨协同育人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2 深化校地协同融合发展,共享支撑平台成果

信息化时代,碎片化知识很繁杂,需要校地双方共同应对,此时的共享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校企共享知识无阻碍平台,就需要校企双方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合作,实现信息沟通,学校可以将企业发布的关信息,及时与学生分享。企业拿到学校的信息化资料可以及时与员工分享,这样做更加强了校企互信沟通,及时共享信息化资料,可以为国内的校企提供很好的参考。做法就是校企双方整合现有资源,参考别处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发展信息化建设,切不可照抄照搬别人的建设模式,此外还需要积极消化别人的成功经验,在校企双方成立定点实验班,仔细研究其发展周期,不断调整优化过程。深化共享渠道,共享双方平台成果。共同打造良好的校地协同关系网[4]。

2.3 深化校地协同融合发展,共享高素质智力成果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为我国培养专业化人才和不断建设强大美丽的中国贡献力量。最终依靠的就是人才,校企在引智方面要保持步调一致,学校需要不断调研市场,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适时更新人才培养体系,企业需要与学校保持沟通,及时提供人才培养规格。同时双方需要细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系统,贴近市场需要[5]。

3 结语

深化校地协同发展已成为时代不可避免的产物,做好校地协同创新发展可以为创新育人提供新模式,可以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可以实现生-校-企三元有机结合,创造新的价值,此外深化校地协同需要做好协同育人模式,共享支撑平台等,营造良好的校地协同关系,为今后校地协同融合创造有利条件[6]。

猜你喜欢

校地校企协同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