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病状与防控措施
2021-12-06段慧然
段慧然
(固安县职业中学 河北 固安 065500)
仔猪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疾病,诱发疾病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黄痢也被称作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典型的症状为水样腹泻,发病急速,迅速脱水,死亡率高达90%以上,尤其以1 ~ 3日龄的仔猪最敏感。仔猪白痢也称作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典型的症状为下痢,主要以10~30 日龄仔猪发病率高。仔猪黄白痢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是威胁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细菌性疾病。
1 病原
诱发仔猪黄白痢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有产肠毒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普通大肠杆菌等,其中40%以上的病例都是由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比较复杂,血清型也较多,这给疫病的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抗原主要有菌体抗原(O)(有173 种血清型)、鞭毛抗原(H) (70 多种血清型)、表面抗原(K)(103 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福尔马林溶液、来苏水等常用消毒剂就可以将其杀死。大肠杆菌感染后的发病程度和其在肠道的定殖能力以及产生毒素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而且猪场一旦发病,就很难根除。
2 流行病学
仔猪黄白痢疾的流行范围很广,几乎遍布所有的养猪场,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疫病。黄痢的主要感染者为7 日龄以内的仔猪,尤其是刚出生1~3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高,超过7 日龄的仔猪一般不会感染。白痢以10~30 日龄的仔猪最易感,小于7 日龄、大于30 日龄的仔猪一般不会感染发病。仔猪黄白痢的发生都没有季节性,一年之中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一旦猪场感染后,就会反复发病,很难根除,只是已经发生过的猪场,再次发病时,发病率和致死率会有所降低。在疫区,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可高达90%以上。
3 临床症状
3.1 仔猪黄痢。最明显的症状是出现剧烈腹泻,其粪便为黄色或者黄白色,为水状或者浆状,极容易出现脱水;面色苍白,干燥,眼球内陷,有些仔猪还会出现肛门松弛呈红色、排便失禁等症状。黄痢如果不及时治疗,仔猪会迅速死亡。
3.2 白痢。主要表现症状也是腹泻,粪便颜色为灰白色,通常为糊状,粪便黏度较大,特别容易黏附在肛门。仔猪患病后普遍不愿进食,导致其身体消瘦,发育迟缓,如果不及时治疗,5~6 d 内会出现死亡,但死亡率不高,但是病愈后,其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1]。
4 预防措施
4.1 预防免疫
4.1.1 免疫方式。利用疫苗预防免疫是防控仔猪黄、白痢的主要措施。对于此病进行免疫主要有2 种方式,一种是对妊娠母猪进行预防接种,使母猪获得免疫力,仔猪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从而也有了保护力,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尤其对仔猪黄痢预防效果较好。另一种是通过给仔猪免疫,使其主动产生抗体,获得保护。在进行预防免疫时,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因为大于10 日龄的仔猪才具有较强的免疫应答能力,而且从免疫到抗体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
4.1.2 疫苗种类。目前常用的疫苗有灭活苗和基因工程苗,常用的灭活苗有大肠杆菌单价苗(K88、K99、987P)、双价苗(K88-K99)、三价苗(K88-K99-987P)和其他多价苗等,常用的基因工程苗有大肠杆菌987P 单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LTB 双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基因工程苗等,这些疫苗对仔猪黄白痢的预防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变化也非常快,而且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养猪场流行的菌株都不相同,就是同一个养猪场也会存在不同类型的菌株,这就限制了疫苗应用效果,于是人们开始利用自家猪场分离出来的菌株制作疫苗,这种疫苗防治效果比较显著。根据王红宁[2]等的试验研究发现,在四川省的某些规模化猪场利用在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和自家疫苗进行对比实验,自家苗免疫保护率为93.1%,基因工程苗免疫保护率为87.5%,两组差异显著,自家苗的免疫效果明显高于基因苗。在当地利用本地菌株制成的疫苗对产前14~21 d 的妊娠母猪进行接种,病情严重的猪场在仔猪出生后的1~2 d 或者10~20 d接种,都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4.2 利用抗体预防。利用疫苗给妊娠母猪进行免疫,让仔猪通过初乳获得免疫抗体,可以达到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初乳中的抗体水平不一致,而且可能会由于初乳摄入不足影响仔猪的被动免疫,同时初乳中的抗体效价很快下降,这都会对猪黄白痢预防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通过给仔猪口服高免动物血清、单克隆抗体、卵黄抗体等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给母猪最后一次免疫10 d 后,可以无菌采血,分离血清,然后在其中加入抑菌剂,放置冰箱保存备用。这种血清的制备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单、容易推广。
4.3 利用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利用抗菌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会将病原菌杀死,也可以杀死胃肠道内的有益菌群,破坏了机体微生态平衡,就会增加畜禽对病原菌的易感性,也容易产生耐药菌株。现在人们逐渐重视生态防治,利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制剂等调节畜禽胃肠道菌群,促进建立和恢复正常菌群,能够有效的预防腹泻的发生,尤其是仔猪初生时服用,可以使其快速建立起正常菌群,防止发病。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活菌制剂,不能和抗生素同时使用,可以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结构,达到预防的效果,但是不能将病原菌杀死,治疗疾病需要配合其他药物进行。
4.4 强化饲养管理。做好母猪围产期、仔猪初生后的护理工作,产房温湿度要适宜,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降温;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每天对猪舍进行通风,保持其空气流通;饲料中营养搭配要合理,满足母猪的生产需求;仔猪初生后要及早吸吮初乳,并给仔猪注射葡萄糖亚铁注射液、维生素B12,防止仔猪贫血,提高免疫力。
5 治疗措施
5.1 西药治疗。抗菌素一直是治疗仔猪黄白痢的首选药物,经常用的药物有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新霉素、增效磺胺、卡那霉素等,但是大肠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长期使用,抗菌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如很多地方的菌株已经对土霉素、金霉素、磺胺密啶等药物产生抗药性,已经不能再选用。利用抗菌素治疗时,要首先进行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5.2 中药治疗。由于抗菌药物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因此利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成为解决耐药性和药残的重要措施。中草药中含有的有机酸、碱类、活性物质等具有抗菌消炎、解毒的作用,可以激活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因子积极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中草药还可以促进胃肠道对水、钠等元素的转运,还有的中草药可以抑制小肠的蠕动[3]。如苦参、白头翁、大蒜、龙胆草、穿心莲等中药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滋生繁殖,龙胆草、山药、食醋、大蒜等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穿心莲、秦皮、甘草等可以抗菌消炎,红糖可以使仔猪的血糖水平提高,供给能量,促进机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