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中麦6052的选育
2021-12-06孙果忠蒋云锋姚丹妤肖世和
孙果忠 贾 丹 蒋云锋 姚丹妤 王 娟 刘 翼 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在我国黄淮麦区,冬季冻害、倒春寒、穗发芽、干旱、倒伏和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条件、土壤类型和栽培水平参差不齐,生产上对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广适性和抗逆性有较高要求[1-4]。中麦6052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逆育种研究组最新选育的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2020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CNA20182254.5),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国审麦20210082),同年入选第四届黄淮麦区地展专家推荐品种。该品种较好地协调了丰产性、广适性和抗逆性要素,群体适中、半矮秆、中大穗、耐密植、不秃尖,适宜在黄淮麦区南片大面积推广种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中麦6052的亲本组合为济麦22/泰农18,采用系谱法经9年选育而成。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广适性品种,连续多年处于全国推广面积第1位;泰农18是泰安市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矮秆品种,2008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09年以济麦22为母本、泰农18为父本杂交;同年F1种子进行温室加代。2010年从稀植条播F2群体中选择单穗,混合脱粒。2011年从稀植条播F3群体中选择单株。2012年从稀植条播F4株系中继续选择单株。2013年从稀植条播的F5株系中选择单株。2014年从密植条播F6株系中选择4个株系。2015年F7无重复小区品比,中选2个品系。2016年F8多点多重复鉴定,编号052品系入选,定名为中麦6052。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该品种半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17.2d,比对照周麦18早熟0.3d。幼苗半匍匐、苗壮,叶片宽、叶色深绿,冬季冻害轻,抗寒性较好。春季发育稳健,耐倒春寒能力突出;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慢、分蘖力中等,亩成穗数较多。株高约80cm,茎秆粗壮、韧性好,抗倒性较强,2019年、2020年倒伏程度≤3级或倒伏面积≤40.0%(非严重倒伏)的试验点比率分别为90.9%、100%。株型松紧适中,穗层厚、整齐度较好;旗叶短小上冲、蜡质轻,熟相好。纺锤形穗,穗码排列适中,结实性好、不秃尖;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容重高、饱满度好。产量三要素适中,亩穗数44.2万穗、穗粒数33.2粒、千粒重42.5g。
2.2 抗性田间自然发病较轻,中感白粉病、纹枯病,感叶锈病、条锈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白粉病,高感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氮利用效率指数(NUI)为1.75,属氮高效品种,对不同栽培条件和地力水平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2.3 品质2018-2019年、2019-2020年的品质检测结果如下:籽粒容重811.8g/L、820g/L,蛋白质含量11.2%、14.2%,湿面筋含量29.6%、27.1%,稳定时间7.7min、5.5min,吸水率63.5%、60.4%,最大拉伸阻力418.6Rm.E.U.、427Rm.E.U.,拉伸面积63.2cm2、70.0cm2。
3 产量表现
2018-2019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攻关黄淮南片广适组区域试验,22点汇总,每667m2平均产量576.5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17%,增产点率95.5%;2019-2020年度续试,22点汇总,平均产量544.8kg,比周麦18增产3.59%,增产点率81.8%;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17点汇总,平均产量550.6kg,比周麦18增产6.2%,增产点率94.1%。
4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适宜在黄淮麦区冬麦区河南省除信阳、南阳南部地区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种植。适宜播种期10月中旬,每667m2适宜基本苗15万~22万。播前精细整地,每667m2施有机肥3~4m3,底肥施纯氮5~6kg、P2O58~9kg、K2O 2~3kg,足墒播种、播后镇压。返青-拔节期浇春一水并追施尿素10~15kg/667m2,扬花后浇灌浆水。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