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2021-12-06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佟鑫

河北农机 2021年1期
关键词:气象天气生产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 佟鑫

1 计算机技术在气象应用中的特点

1.1 及时性

众所周知,天气系统复杂多变。以降水过程为例,需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云的多方面配合,瞬时变化极其明显。传统的气象服务中,只能定时发布天气信息,无论是农户,还是建筑企业,只能靠天吃饭,若想知晓未来两三小时的天气情况,是极其困难且不准确的。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窘境。及时准确的天气信息发布,使得人民群众不必每天等在电视、收音机旁也能及时收到信息。

1.2 双向性

传统的气象信息是单方向发布,用户只能被动接受,无法得到自己关心和需要的天气信息。在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气象之后,用户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生产实际,向气象部门申请或者定制气象服务信息。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信息交互传播,极大地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相应平台的出现,则扩大了天气信息的传播范围。

2 计算机技术在气象应用中的作用

2.1 提高信息准确率

气象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信息,且类型较多,如卫星云图、天气图、地形、海洋、空气质量等数据。同时对于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要求很高。天气过程复杂,这就导致了在分析天气之际,需要大量的气象资料数据来运算和处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预报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统计、运算、分析,单纯依靠人工,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气象信息在处理上也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导致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而计算机技术及相关软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处理信息高效准确,还能根据数据做出简单分析。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的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帮助业务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也避免了人工误差,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1]。

2.2 促进服务细化

在气象发展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气象事业的水平。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需要气象服务的支撑,尤其是许多大型的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气象服务信息,指导各类生产活动[2]。如农业气象情报、短期气候预测、环境气象专报,其分别针对不同人群,实现靶向发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为我国相关气象部门提出了相应前进探索方向。比如进一步用户分类,细化气象服务类别,从而达到精准气象信息传输。

2.3 提升防险救灾能力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自然灾害频发,如干旱、洪涝、地震、台风等。这些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庄稼减产甚至绝产时有发生。而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的气象灾害监测服务,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预报预警及辅助功能。例如短期天气预报能够帮助农户调整生产种植的方式,减少并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同时,计算机技术在防灾抗灾、避灾和减灾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通过及时的天气预警发布,可以提前做好群众转移工作,以防群众财产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3 计算机技术影响下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

3.1 让气象信息服务向更深处发展

计算机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也不断地更新换代。气象信息服务领域得益于此,由此发展迅速。之前的气象信息服务水平较低,精细化程度不够,工作浮于表面,未能向深处延伸探索。过去的几十年,种养殖大户只能通过每天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形式获得天气情况,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拓宽了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同时还方便数据的精确查找,通过网络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技术知识就能传送到用户手中。大量的气象信息对于用户进行农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此外,精细化的气象信息,能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及时传送到有需求的用户手中。对于有个人特色需求的用户,可以专门提供气象相关服务。服务于农,服务更精。

3.2 让气象服务向更广处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气象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进展。受众越来越广,三大运营三管齐下,线上线下相结合,气象信息发布及时准确,获得了一致好评。在气象服务工作中,计算机软件技术广受推广。比如,为了精准获取大气中水汽含量数据,采用遥感技术与卫星雷达技术相结合;MICAPS 软件的使用,减少了大风、暴雨等自然气象灾害的预警空发率。同时,部分软件自带警示音效,对于超出阖值的天气要素会发出预警,方便值班人员处理。因此,正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出现,才推动了气象服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气象服务体系,使用户的服务体验也有所提升。

3.3 让气象服务向受众全覆盖化方向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便以农业作为重中之重,作为农业大国,民无粮不能活,农业生产活动是组成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几年来,极端恶劣天气频发,2008 年南方遭受冰雪冻灾,2019 年局地干旱,以及2020 年春季的蝗虫灾害、夏季的洪涝灾害,严重危害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我国农田基础薄弱,水利设施不完善,生产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我国农业自身的这些特征,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对气象信息技术的极大需求和依赖之类的问题。农业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不高、市场复杂多变、经济形势不明,导致了农户急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让气象服务覆盖更大面积的农村用户,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气象事业也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气象事业中的不断深入,提升了业务人员在气象观测、天气预测、防灾减灾避灾和气象服务方面的工作水平。地基、空基、天基相互协调配合的气象综合系统的成功构建[3],在某种程度上大幅度促进了气象服务质量的提高。成功背后,气象软件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偏离气象工作环境,设计界面过于绚丽,影音效果繁琐、花哨,打开软件等待时间往往过长。人性化特性较低,为基层气象观测人员增添负担。气象业务中蕴含海量信息,要求及时、准确、高效地处理和分析信息,再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进一步促使群众对气象服务产品有了更高的需求:精准性和差异性。在“最后一公里”的气象信息传播阶段,如何将气象信息有效传播到需要的人手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相应平台,做到精准筛别,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只有将信息传播到大众手中,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民生。眼下,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参与下的气象服务。气象农业信息的发布,更成了广大农户进行种养殖产业的强心丸。所以,需要做好相关网站的维护和更新,进一步推动平台的普及和使用,以百姓需求为实际,提供简单实用、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气象灾害相应知识,使之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猜你喜欢

气象天气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气象树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Weather(天气)
大国气象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