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饲喂关键营养技术

2021-12-06丁小玲苗文萍张琳琨刘国桢张宇昕

猪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泌乳后备断奶

丁小玲 ,苗文萍 ,张琳琨 ,刘国桢 ,张宇昕

(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61)

母猪的生产性能影响整个猪场的效益,母猪繁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后备母猪的初情及排卵质量、母猪的卵子数、产活仔数及初生重、哺乳母猪的泌乳量、断奶仔猪头数和断奶重、母猪发情间隔和排卵数等都影响着其生产成绩,且交互影响,构成了链式过程。营养调控是改善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途径,母猪生产的链式过程对应着链式营养需求,要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必须用系统的营养技术来进行调控,进行阶段性精准营养,只有母猪各阶段生产性能的全面提高,才能提高母猪的整体生产成绩。

1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的营养水平影响其机体发育及终生繁殖性能,适宜的背膘发育与健康的骨骼生长是后备母猪生长阶段的关键性控制要点。过肥或过瘦的后备母猪,其繁殖力均会下降,母猪后期高强度的繁育任务更需要强壮的骨骼和肢蹄。若此阶段营养管理不到位,会影响母猪卵巢发育、初情启动及仔猪断奶后淘汰率,造成损失。

日粮中能量水平的适度增加可以提高后备母猪能量利用效率,利于初情启动。消化能摄入水平为45.85 MJ/d 时可使母猪背膘厚度增加,以及卵泡数量和排卵率增加,从而促进母猪卵巢发育和初情启动。以高油脂+高纤维作为能量来源,可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背膘厚,利于其初情启动和发情率提高,并且饲粮中添加可溶性纤维有降低母猪初产弱仔数的趋势[1]。后备母猪后期的维生素与矿物质需要均高于生长育肥猪。从能量、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需求分析,后备母猪从体重50 kg后同育肥猪分开饲喂,改用后备母猪料是较为合适的[2]。

饲喂模式方面,适度降低营养水平的轻度限饲可使后备母猪的卵巢发育及初情得以显著促进;但过度限饲则不可取,会抑制后备母猪的卵巢发育及发情。因为母猪需要一定的脂肪储备,高瘦肉型后备母猪需采取自由采食;中等和低瘦肉型母猪在体重81.7 kg至180日龄进行85%~90%的限饲。若饲喂设备母猪只能采取自由采食,则需通过日粮添加纤维含量来调整能量浓度。后备母猪配种前两周的催情补饲也很重要,可增加排卵1~2枚。催情补饲可采取增加饲喂次数、改为湿拌料来提高母猪采食量,以达到3.5 kg/d以上的采食量,也可每天补充200 g/头的葡萄糖[3]。有条件的猪场可适当饲喂些优质青绿饲料,青绿饲料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能促进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及性成熟。

2 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的体况对哺乳阶段生产性能、发情间隔及仔猪的健康发育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妊娠期的营养目的是保障母体健康,提高胚胎存活率及初生仔猪的健康。

2.1 营养水平

妊娠前期(配种到怀孕30 d)的受精卵附植阶段极不稳定,胚胎呈游离状态,营养水平对胚胎存活率有显著的影响。母猪日粮营养水平对在胚胎早期发育、 着床以及附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孕酮和瘦素分泌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Ι分泌水平及胚胎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影响[4]。妊娠前期同样需要适度限饲,过高的营养水平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而当母猪营养水平从2倍的维持需要量降低到1.5倍需要量时,其胚胎存活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5],1.2倍维持需要也可显著提高了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但严重限饲的条件下会降低胚胎的早期存活率[6]。

妊娠中期(怀孕30~85 d)主要是要调整并保持好妊娠母猪的体况,实行限饲,要根据母猪体况实施营养供给,保持背膘厚度约有3分膘情,即看不见,但能明显摸到椎边骨的中等体况;对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要根据母猪体况和胎儿发育情况调整营养供给[7]。

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和母猪乳腺发育速度加快,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开始增加,此阶段要加强营养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和母猪乳腺发育的需要。较厚的背膘厚度有助于母猪繁殖性能保持良好状态,妊娠后期母猪太瘦背膘太薄(5~12 mm)会对母猪的乳腺发育起负面影响[8-9]。妊娠母猪前、中、后期日粮分别供给母猪维持需要量的125%、150%和 187.5%,可有利于维持母猪最佳分娩体况,提高仔猪生产性能[10]。提高母猪妊娠后期营养水平,可以使仔猪初生重及断奶窝重显著提高,使母猪保持良好体况。妊娠后期可采用哺乳母猪料攻胎,能提高仔猪初生重、初生窝重、断奶重及断奶窝重,提高母猪泌乳高峰期采食量,提高母猪初乳及新生仔猪血液中IgG含量,减少哺乳母猪掉膘[11]。

2.2 纤维素

日粮纤维在肠道中可以进行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能够改善肠道上皮功能,调节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生长;另一方面,通过菌群-肠-脑轴来提高免疫功能;此外,某些纤维能够在肠道内进行有益发酵,起到益生元的作用[12]。适当提高妊娠阶段的膳食纤维水平,能够提高母猪的断奶仔猪数,而对初生仔猪重无显著影响[13];在妊娠后期增加日粮纤维水平可以提高胚胎存活率,降低初生仔猪死亡率、僵猪发生率和腹泻仔猪死亡率[14]。

现代集约化养殖模式中,为了维持体况和控制体增重,需对母猪进行能量限饲,母猪易发生刻板或躁动行为及便秘。通过增加日粮纤维含量,能够降低能量密度,延长母猪采食时间,增加饱腹感,降低进食动机,减少母猪异常行为及便秘[15]。饲喂高纤维日粮能够减少母猪假咀嚼行为和外阴病变,改善母猪的健康状况[16]。

2.3 氨基酸

有关精氨酸、谷氨酰胺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多,精氨酸可通过促进母猪胎盘发育,调节生殖激素分泌,从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增加产仔数[17],N-氨甲酰谷氨酸是内源性精氨酸的合成促进剂,用于妊娠母猪饲料,可显著降低添加成本。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缬氨酸,提高缬氨酸与赖氨酸比值,可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促进母猪妊娠后期的乳腺发育[1]。亮氨酸在蛋白质合成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增加蛋白质合成,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亮氨酸可提高仔猪初生重[18]。

2.4 维生素与矿物质

适量增加胆碱供给,胆碱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促进体内转甲基代谢,胎盘可调节向胎儿的胆碱运输,新生儿阶段大脑从血液中汲取胆碱的能力极强,胆碱的缺乏会影响新生仔猪的早期发育。维生素D在母猪日粮的适宜添加,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均有正向影响[18]。妊娠期母猪添加叶酸对繁殖性能无显著改善,但可有效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饲粮中微量元素的长期不足会导致母猪肢蹄疾病的发生,对母猪繁殖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添加有机微量元素,提高母猪饲粮中钙、铁、锌和锰等的含量,补充维生素 A、维生素D、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母猪蹄甲修复率[1]。

2.5 功能性添加剂

妊娠期日粮添加有机酸可以使母猪生产性能及乳抗氧化能力提高;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提高母猪及仔猪的抗氧化能力,从而使母猪生产性能提高;壳寡糖可以提高羊水抗氧化能力,使胚胎存活和发育健康得以提高;L-肉碱可以提高母猪生产性能;除胆碱外,其他甲基供体(叶酸、甜菜碱、甲硫氨酸)的适宜添加能促进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18]。甘露寡糖具有保护肠道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能提高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抗菌肽具有选择性免疫激活和调节功能,可提高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均重和免疫抗体水平;添加1 mg/kg 埃洛石(霉菌毒素吸附剂)能缓解玉米赤霉烯酮造成的机体损伤[1]。

3 泌乳母猪

哺乳期只占母猪生产周期的15%~20%,但它是代谢需求最大的生产阶段。母猪哺乳期常常会动用体脂肪和体蛋白储备,造成泌乳期失重及背膘损失,延长发情间隔。母猪泌乳量和仔猪生长速度在泌乳早期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泌乳期延长不断增加,泌乳7~10 d后,乳汁分泌已不能满足仔猪的最大生长需要,只有提高母猪泌乳量才能保证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19]。因此泌乳阶段的营养目的是保证母猪有充足的养分,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分泌足够的乳汁以提高断奶仔猪断奶重和成活率,同时降低母猪体重损失。

3.1 能量

泌乳期能量需要量随着母猪带仔数的增加而增加,产奶占泌乳母猪能量需要的65%~80%,能量需要在分娩第1周内增加3倍。如果能量摄入不能满足母猪的能量需求,母猪将处于负能量平衡状态,会优先分解体储备来维持产奶。日粮中补充脂肪可以增加能量摄入,在高温条件下,可提高泌乳期母猪的采食量,提高总能量的摄入和消化率,减少母猪热应激,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在非高温条件下,日粮高油脂添加水平对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可能会有负向影响,因提高单位日粮的能量水平可能会降低母猪的采食量[20]。将泌乳母猪的日粮能量水平从12.8 MJ ME/kg提高到13.4 MJ ME/kg,可增加母猪能量摄入,减少体损失,提高仔猪生长速度;但当母猪日粮能量水平从13.8 MJ ME/kg提高至14.2 MJ ME/kg时,采食量反而下降,不能进一步提高其能量摄入量[21]。母猪日粮中添加纤维会降低能量摄入量,但有报道,在饲粮中添加魔芋粉可提高母猪泌乳期采食量及提高第二繁殖周期仔猪日增重[22]。

3.2 蛋白质与氨基酸

泌乳母猪日粮蛋白的70%用于乳蛋白的合成,氨基酸需要量大幅度增加。日粮中的氨基酸模式及供给越接近乳蛋白合成需要,体蛋白的损失就会越少,充足的蛋白质供给和均衡的必需氨基酸摄入是母猪和仔猪健康的重要保证。可消化蛋白提高到13.5%(约15.5%粗蛋白)时,乳蛋白合成增加,仔猪窝增重提高;可消化蛋白提高到14.3%(约16.5%粗蛋白)时,母体肌肉蛋白分解降低[21]。

赖氨酸是猪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他氨基酸水平根据理想氨基酸模型,参考赖氨酸水平确定。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可适当降低粗蛋白质水平,不会影响到繁殖性能并可减少氮的环境排放。近期对功能性氨基酸的研究也成为哺乳母猪营养方面的热点,包括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色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缬氨酸被认为是继赖氨酸和苏氨酸后的哺乳母猪的第三限制性氨基酸。精氨酸、谷氨酸是猪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日粮中精氨酸、谷氨酸的添加有助于哺乳母猪乳中含量的增加,从而保障仔猪生长发育需要,提高母猪和仔猪的生产性能[7,23]。

3.3 功能性添加剂

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母猪泌乳性能和乳汁质量,提高哺乳仔猪断奶窝重;柠檬酸可促进泌乳母猪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促进肠道菌群健康及增强机体抗应激和免疫能力;丁酸钾可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乳中的乳脂、乳蛋白、乳糖和固形物也得到显著改善;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 L-肉碱可提高初乳中 L-肉碱含量,改善初乳及常乳成分,提高仔猪断奶重及机体抗氧化能力;加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减少肠道内异常发酵,刺激肠道蠕动缓解便秘[1,7],硫酸镁、硫酸钠等导泻药可以改善便秘情况,提高泌乳量[24]。

4 结语

影响母猪营养方案制定的因素很多,母猪繁殖周期的各阶段营养需求各不相同而又密切相关彼此影响,必须从全过程及全方位的视角来制定母猪的营养策略,结合猪场环境和生产管理水平,实施更加精准的系统营养方案,才能使母猪的生产性能得以最大发挥。

猜你喜欢

泌乳后备断奶
母乳钠离子浓度变化与泌乳启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Hunter—Gatherers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