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霍乱病的综合防控研究
2021-12-06崔德威吴莹丽
崔德威,吴莹丽
(河南省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滑县 456400)
1 鹅霍乱的临床症状
1.1 最急性型的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的临床症状,一般出现于鹅霍乱初期,具体表现为鹅只突然性死亡。具体而言,这种类型的临床症状,饲养者无法但从外观和饮食方面发现鹅只的异常,导致鹅只外观正常且能够正常饮水与采食的情况下突然死亡。部分患病鹅会突然倒地,之后死亡。因此,患有最急性型的病鹅,饲养者无法对期进行有效的救治,只能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加强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1.2 急性型临床症状
急性型的病鹅,其患病症状较为典型。该类型病鹅的体温升高,最高可达到四十四摄氏度,且病鹅的精神状况较差,闭眼缩颈,无法进行正常的采食,食欲较差,但饮水增加。在排泄物方面,所排粪便多为灰白色,且伴随较为严重的腹泻,难以进行顺畅的呼吸。急性型病鹅到了发病后期,会出现昏迷症状,直至死亡。该类型病鹅的病程一般在半天到三天之间,患此病、此类型的病鹅死亡率高达八成。
1.3 慢性型临床症状
慢性型一般是由急性型临床症状转化而来。此类型的病鹅,其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会发炎,鹅体消瘦,往往伴随鼻窦肿大、关节肿胀等症状,可导致病鹅卧地不起。此类型的病鹅死亡率较低,但病程较长,这意味着鹅只的机体发育以及生产能力会受到该传染病的影响,出现降低的情况。
2 剖检变化
最急性型死亡的病鹅往往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看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急性型死亡的病鹅心包积液,呈透明橙黄色,心包膜增厚,心冠、心膜、心房针尖状或弥漫性出血点;肝脏稍肿大,呈棕黄色,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及针尖状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肺淤血,呈灰紫色;肠道增粗,肠壁增厚,黏膜出血严重、脱落,肠道内容物呈血样,全身组织器官出血。
3 诊断
根据发病症状、剖检特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借助实验室进行细菌学的检测、分离和鉴定。
4 研究防控鹅霍乱的有效措施
4.1 西药治疗
当饲养者发现鹅只或者鹅群发病,可立即使用禽霍乱蜂胶灭活菌对发病的病鹅进行接种处理,并结合鹅只所用疫苗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发病鹅进行紧急治疗。一般情况下,在注射疫苗时,分别在鹅只的胸肌两侧进行注射,且需要同时进行,疫苗用量为1mL。同时,配合使用复方苄星青霉素,使用0.175g进行注射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0.15g的5%的盐酸脱氧土霉素水溶性粉进行治疗。其用量要严格按照病鹅的体重制定,且按天投服,持续5d左右。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鹅群发病后,在开展治疗工作前,饲养者可对病鹅进行药敏试验,通过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高敏药物对病鹅进行治疗。若是病鹅还感染了其他病菌或是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饲养者在对病鹅进行治疗时,不仅要使用禽霍乱敏感药,还应选择广谱抗菌素配合使用;对于发生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的鹅只而言,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同样要使用禽霍乱敏感药物,但要选择免疫因子进行配合治疗。现阶段,常用的免疫因子有免疫血清等。
4.2 中药治疗
第一种,使用生葶苈子粉,用温水将其混合,一天3次,持续2~3d。一般情况下,生葶苈子粉的用量是每只病鹅2g。另外,此种方法也可不用水服,可将生葶苈子粉混入饲料中,连续使用3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种,使用益母草、大蒜、以及大青叶进行治疗。具体步骤是:将益母草和大青叶用水煎煮,并将大蒜捣成泥状,将药渣取出后放入捣完后的大蒜。将其混合后放入鹅饲料中,一天2次,需要使用3~5d。
第三种,使用穿心莲干品、干的甘草以及干的鸡内金,将这三种药物粉碎处理,成粉末状后可加水灌服或是拌料处理。对于成鹅而言,用量应把控在2g~3g,一天2次,使用时间在2~3d。
4.3 开展科学的饲养管理
对于鹅霍乱的防控而言,应坚持防大于治的原则。因此,饲养者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降低鹅只、鹅群患病机率。首先,若是鹅群由外地引进,那么需要对其进行检疫工作,并进行隔离处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最好在15d左右,判断鹅群无任何不良反应后方可移入饲养舍一同饲养。而且,在引进前,饲养者应对引进地进行详细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该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必要的话可使用实验室方法对鹅群进行诊断。除此之外,对于雏鹅,在饲料的选择方面应选用较为新鲜的饲料,且确保该饲料满足雏鹅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在饲养鹅群过程中,还要把控饲养舍的温度和湿度,保证鹅舍具有良好的通风性以及合理的饲养密度。在育雏时,饲养者要对其定期使用相关抗菌药物或是预防性的药物,避免雏鹅感染。另外,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提高鹅群的免疫力,进一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鹅霍乱病对于鹅群的危害极大,其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也会为饲养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饲养者要加强鹅舍的管理,坚持防大于治的饲养原则。对于病鹅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通过防治结合的手段,使鹅群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