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构节日课程 助推传统文化传承

2021-12-05于海燕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爸爸妈妈交流

于海燕

我国传统节日体现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追求和平、团结合作等美好品质和精神。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一直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但也发现许多年轻家长对传统节日风俗感到陌生。要助推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必须凸显家长的主体地位,让身为教师伙伴、助手、生力军的家长们主动加入幼儿园传统节日课程建设中。

一、节日价值交流中的共识

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的目标、形式与社会上的节日活动有很大区别,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和家长要事先达成共识,这样才有助于家长们顺利参与到活动中来。

共识一:幼儿园主要的传统节庆活动必须提前沟通。

提前告知家长们本学期要开展的相关节庆活动,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等,请家长们提前了解这些节日活动的由来、习俗、可开展的活动、对孩子发展的情感价值等。在节日到来之际,教师可引导家长们在班级群分享自己知道的节庆风俗和文化。一方面,家长们在各抒己见、经验共享中丰富自己原有的关于节日的相关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家长的讲述与分享,梳理出节日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再发给家长,让家长在节庆活动开展前对活动内容了然于心,为节日活动开展过程中给予支持与配合奠定基础。家长们在这样平等的互动交流与分享中不仅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更知道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教育合力就这么产生了。

共识二:同样的节庆活动,大中小班孩子的活动目标不同。

在讨论、交流中,家长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些节日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三年生活中都会过,那三个年龄段活动会重复吗?会有哪些不同?对于家长们的困惑,教师要告知他们节日活动会因为孩子的年龄段不同、已有经验不同,有着不同的活动目标,例如:对于节日的由来,小班孩子只要简单了解相关的故事就可以了;中班孩子则是在倾听、了解这些传说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讲述;大班孩子不仅要了解节日的由来,还要能完整、生动地讲述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而且能讲给家人和小朋友们听。

共识三:节日活动资源共享对孩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彼此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流,我们都有了两种思想。”在“传统节日活动开展”家园专题研讨会中,家长们会根据自己获得的新信息进行集体分享,对节庆活动开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交流、讨论过程中,家长们认识到:资源共享可以最大化地满足孩子们对节日活动的探究需要,可以最优化地支持孩子们对节日活动的理解表达。

二、节日信息收集中的共享

孩子关于节日活动的自主学习是从收集节日信息开始的。孩子们带来相关的图书、音像、物品和小伙伴们分享,例如“新年到”活动开展前,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绘本。这些绘本故事有的讲述年俗、有的讲述亲情,孩子们在翻阅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暖暖的亲情。家长们不仅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过年的图书,还收集了跟过年有关的物品:春联、福字、红包、窗花、门神贴画、鞭炮挂件、灯笼……这些红彤彤的物品带到班级后,孩子们从视觉上被“红彤彤的热闹年味”包围着。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让孩子们对“新年”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认知。家长们说,因为有了前期的专题节日活动的交流分享会,大家都知道了活动的价值,更知道了在每个节日来临前要收集什么、准备什么,正是这份心中有数,才有了从容不迫的收集与整理,才有了齐心协力下这份丰富的信息材料资源的共享。

三、节日活动进行中的共生

在幼儿园节庆活动开展前,我们请家长填写节日志愿表告诉大家自己或家人能在节日里为孩子们做哪些服务。例如在“端午粽子哪家亲”活动中,奶奶们走进幼儿园,带领大班的孩子们动手包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糯米粽子,用彩色丝线编织出五彩的鸭蛋网;在“中秋品尝会”活动中,擅长烘焙的妈妈们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各种口味的月饼。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制作月饼,还在幼儿园品尝了“妈妈的味道”……家长们的共同参与,让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落地、生根。

四、节日情感表达中的共情

情感的激发需要真实而丰富的情境,需要家里家外,资源整合,协同达成。家长们在园所活动的基础上,会利用国家法定假日的休息时间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在“走出去”活动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端午节里和孩子一起去看看龙舟比赛,感受精诚合作的龙舟精神;中秋节里和孩子一起给远在他乡的亲人通过视频送去祝福,表达思念之情;在重阳节里,带着孩子和老人一起登高、赏菊,一起品尝重阳糕;春节里和孩子一起观察街道、商场、公园的变化,从中国红元素中感受热闹而红火的年味……如今,我园的家长们还会在“进家门”活动中根据节日创设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孩子在家庭中参与其中,讓节日的情感元素得以升华。例如在重阳节里,爸爸妈妈和孩子秘密商量为家里的老人做件实事,让老人们开心,敬老爱老在言传身教中得以传承;家里老人不在身边的家长,还会和孩子在家中准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爱心礼物,走进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实现了由爱自己爷爷奶奶的“小爱”到爱身边老人的“大爱”的转变。在家园合作开展的传统节日活动中,传统节日情感表达的共情日益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能力。

五、节日环境浸润中的共创

虞永平教授在《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一文中指出:幼儿的活动就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陈鹤琴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更是根植于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内心深处。我们必须用心为孩子创设适宜的、有助于其成长的环境,并让孩子也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茁壮成长。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环境创设中,孩子、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创设与节日相呼应的环境。例如在“新年到”主题环境创设中,孩子们将前期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来的有关新年的图书资料投放在图书角“新年专栏”中,作为专题阅读分享材料;将从家里带来的春联、福字、窗花等装饰在班级的门、窗、墙面上;将爸爸妈妈的新年祝福、孩子们的新年祝福张贴布置在“新年新愿望”墙面上。在翻阅、交流中,孩子们发现爸爸妈妈的新年心愿很多都是跟孩子相关的,而孩子的新年心愿都是跟自己有关的,在这样的心愿信息共享中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对于自己新年中最开心的事,他们用绘画和语言表达,再请爸爸妈妈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加以呈现,从一幅幅展示作品中,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春节里令人喜悦的元素,收红包、看烟花、穿新衣、品美食、大团圆……还在绘画、交流、分享中知道了每个人春节最开心的事情:彤彤小朋友因为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春节爸爸回来了,带着她和妈妈、妹妹一起出去玩;乐乐小朋友因为疫情不能回老家,他最开心的事是外婆通过视频放烟花给他看……班级里、走廊上悬挂着过年期间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亲手制作的灯笼,每个灯笼下还悬挂着一个个等着小朋友们来竞猜的有趣灯谜。

由孩子、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合作共创的浸润式节日活动环境,助推了孩子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感知力、学习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加强了孩子们对于身边事物的关心、关注与关爱。孩子们日趋成为一个个有爱的个体,一个个有爱的个体又组成一个个有爱的集体,“爱的链接”在这里诞生。

节日价值交流中的共识、节日信息收集中的共享、节日活动进行中的共生、节日情感表达中的共情、节日环境浸润中的共创,让家园携手共构节日课程成为现实,让家园协力助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得以践行。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爸爸妈妈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交流平台
我的爸爸妈妈
交流平台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