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S模式”赋能幼儿园课程资源室管理

2021-12-05胡文萃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物品资源材料

胡文萃

随着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的作用与价值日趋明显。日常工作中常出现因课程资源分类不清、摆放无序而影响教学的现象,抑或因教具学具共享不足、回收不力而造成物品积压和浪费现象。为改善此类情况,我园从前年开始尝试将企业管理中的“7S模式”,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引进课程资源室管理。

一、注重优化空间,让布局别具特色

如今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室已不再是单一的物品储藏室,它更是一个每天发生变化的场所,承担了对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整合的功能。因此,对资源室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把闲置、过期的资源清理出去,确保物料集中,摆放有序,是十分必要的。

1.分类整理巧布局。

我园成立了资源管理小组,明确了专人管理的责任,在对现有课程资源类别梳理的基础上,确定办公区、幼儿学习资源区、教师教学资源区、工具区和整合区的区划,各区再进行细分。比如:幼儿学习资源区分为成品区、半成品区、材料区、返修区等,教师教学资源区分为参考资料区、主题案例区、教具图片区、视频课件区等。教师们通过商讨,绘制空间规划图重新布局,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采购储物架和收纳盒(袋)以优化空间利用。之后我们组织员工按类别分拣资源室所有物品,并根据使用频率逐一进行排序,将每天要用的、经常要用的、很少要用的和将来可能要用的,由近及远,按照规划好的布局分区域存放。如将围绕“丰收季”主题收集来的玉米棒、花生壳等分类摆放在农作物区,将树枝、玉米皮先放到返修区待修剪、整理,把破损的渔网和蟹壳直接丢弃。重新分类整理后,明显感觉资源室的空间大了许多,各种物品摆放有序。

2.利用标识明规则。

为方便师生查找和存放材料,我们制作了大量的标识牌,通过颜色、形状、图案、文字等引导或提示师生各种资源所在的区域。在每个大区域的上方挂上醒目的长方形红色标识牌,上面写明区域名称,确保进入资源室的人第一眼就能锁定需要的物品方位。将每个区最靠近通道的储物架,用星形板子标注上是材料区还是半成品区,然后将此排储物架按照材料种类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牌逐一区分。比如:将材料区分为自然材料区和生活材料区,生活材料区又分为金属区、塑料区、纺织区、纸盒区等。每个区按照详细规划进行编号并写上资源数量,确保储放的物品定點、定位。

为了让每位员工都能遵守课程资源室的管理规则,我们带领教师走进资源室,通过实地参观和聆听讲解来了解资源室内的区域划分、物品类目、存放规则和按区查找与存放的重要性。规定出现新的资源,一定要及时归类存放,并制订相应标准规范,为课程资源整合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二、关注环境细节,让资源含韵带情

为让校园的一板、一墙、一角都富含韵味、传达情感,我们将课程资源室纳入环境改造的范畴。通过对课程资源室进行常态化管理,积极营造有特色、有温度的环境,努力让其成为课程的延伸;通过对墙壁、储物架、收纳盒等细节的整理和美化,让每一处环境都能“开口说话”。

1.细节传爱养习惯。

课程资源室存放了大量的物品,每天都有人员进出取放资源,为此,我们要求员工养成及时清理打扫的习惯,把现场影响工作情绪和效率的东西都当作清扫的对象。员工取放物品时需注意标识牌要面对通道、物品摆放要上轻下重。比如,将较重且易碎的锅碗瓢盆放在储物架下层,将较轻且不怕摔的稻草、麦秆放在储物架上层,杜绝安全隐患,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我们还引导教师在整理区域游戏成品材料时,在收纳袋上画上可爱的图案,写上温馨的使用提示语,帮助下一个使用班级更便捷地了解材料适宜的年龄层次和适合区域。比如,我们将科学发现区各种“船”主题的材料分类,在分类包上画上舰、艇、舟等图样,并进行详细的课程实施介绍。教师们还自发对资源室工作区进行装饰,如在材料返修区画上工作坊示意图,努力让资源室富有生活气息。“7S模式”的运用,美化了工作环境,活跃了工作气氛,拉近了人际关系。

2.制度约定育成效。

为了实现整理维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维持课程资源室的环境美观,我们制订了课程资源室管理制度,细化环境整理检查标准,明确标识管理和资源使用规定,强调物品储存保管的科学性,提高资源保管质量。比如,在开展“爱家乡”主题活动时,我们将幼儿园周边十公里之内的可用资源在地图上按照距离分类标注;将已经使用过、近期即将使用、未来可能使用的资源用绿、黄、红色进行标注;通过链接汇总表形式,将所有可用资源按照类别、适用年龄段、使用频率和资源使用协调人分别进行登记,方便各班级使用。

我们还建立了员工行为准则,要求员工保证个人和工作环境的卫生,待人有礼、尊重他人,确保维护干净有序、安全高效的资源室工作环境。

三、坚持激励评价,让文化浸润人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其素养的持续提升。

1.提高素养促品质。

为了让教师能坚持依照课程资源室管理规定行事,保持经常整理清扫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评比活动,促进教师工作品质提升。如利用“缤纷创意节”开展废旧物品再创造活动,提醒教师科学回收资源;开展“美丽的洪泽湖”主题资源收纳归类展示活动,使教师体会到收纳的不易;组织“我最喜欢的课程资源”评选,让教师互相学习、共享劳动成果。

2.文化氛围润人心。

我们通过打造整齐清洁的资源室环境,引导教师时刻确保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取还便捷。利用各级各类督导、观摩开放等活动契机,主动向来宾介绍课程资源室的管理模式,肯定教师们在实践“7S模式”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运用正面评价激发教师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主管理效能;引导教师通过耐心与专心付出,从身边小事的变化上获得成就感和良好的工作情绪,增强职业归属感,用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浸润人心。

四、强化管理效能,让绿色环保再现

在课程资源室管理过程中,我们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财力、时间和信息,实现课程资源的安全防范和环保节约等目标。

1.悬挂红牌清隐患。

在收集资源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家长和幼儿从安全出发,保证收集来的资源环保、卫生、无隐患。我们还通过安全意识培养,引导教师谨遵规范、标准,时刻关注物品存放和使用情况,并通过挂红牌的形式明示问题。比如:在开展“家乡的桥”主题活动时,教师发现收集来的废弃造桥板材上有不少毛刺,就在存放区贴上醒目的红色警示牌,管理员看到后及时安排工人进行打磨和清理以消除隐患,保障师生人身安全,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节约成本赋效能。

我们针对环境布局、科学存储、资源整合等进行研讨,最大限度提高空间利用率、资源使用率、人员工作效率,努力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如将每周五定为全园课程资源统筹日,有效节约时间、人力、物力成本。一是各班发布近期想用的资源类别,由资源管理员统一协调其他班级师生利用周末帮忙收集,确保所需要的数量;二是管理员弄清楚近期物品的需求量,通过集体收集减少师生重复劳动;三是将各个班级近期自主收集的闲置资源统一入库整理登记,实现资源有效共享。

另外,我们还在资源室每个储物架前按照物品类别挂上登记牌,教师取放物品的同时可记录物品增减数量,方便管理员和教师及时了解存储情况。通过对时间、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创造高效的、物尽其用的、绿色环保的工作场所,帮助员工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通过一段时间“7S模式”的管理实践,我园课程资源室管理规范有序,为教师实施课程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猜你喜欢

物品资源材料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可爱的小瓢虫
图画捉迷藏
材料
摇摇鹅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