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时代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研究

2021-12-05李华飙陈洪郭艳艳王野桥

中国信息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智能化数字智能

李华飙 陈洪 郭艳艳 王野桥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路径。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构建文化供给和文化消费之间的有效平衡,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将智能化技术深度应用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可以在顶层设计、基础建设、体系构建、创新发展应用等方面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提升,更好的实现公共数字文化高质量建设、资源分配、权利行使,更好的满足人民需求,增进社会效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源总量不断攀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日益加快,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国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其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優质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均衡,顶层设计有待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不完善,各服务平台分散孤立;公共数字文化数据资源质量不高,资源缺乏关联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单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缺乏有效对接,服务效能不高;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服务生态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不统一,缺乏长效提升机制等。上述问题导致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和治理体系滞后于时代要求和大众期盼。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当前,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融合,智能化正成为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样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领域中催生出大量应用创新及智能化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人工智能概念诞生于 1956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关于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达特茅斯学术会议上,意指“让机器达到与人类做同样事情”。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文化领域开始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目前,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展了智能应用场景和功能的研究,并引进了智能机器人为人们提供服务。我国人工智能虽起步较晚,但也不乏相关研究,如侯汉清教授对情报检索语言和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黄晓斌等分析了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困境、机遇和应用前景等。但总的来说,智能化时代数字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尚不深入,还存在较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二、研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曾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予以规范指导,《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6)、《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2017)、《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9)、《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以及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等,都强调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智能技术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上的作用。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构建文化供给和文化消费之间的有效平衡,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顺应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时代潮流,契合了国家关于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

三、智能化时代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研究

目前国内总体情况来看,智能化技术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应用尚不充分,通过充分分析智能时代的技术特点,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将有助于显著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智能化技术通过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可以在顶层设计、基础建设、体系构建、创新发展应用等方面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提升。

(一)智能化时代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顶层设计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主要是从人民的文化需求出发,站在国家层面,对制约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顶层判断。智能化技术如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可以为我们延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拓思路。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研究方面,通过智能科技方案可以更好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整体思路和实施路径,形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完整的战略构想,给出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定以及重大项目规划的建议,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实施路径更加完善。

(二)智能化技术在公共数字文化基础建设方面的应用

1.公共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以5G为代表的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使得公共数字文化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建设得以不断完善,在公共数字文化领域中推进基于4G/5G的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建设大容量、高可用、弹性扩展的公共文化云服务,构建多形态的公共文化服务智能终端体系,可以更好的实现人、资源、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

2.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整合方案方面

“智慧融合”是在智能技术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融合、挖掘及智能分析,依托感知获得的海量数据及相关先进技术的可靠保障,构建综合应用体系,并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实现动态智能决策管控。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技术,包括平面扫描、三维数据采集等技术,可以实现海量文化数据的采集、积累,为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打下基础。应用“智慧融合”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整合方案,可以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融合、挖掘及智能分析,充分发挥数字文化资源的历史、人文、科学价值,支撑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三)智能化技术在数字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方面的应用

1.社会参与机制和服务生态体系建设方面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基于数字化众筹众包的公共数字化文化协同生产模式,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的最优合作方式。基于区块链的文化数字产权交易模式,有助于数字文化资产的交易流转。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办法及关键技术,有助于权益分配和维护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价值实现,不断加强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智能化技术对数字公共文化生产服务模式的重构,可逐步形成互利合作的社会力量參与机制,构建百花齐放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生态体系。

2.建设管理和保障机制方面

智能化技术能够更好规范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管理和保障机制。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帮助实现管理流程重塑,数字化体系有利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建设,从而更好的构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理论模型、系统框架和标准规范,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汲取智能化技术迭代提升模式,提出基于“定期评估、及时反馈、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迭代演进模式,可以更好的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螺旋式上升。

(四)智能技术在公共数字文化创新发展方面的应用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5G技术广泛商用,低延时、大带宽、高并发的网路基础促进VR/AR/MR等虚拟技术蓬勃发展,“云游”、“云视频”、“云直播”、“云音频”等文化服务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丰富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增强了文化传播影响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基于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的精准文化服务模式,从而驱动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提升效能影响;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深入了解智能服务终端的类型、投放地点、使用方式、观众偏好等内容,从而促进智能化装备应用服务提升。

四、小结

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由于地域、城乡、行业差异普遍存在而导致的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文化分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文化与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应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可以更好的实现公共数字文化高质量建设、资源分配、权利行使,以满足公民需求,增进社会效益。同时,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体系和能力智能化,涉及知识领域众多,影响面广,需要通过协商、对话和互动,凝聚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各方的共识和共享,有助于实现国家文化强国战略。

作者单位:李华飙、郭艳艳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陈洪 北京邮电大学

王野桥 华邮数字文化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2021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基于云端融合的博物馆智慧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与应用示范”

猜你喜欢

智能化数字智能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智能烹饪机
答数字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