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对我们的警惕与启示
2021-12-05冯正好卞孟春
冯正好 卞孟春
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持续笼罩全球。美联储为了使美国经济摆脱疫情带来的危机,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直接向全球金融市场投放大量美元,从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随之上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通胀压力,这也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暴涨,从而进一步影响全球的供应链紊乱,导致了当前欧亚主要经济体遭遇的能源危机。作为全球新冠疫情下唯一一个确保了国内生产与供应链平稳运行的中国,当前也面临着“电力荒”“拉闸限电”“限电停产”的危机,这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与反省。
一、“拉闸限电”的真相
自9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省份“拉闸限电”现象频发。据初步统计,全国有浙江、江苏、广西、宁夏、四川、河南、重庆、陕西、广东、山东、安徽、贵州、辽宁、黑龙江、吉林、湖南、内蒙古、云南、青海等19个省份面临电力短缺、限电停产。而东北地区启动Ⅱ级有序用电措施意味着该地的电力负荷缺口已经达到10%—20%,但这仍然没能填补缺口。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
导致“拉闸限电”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多国面临通胀压力,在物价持续飙升而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下,国际市场面临更具挑战的滞胀环境。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蹿升;而同时,全球的环保风暴包括限制碳排放,也造成了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波动。尤其以欧洲为主的一些国家暂停或关闭部分煤矿和煤电企业,大力开发搞清洁能源。旧的煤炭电力能源产能压下去了,但是新能源产能还没上来。因此,这些诸多因素导致缺电的信号在欧洲、英国、美国、中国、巴西等主要经济体同时亮起,所以欧洲主要经济体的电价出现了大幅上涨。
从国内因素来看,“拉闸限电”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国电力能源不足,尤其是火电产能不足。因为高煤价导致火电发电意愿较弱、电厂存煤量不足而限电。作为全球供应“绿洲”的中国,由于全球供应链紊乱推动了海外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全球各种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煤炭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价格也随之暴涨。而中国经历新冠疫情的洗礼后,社会经济生产的恢复能力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这使得我国的工业生产需求旺盛,强势扩大了用电需求和煤炭消费需求。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1亿吨,同比增长10.7%。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19.5亿吨,仅同比增长6.4%。此外,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6298万吨,同比下降8.3%。国际市场煤炭价格暴涨,而国内煤炭产能受限,库存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电价受到政府管制,不能完全市场化机制运行,这就直接导致火电厂在动力煤价格大涨后,发电意愿严重削弱,从而导致“缺电限电”。
二、“拉閘限电”的负面影响与后果
第一,“一刀切” 的 “拉闸限电”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的正常生活,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因电力缺口巨大,为保证电网安全限制供电,沈阳“拉闸限电”致部分街道红绿灯停电而引发拥堵。近几日,东北多地居民遭遇没有通知突然停电,有些地方一天停几次电,有些地方停电超过12小时,已经影响到居民日常的正常生活。这与国家长远的发展战略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底线思维,是背道而行的。
第二,“拉闸限电”直接影响到国家制造业和工业生产。炼钢、有色冶炼、水泥等高耗电工业的生产受到直接影响,化工品、螺纹钢、电解铝等工业品的生产受到较大制约,甚至波及到了农产品加工行业,缺电对工业生产的冲击是相当明显的。而且,短期的产量收缩可能会推升相关工业品的价格,如果工业领域“缺电”持续时间长,势必产生工业品的供应风险以及国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第三,“拉闸限电”“一刀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牺牲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代价,会给疫情之下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势头制造新的困难。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企业复工复产迅速,成为全球“汪洋大海中的唯一一片绿洲”。但是“拉闸限电”“一刀切”的举措首先会造成企业正常生产销售流程中断,涉及到企业对客户履约、营收保障、支付供货商货款、员工收入发放等一系列环节,如果限电停产持续,还会直接危及企业的生存,尤其是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拉闸限电”的警惕与启示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应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国际疫情的持续影响下逐步减少对国际市场和个别国家原材料和战略能源的依赖度,避免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受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带来的被动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立足于我国强大的国内市场,在任何时候都要防范国际风险,增强警惕性。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必须加强我国工业原材料生产和供给能力,解决供需矛盾,原材料工业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加快建立我国原材料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加研发经费,尤其要在炼油、乙烯、煤化工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建立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和测评基地,同时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争取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
第三,必须有序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从长远看,经济稳定增长势必离不开能源消费,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节能减碳,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此次“拉闸限电”进一步凸显我国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也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动减碳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能耗双控”的目标,控制和减少“双高”企业的碳排放,淘汰中低端产业链中的高耗能、高碳排生产企业,发展低耗能、低碳排,甚至零碳排的高尖端制造业或高端智能制造,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求,从而推动我国高尖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从长远来看,必须要调整和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体系。必须要改善当前我国的电力结构,加速可再生能源(光伏、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储能系统的建设,新增发电装机要以新能源为增量主体,可以有效降低对火电的依赖,同时又能兼顾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两大目标。在未来的“十四五”期间,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家层面加速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加大光伏装机建设,保障我国光伏产能的国际竞争力,使得光伏等新能源行业持续成为我国技术领先的高端制造业,提高光伏发电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对煤电的依赖,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有序发展。
第五,要突出加强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对工业发展中供应链的支撑和“赋能”作用,充分发挥软件和大数据在供应链中的应用能力。此次“拉闸限电”充分暴露了国家电网在电力供给上的结构性问题,在用电负荷狂飙升、发电装机容量整体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充分利用软件和大数据分析的结论而提前发出预警,做好前瞻性部署和计划。而是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突发的“一刀切”方式“拉闸限电”,从而给社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和后果。在国家电力供需问题上,在国家电网提高储能技术以及建立灵活的电力系统资源调节体系等问题上都需要充分发挥软件和大数据的功能,实现无缝对接的供应链条,从而建立良性循环的电网生态圈。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