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水利风景区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1-12-05张思远谢祥财

水利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风景区水利风景

张思远,谢祥财,2

(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国家水利风景区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水利风景区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在以水域或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开展旅游、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1]。水利风景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载体,我国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和大量的水利工程,截至2020年,国家水利风景区获批18批,共878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共3 000个以上,这也为我国水利风景区建设奠定了基础。水利风景区的研究起步于21世纪初,伴随着水利风景区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丰富,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体系也在逐渐完善,但在当下的研究中缺少对水利风景区研究的述评与研究进程的梳理。基于此,本文以文献计量法为研究方法,以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水利风景区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绘制相关图谱。

文献计量法可以客观、准确的整体把握研究概况。文献计量法的范式之一就是科学知识图谱法,通过前期数据收集,用可视化图谱展现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2]。CiteSpace是绘制知识图谱的软件之一,目前许多学者已经借助此软件在工程领域、经济领域、生物领域展开应用研究,但尚未有对水利风景区的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水利风景区的研究还在发展阶段,亟须客观、准确地把握其研究现状,因此本文借助CiteSpace工具,使用文献计量法总结20年来水利风景区的特征、热点与发展趋势,以对今后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1.1 数据来源

由于国外并无水利风景区的概念,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度、准确度,本文以文献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检索主题词为“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数据收集时间为2021年3月8日,为了保证定性分析的质量与精确把握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方向,选择收录在期刊中的论文为数据来源,剔除报纸、会议、报道等相关度较低的文章,得到有效样本文献775篇,所有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通过制作文章的关键词、研究机构、作者等的知识图谱来实现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大小与连线体现相关领域做出的贡献与相互之间的联系。因此CiteSpace用来对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进行分析,分析研究演进历程与结构体系,进而推测其发展动向[3]。本文以文献计量法为研究方法,以CiteSpace5.6.R5绘制水利风景区知识图谱,以此探索其发展动向。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历程

水利风景区研究在CNKI上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以将其研究分为3个阶段(图1)。2000—2005年为研究起步阶段,水利旅游从20世纪末期开始兴起,为合理保护与利用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部门在1997年明确要求建立水利风景区,因此相关研究在国内引起学者关注,但此阶段的研究量太少,仅占总发文量的2.4%。2006—2013年为研究攀升阶段,水利部在2005年制定了《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规范了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在此时间阶段,各地景区陆续获批省级、国家水利风景区,因此各方面研究实例数量激增,水利风景区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2014年至今为研究的深化发展阶段,年平均发文量为63篇,内容也趋于多样化。包括通过GIS等软件对水利风景区进行景观参数化分析,对水利风景区进行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方向也从水利风景区的生态观光变为追求“人水和谐”的水利风景区建设。

图1 国内水利风景区相关研究文献逐年分布折线图

整个研究阶段表明,虽然我国水利风景区的研究文献年均不到40篇,从数量上相较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研究来说偏少,但从相关文献逐年分布折线图可以得到我国学者对水利风景区的关注度不断上升,预测未来几年水利风景区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将会呈稳步上升趋势。

2.2 作者与合作网络

科学研究的主体是发文作者,为了反映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对发文作者以及其合作网络进行结构特征分析[4]。

将775篇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得到作者所在机构(表1)与合作共现知识图谱(图2)。图2中的连线数量和粗细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从共现的频次上来看,数量在前两位的作者是詹卫华和人民智库课题组,一共出现了8次与7次,其次是黄河、钟林生、汪升华、刘娟、丘萍,共现频次出现了5次以上。从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分析,可以看出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几个核心团队,但团队之间的联系强度不高,仍需要加强。

表1 水利风景区研究前20位作者与所在机构

图2 主要作者发文量及合作网共现图谱

国外并无水利风景区相关概念,水利风景区的概念是由水利部首次提出,水利风景区中的“水利”二字直观地体现了水利专业对水利风景区的影响性。结合上文数据与可视化分析表明,我国水利风景区的核心研究学者群体规模较小,而其他专业的学者对水利风景区了解不足,且在自身研究领域内易找到“替代品”,因此水利风景区没有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对象。

2.3 研究热点

关键词可以揭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分析文章关键词的频次和共现频率,可以直观的呈现研究热点与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7]。其中关键词的中心性数值可以体现关键词对研究发展的控制作用[8],节点及标签越大代表出现的频次越多,节点间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有共现关系,连线的粗细则与紧密程度成正比。关键词共现图(图3)中节点数量为133个,连线数量为165条,密度为0.018 8。按照关键词出现频次统计,提取前20位重要关键词(表2)。从统计结果来分析,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水生态文明出现频次最多,从高频关键词的年份来看,近年来水利风景区的研究热点是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利风景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及水文化传承。

表2 水利风景区高频关键词前20位

2.4 研究主题分析

通过聚类关键词共现网络,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序图(图4)。图中平行轴线代表不同聚类,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频次,位置代表关键词第一次出现年份。根据聚类中关键词与关键词共现图谱,将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分为“水利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利旅游开发”“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四个主题。

图4 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序图谱

2.4.1水利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

水利风景资源是指水利设施、河湖水域、岸线与周边的建筑、生物等形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9],因此合理利用开发水利风景资源也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基础。水利风景资源的研究关注于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与水利风景资源现状的分析评价。陈晓群等[10]对湖北省的水利风景资源进行SWOT分析,对今后的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徐增让等[1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将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资源特色提出不同的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模式。另有学者通过分析国外水利风景资源的规划发展历程与实例论证,为我国水利风景资源开发提供参考[12-13]。水利风景资源现状的分析评价方面,喻皓等人以江苏省水利风景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建立水利风景资源开发潜力模型[14],丁阳梅等[15]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水利风景资源评价的过程量化,都为未来水利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2.4.2水利旅游开发

“水利旅游开发”研究以水利部在1997年发布的《水利旅游区管理方法(试行)》为契机,从初期水利旅游开发模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6]这类定性的研究,逐渐转变为对水利旅游的定量研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GIS软件将陕西省水利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分为景区、板块、节点、轴线四个层面,为水利旅游开发提供依据[17]。丘萍[18]通过建立水利旅游吸引力的评价模型,提出我国水利旅游吸引力地区发展不平衡,需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开发水利旅游。在水利旅游的基础上带动乡村振兴也在近年来逐渐被学者关注,例如在水利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大背景下,根据地域与特色,探索出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策略[19-20]。

2.4.3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

a.水利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水利风景区拥有大量的水利工程,也因水利工程的壮阔成为独特的景观,因此景观与水利工程相辅相成。“水利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主题探讨了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的原则、目标、方法。通过分析水利风景区的景观构成和问题,可以提出相应的景观元素应用原则与方法[21-22]。也有学者根据水利风景区的规划理念、功能定位与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对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提供策略[23]。还有学者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将水利风景区内的景观分为斑块、廊道、基质,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化设计策略[24]。

b.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以《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水利风景区网络为开端,水利风景区的研究重点从定性研究逐渐转变为定量研究,从中观、微观的水利风景区建设经验转变为宏观层面上的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例如通过GIS分析软件揭示国家水利风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25-26],水利风景区的可达性研究[26],也有学者通过计算模型分析水利风景区分布差异[27]。

c.水文化传承。水利风景区的灵魂是水文化,水文化传承是城市水利风景区提升品质和丰富内涵的必要途径[28]。当前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普遍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因此“水文化传承”研究多为实例研究。邓凌云等[29]通过研究江苏省70个水利风景区水文化现状展示系统,提出水景观小品对展示效果的影响最大,给今后的规划设计提供方向。马云等[28]从水文化本体传承和客体传承两个层面出发,通过对水利工程、水文化遗址、水体景观和地域文化等关键要素的分析总结,打造满足游客精神诉求的文化空间。

d.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水利风景区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学者将水生态文明建设定义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通过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手段达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实现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30]。薛祺等[31]从水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以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为例,通过设计定位、景区文化建设、植物景观季相搭配等策略实现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陈键等[32]运用3S技术探讨了水利风景区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评价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

2.4.4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主要研究的是根据当下水利风景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张茜等[33]认为水利风景区要处理好景区规划、资源保护、建设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有学者根据流域机构现状调研得到其共性问题,提出强化水利风景区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管等策略[34]。随着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学者开始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与生态文明联系起来,学者根据生态文明视角下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意义,提出今后水利风景区建设要健全法规和制度、强化生态保障体系、探索生态管理模式、加强规划设计等策略[35]。

2.5 研究趋势分析

分析2010年之后频次变化率高的突现词以探究演化趋势和前沿研究(表3)。2011—2015年,“景观规划”“水生态”“水资源”“评价”这类高突现度关键词表明,我国学者认为景观规划、水生态建设是与水利风景区规划相辅相成的,由此开始重视利用水域与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科学地进行水利风景区规划,因此此时间段的研究主题可概括为“融合发展”;2015年至今,受国家政策影响,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以水利风景区为基础,水生态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此时间的研究为实现多元目标的水利风景区建设,研究主题可概括为“深化建设”。

表3 2011—2020年关键词突发性检测

从发展趋势与关键词突发性检测表格可以得知,水利风景区近5年的关键词可以体现当时的国家政策,表明了水利风景区的研究趋势开始涉及于社会发展相关层面,如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但目前相关论文数量较少,仍处于发展阶段。整个研究历程反映了我国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呈现出由局部到整体、由定性的水利风景区建设到使用GIS等软件和构建水利风景区评价体系科学量化的定量分析的研究趋势。

2.6 研究评述

学者对水利风景资源的研究从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定性研究,转变为以省域为研究范围,评估不同省份的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潜力、水利风景资源评价等定量研究。但目前学者大多数仅对各省级层面的水利风景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分析,还缺少宏观层面上对全国水利风景资源进行分析评价,也没有根据不同地域特色总结相对应的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水利风景区是水利旅游发展的载体,水利旅游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契机。当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利旅游的开发。但由于水利旅游的开发主要为宏观层面的定性研究,导致不同学者间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针对水利旅游的研究大多数以水利风景区案例进行分析,没有抓住不同案例之间的特性与共性,缺乏针对性。在定量研究方面,虽然当下对水利旅游的研究有部分涉及数学模型的统计学,但研究总量太少,难以起到指导效果。

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当下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研究方法也趋于多样化,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但目前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特性研究不足,研究对象局限于地域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已建成的水利风景区个例,缺乏对于水利风景区数量少、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也缺少对于水利风景区建成后的维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健全的管理机制、体制是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涉及管理机制与体制相对较少,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撑,需要外界筹集经费,使得政府统一管理水利风景区的体制不适用。且当下相关的管理办法多为指导性意见与行业标准,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机构与经营者、不同政府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为研究管理机制增添了难度。

3 研究展望

3.1 研究不足

随着水利风景区的实例不断增多、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方法日益深化,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水利风景区与社会发展相关层面的研究不足。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符合时代背景,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战略都为水利风景区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研究趋势分析中也表明了有少部分学者关注到了水利风景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但目前的研究成果没有基于国家战略,研究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给乡村提供效益的方式、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国家战略结合的具体做法。

b.水利风景区系统性研究不足。当下的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学者集中于水利相关专业从事人员或高校师生,且多数仅关于水利风景区中的水利工程,忽视水利风景区周边环境与资源,且研究范围较局限。其他专业的学者对水利风景区的研究浅尝辄止。学科、学者之间合作强度不高,导致如今对水利风景区进行系统性、全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c.水利风景区的特性研究不足。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历程短但发展迅速,由于不同地区拥有着不同的地域资源,使得我国拥有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但各个地区的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不平衡,且过去20年间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现有的水利风景区的规划或建设经验进行个例研究,没有体现水利风景区相比于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的特性,也少有研究归纳总结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相应的建设策略。

d.缺少多视角的水利风景区研究。当下缺少对水利风景区的建成后的研究,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可以带来经济与生态效益,但后期的维护与更新建设也是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下研究体系中,仅有从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如在水利风景区建成后评价研究与从游客视角进行的水利风景区满意度研究,但还缺少具体的水利风景区后期维护的策略手段。

3.2 展望

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建议未来该领域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a.加强国家战略背景下水利风景区的研究。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是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已有部分实例证明了水利风景区建设可以促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实例研究,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研究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总结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模式。

b.增加学科、行业之间的协同。水利风景区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水利风景区拥有多种资源要素,且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与水工程、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息息相关,需要多元化的研究视角,需要加强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因此,在今后水利风景区研究中需结合水利工程学、风景园林学、生态学、旅游学等相关知识,广泛的研究水利风景区的内涵,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c.针对水利风景区的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在水利风景资源方面可以将研究范围扩大,分析评价全国的水利风景资源,总结不同地域的水利风景资源的特点。在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方面,我国的水利风景区拥有多样的景观类型与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提出不同的建设策略,如湿地型、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保护优先,在保证其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再开展水利旅游,避免过度开发;城市河湖型、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则应该在防洪排涝的安全前提下,直接或间接增加人与水的接触面积,展现自然优美的河湖岸线。通过总结不同类型的建设策略,形成水利风景区建设理论体系,促进水利风景区的多元目标发展;在建设与管理方面通过明确产权、资源的方式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管理主体与合作管理模式研究,也可以根据研究不同省市推出的水利风景区管理意见总结出相关建设管理法律法规,明确管理机制、体制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重要性。

d.深化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当下的水利风景区建成后研究主要以使用者的视角来进行量化研究,可以转换视角,以水利风景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比分析水利风景区建设前后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总结水利风景区建成后的维护策略,还可以在当下智慧水利发展的基础上,对水利风景区的管理、建设进行智能化研究。

4 结论与思考

通过CiteSpace对近20年来水利风景区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厘清了该领域的研究历程、作者与合作网络、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受水利旅游的开发影响,我国水利风景区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虽然总体不多,但自2006年开始迅速增长,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研究热点。②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利专业从事人员与高校师生,水利风景区的核心研究学者群体规模较小,水利风景区没有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对象。③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水利旅游、水生态文明、水文化、建设与管理这6个关键词是水利风景区研究领域内连接不同研究热点及推动研究发展的重要脉络节点;水利旅游开发、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是主要研究领域。④我国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呈现出由局部到整体,由定性分析到参数化、定量分析的研究趋势。

综上,水利风景区在这20年的发展期间,数量稳步增加、功能逐渐多样、社会影响日益增强。但我国对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仍处于发展时期,研究内容也在逐步完善,仍需要加强机构、学科之间的合作,让水利风景区成为学术热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体现水利风景区不同于其他风景区的特性,在满足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上,利用好水利风景区多样的景观类型,挖掘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发挥水利风景区旅游、观赏的复合功能。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可以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传承水文化,也是改善区域经济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所以仍然需要继续深化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夯实领域知识基础与体系,使其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十四五”规划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风景区水利风景
赤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斗篷山温泉——坐落在风景区中的东南亚风格温泉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