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头企业”的力量

2021-12-05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汇漯河刀片

胡 伟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借此说说“龙头企业”的影响力。

5月底的某一天,借参加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农产品全产业链推动会的机会来到河南省漯河市。不来不知道,一来惊着了。

一惊于历史。漯河小商桥建于隋代,号称天下第一石拱桥,据说比闻名天下的赵州桥还要早20年。再说漯河贾湖遗址,更是活化石一般的存在,其中出土的七音古笛,把有据可考的世界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楔形符号的发现,将世界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酿酒遗留物的重大发现,把酿酒历史推早到距今9000年之前,让“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望其项背。漯河还是东汉时期大文人许慎的故乡。说许慎,知道人也许不多,但提起《说文解字》或许被很多人熟知,这是那个时期的《新华字典》。

二惊于现实。漯河是闻名天下的“胡辣汤”原产地,也是第一个被命名的中国食品名城,一个具有威慑力的品牌“双汇”就诞生在这里。想起曾经,在国人乘火车出差旅行的标配快餐里,都离不开方便面、茶鸡蛋、火腿肠,其中的火腿肠多半是双汇品牌,据说这个名字取自于当地两条河,即沙河、澧河交汇处之意。双汇如今是全国或许也是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从一家肉联厂起步发展成为一家跨国集团,静静地蛰伏于小城漯河。

在双汇5000万只肉鸡项目现场,一只活鸡经过挂鸡、麻电、预冷、分割等十几道工序,15分钟就被分解为152个不同规格的鸡肉产品,不禁让人叹为观止。公司年营业收入769亿元,利润80亿元,品牌价值704.32亿元,是领跑行业的畜牧业产品龙头企业。顺着这个话题再说两件事:漯河有个闻名天下的南街村,是全国发展集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如今仍是面食产品的聚集地;漯河还有个舞阳机械厂也曾闻名全国,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稻麦割晒机在当时“一机难求”,虽如今风光不再,但不可否认也是一段难忘的辉煌史,尤其在农机界人士眼里。

漯河一众龙头企业的存在,带动了产业链聚集发展,奠定了其在全国休闲小食品产业中占据龙头地位。试想一下,某一天当你在超市或网购食品时,火锅底料不再产自重庆,热干面不产自武汉,凉面不产自成都,方便面不产自天津,小米椒也不产自云南,这些或许都来自漯河,就如同海南冬季瓜菜都从寿光发往全国一样,重庆、成都、武汉、天津或只是个“专利”含义。这就是龙头的力量。

农机化也不能例外。此时此刻,中原大地麦浪滚滚,机收“开镰”了,漯河小麦机收不一定是当地机器作业,可能大概率来自安徽、河北或山东的跨区作业机械。这也是龙头的力量。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是龙头,农机合作社是核心。突然想起在漯河召开这次会议可谓现实意义色彩浓厚,会议更是不乏农机化元素,各省汇报材料中,农机化、农机化率、农机化标准、机械化生产等词汇跃然纸上。如:河南省发言材料提到,综合运用深耕深翻、秸秆还田等措施,耕地质量每年提高0.2个等级,推进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新疆兵团的材料提到,大力推进全国农业机械化推广等三大基地建设,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2%,棉花机采率达到90.9%,重点打造粮油、棉花、特色农业、服务业和农机装备八大产业链。

漯河用小食品打造了一个大市场,显示出龙头在建设全产业链中的重要力量。天津作为我国最大的旋耕机刀片生产聚集地,号称农机刀库,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农机刀片之都。从刀库到刀都,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跨越,顺着小小刀片深挖下去就是金矿,缺的或许就是一个能带动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猜你喜欢

双汇漯河刀片
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骑乘式割草机刀片制动时间检测方法探析
基于APKT150412-MM型号废旧刀片的研究实验及二次利用
降价促销调整结构 双汇开启战略转型
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漯河探索
双汇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剪羊毛机的使用技术
你仍未娶 我仍未嫁——漯河女孩苦等40年 63岁终和去台湾的初恋情人结婚
离奇的“故意自伤综合征”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