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5张晓莉任凤云贾群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科应用型医学

张晓莉,刘 星,任凤云,贾群艳,黄 文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新医改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任务从疾病的治疗逐步转变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降低人民群众的疾病发生率。而现实中,基层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全科医学人才的数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问题[1-2]。牡丹江医学院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单位。学校不断深化“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二为”办学特色,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应用型全科医学毕业生扎根基层,为新医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通过开展黑龙江省基层卫生机构调研,明确了基层卫生服务的人才需求,在前期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培养“实用、够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五年制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三年半在校理论与实践、一年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半年基层卫生服务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行宽口径教育,坚持医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执业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相结合,不断丰富“二为”办学内涵,形成“重医德、强技能、为基层”的专业特色,培养能够在基层从事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

1.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拓展教育三大教育模块课程体系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群、自然科学课程群、生物医学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公共卫生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科学方法教育课程群、公共课程群和素质教育9大课程群。新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全科医生执业过程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增加实践课学时比例和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医疗、基层医院、卫生防疫)实践时间[3];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课程,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了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急诊急救、社区康复、社区预防与保健(包括卫生学、卫生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三门课程)等课程;开设了社区护理、临床专业岗位综合技能训练等课程[4]。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了全科医学及基层急救、预防、保健、康复等教育。出台《早期接触临床实施方案》,在低年级学生中扎实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

1.3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协同,倡导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优质课程学习资源。通过PBL、对分课堂、临床模拟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意识。

1.4 完善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体系实行新型考评制度,建立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实施“三水平一技能考试”,在第六学期初进行基础理论综合水平考核,毕业前进行专业理论综合水平、外语水平和医学专业技能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和素质。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中全面推行形成性评价。临床实习过程中广泛开展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和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专业技能考核中采用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考试中应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职业素质。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的功能。引进南方医科大学的“考易”系统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国医学教育题库》,积极推行网络在线考试,加强课堂练习、课后布置作业、开展阶段测试等。

注重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考试结束后,及时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将结果反馈给学生、教研室、学院(部)和教务处,使学生、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改进学习和教学方法。

2 统筹利用资源 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统筹利用政府、学校、医院、社会等各类优势资源,构建区域布局合理、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基地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构成一种由学校和基地共建、共享、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学校建立了1.3万平方米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购置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建成了多专业、跨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积极与学生生源地的医院建立教学关系,为学生假期实践搭建平台;配合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建立全科医师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与县乡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建立稳定的教学合作关系。实训中心及实践基地的建设,有效满足了全科医学人才的实训需要。

3 创新管理模式 激励学生成才成长

在教学管理方面,不断更新管理观念,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广泛吸纳师生代表、行业、企业、相关政府机构等利益方加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工作建设与发展等重要问题方面的决策、咨询和监督作用,广泛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在学生管理方面,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实行单独编班,单独管理。选派高素质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定期组织学生赴教学基地实践,邀请基层医院优秀医生和管理者言传身教,感染和引导学生树立就业于基层、服务于基层的思想,增强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意识;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增强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使其毕业后更好的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 培养成效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形成的《牡丹江医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7%;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的业务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对我校农村定单定向人才培养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为五大改革重点之一。牡丹江医学院始终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医学人才,为学校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学校将继续探索如何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建立更加完善的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医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猜你喜欢

全科应用型医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医学的进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