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床在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中的应用
2021-12-05张玉练
何 香,张玉练
(贵州省麻江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麻江 5576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畜牧业“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国家已将“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大力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的3个环节之一,养殖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会。其中种养结合是1种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能够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到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实行农、林、水、草的合理布局,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减少无机肥及农药的施用量,对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培育优质品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现将麻江县规模猪场运用生物发酵床进行粪污处理的情况及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养殖场使用生物发酵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麻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发展生猪生产,并注册成立“麻江温氏农牧公司”,经过8年的发展在全县建成了年生产40万头的种猪场。第1期龙山种猪猪繁育场建设在龙山镇干桥村和河坝村交界处,占地面积91.4 hm2,总投资1.85亿元,年产生猪苗24万头。第2期谷硐种猪扩繁场建设在谷硐林场,占地面积55.8 hm2,投资9 600万元,设计年生产种猪苗16万头。公司下设有龙山服务部和谷硐服务部,负责全县温氏合作生猪养殖户的发展工作。温氏企业在我县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采取“统一猪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至2019年末全县共发展温氏合作生猪养殖场(小区)154个,圈舍209栋,养殖规模达11.309万头,年出栏商品肉猪11.91万头(占全县出栏商品肉猪的79.4%),生猪产值达3亿元,对助推我县脱贫攻坚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已威胁到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在当前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政策实施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养殖污染的治理已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和重要任务。发酵床生态养殖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发展出的1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方法,可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养殖-有机肥-种植-养殖”的种养循环模式,实现养殖粪污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2 生物发酵床的建设
2.1 基础建设及设备
2.1.1 发酵床规格按饲养每头猪需建≥0.3 m2的发酵床标准计算,饲养600头生猪需建设发酵床180~200 m2。发酵床底部做好防渗漏工作,建设高度在1.1 m。另购翻耙机1台(我县采用65 cm齿翻耙机)。
2.1.2 垫料准备按照65 cm厚度垫料,每100 m2发酵床约需要12 t垫料(谷壳∶锯末=3∶2)准备。
2.2 发酵垫料配制微生物发酵菌剂的主要成分是枯草芽孢杆菌,其代谢产物包括多种消化酶、维生素。发酵菌剂按照每立方米垫料100 g,配制时在锯末(稻草、谷壳或麸皮混合)等垫料中加入玉米粉或米糠(甚至粪便)作为营养物质(添加量2 kg/m3);菌剂与垫料(水分50%)混合均匀后堆高成小山状(为防止雨水渗透可加薄膜覆盖),发酵24~72 h即可使用。
2.3 垫料铺设将发酵好的垫料均匀铺撒在发酵床内,垫料一次性添加到65 cm厚度。发酵床两端需要留出2 m距离不铺设垫料,腾出空位用于放置翻耙机。
2.4 发酵床的运行管理
2.4.1 粪尿添加将猪粪尿用污水泵+管道方式均匀铺撒在发酵床上面,粪尿添加频率尽量保持少加多次,一般夏秋季节1次/天,冬春季节1次/2天。粪尿喷洒后开启翻耙机来回翻耙均匀。
2.4.2 湿度控制严格控制垫料水分含量不超过50%。检验方法:抓起一把垫料捏在手里,无水分滴出,松开垫料能自然散开。
2.4.3 翻耙频率开启翻耙机运作时必须先摇起两边绞膜器,打开两侧帐膜到50~80 cm宽度。夏秋季节气温较高,翻耙次数≥2次/天;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翻耙次数≥1次/天。翻耙时间在上午10:00 和下午16:00。
2.4.4 菌种补充每月按50 g/m3的量补充菌种,将菌种均匀铺撒在发酵床上,开启翻耙机来回翻耙。
2.4.5 垫料添加当发酵床垫料出现下沉,厚度低于60 cm时,需要及时补充垫料(谷壳、锯末、花生壳、稻壳、粉碎秸秆等)。保持垫料层厚度65 cm以上,垫料充足才能提高猪粪尿的处理效果。
2.4.6 机械保养每月需要对翻耙机零部件(轴承、链条、钢丝绳等)打黄油保养维护,检查翻耙机减速箱润滑油液位情况,电控箱开关、继电器、回程开关等是否使用正常。严禁在开机状态下进行设备保养。
2.4.7 绞膜器管理当外界温度较低或下雨天时,发酵床两边帐膜可留出10~20 cm缝隙;晴天或气温较高时,可以把帐膜缝隙适当开到50 cm宽度,便于水蒸气排出。
2.4.8 猪群出栏后管理大猪饲养阶段粪尿产生量大,发酵床仍需保持正常添加量,处理不完的粪尿储存在粪尿储存池。猪出栏后发酵床仍需保持正常运行,直至储存池内的粪尿处理完。
2.4.9 挂牌管理发酵床运行正常后需要配套家庭农场发酵床日常管理操作指南制度牌,以及警示牌标识(如“非专业人员严禁入内”等)。
2.4.10 运行记录场主每天需要按照发酵床日常管理操作指南要求,完成发酵床的运行翻耙,把发酵床运行情况填写在环保台账记录本上,发酵床垫料的测温数据每天至少记录1次(家庭农场发酵床每户需要配置1支电子温度计)。
2.4.11 “死床”的管理发酵床因管理不当或一次性粪尿添加过多,水分较高,导致运行出现“死床”时,应尽快清理出“死床”处垫料,同时补充新的垫料和菌种,再翻耙均匀,并适当增加翻耙次数。
2.5 翻耙机运行注意事项(1)在启动翻耙机前,应先检查机械零部件是否完好,螺钉是否松动脱落等,确保机械正常运行。翻耙机启动后,需要有专人在现场看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关停机械。(2)发现垫料中含有木块、饲料袋、塑料绳等异物要及时清除,同时清除主轴上的猪粪,避免机械超负荷运转,损坏翻耙齿及电机。(3)配电柜需要做好防雨设施,并将电柜上锁,每次运行后需要关闭电源开关。当电压不稳定时尽量不要启动机械,避免损坏电器元部件。(4)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发酵床棚内,如有特殊情况进入发酵床内需要提前开启两侧帐膜进行通风换气。发酵床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含有消毒液的废水添加到发酵床上。(5)机械设备保养维护时必须提前关闭电源开关,严禁开机进行设备的维修和打黄油等违规操作。
3 生物发酵床的处理效果
3.1目前我县生猪规模场大部分都已建设生物发酵床,通过建设生物发酵床使猪粪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地分解和转化,猪舍内不产生臭气和氨味,无需冲洗猪圈,不产生大量的冲圈污水,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标准,对生态环境无影响。
3.2发酵处理后的发酵床垫料是优质有机肥原料,用于种植业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循环发展、有机统一,最终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