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庆油田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显著提高采收率

2021-12-05

非常规油气 2021年5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水驱微球

截至2021年7月23日,长庆油田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自“十三五”规模应用以来,已累计实施突破1.5万井次,达到1.524井次。这是继2020年11月应用突破1万井次后又一次跨越新高度,应用井数刷新行业纪录。至此,长庆油田已建成中国石油首个低渗透油田规模应用示范区,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

当前,长庆油田整体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水驱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复杂的地下地上双重挑战和瓶颈,长庆油田科研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增大比表面理论,攻克了调驱注入性和优势通道匹配两大关键问题,研发了50~300 nm粒径级聚合物微球。利用纳米微球水分散液黏度低、注入性好的优点,革新工艺模式,把传统单井调驱优化为注水干线集中注入,并配套调驱全过程智能监控系统。先后在油田靖安、安塞、绥靖、西峰、姬塬等主力油藏区块扩大试验,最终定型了适用低渗透油田黄土塬地貌的“小粒径、低浓度、集中注”在线工艺模式,有效解决了调驱地下技术瓶颈与地上管理压力的双重矛盾。在技术研究应用过程中,积极整合有效力量和资源,形成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现场应用”一体化快速创新应用模式。

同时,长庆油田研发的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从2010年探索性的先导试验,2014年进入革新性的扩大试验,2017年模式化的工业推广,科研人员勇于担当,以持续攻关为己任,实现了规模应用的量变到质变。“十三五”以来,该项技术在长庆油田年均实施2 500井次以上,覆盖地质储量12.9亿t,累计少递减原油达到168万t,投产比达到1:2.6,全力助推长庆油田自然递减由13.4%下降至11.4%。据测算,预期采收率将提高3~5个百分点,有效实现了经济可采储量的增加和完全成本的控降,也成为油田改善油藏水驱的特色主体技术,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调驱工艺模式革新,改善水驱示范引领的既定目标。

目前,长庆油田针对油藏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体和新标准,紧密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油藏地质构造和生产实际,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不断优化完善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体系,让特色技术不断发挥威力,全面整体提高油田采收率,助力油田持续稳产和上产的步伐。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水驱微球
壳聚糖/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缓释微球制剂表征中的应用进展
水驱前缘测试技术在薄层油藏调驱中的应用
聚合物微球调剖剂流变性实验研究
浅析BQ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油田区块的最优驱替开发方式决策: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
基于聚多巴胺磁性纳米微球的洛美沙星适配体筛选研究
聚合物驱开发指标预测及方法评价
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长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