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2021-12-05本刊讯
本刊讯为进一步促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10月15日~16日,2021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指导,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四川省裕丰投资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于秀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水面生态渔业分会会长汪建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付洪,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委员、总经济师王正丹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陈丽纯主持会议。
刘英杰指出,201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了“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联盟”,两年多来,联合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在大水面生态渔业政策研究、战略规划、科研项目争取与组织实施、平台构建推动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湖泊生态增养殖技术与模式”和“典型湖泊水域净水渔业模式示范”相继立项,农业财政专项支持的“长江专项”“西北专项”“东北专项”和“白洋淀专项”等渔业资源环境调查与修复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行业标准;查明了梁子湖、新疆博斯腾湖、三峡水库、查干湖、千岛湖等重点水域水环境和渔业资源时空格局;建立了一系列生态和生境修复技术;构建了不同类型湖库生态增殖模式。
于秀娟指出,从渔业统计情况看,2019年、2020年两年湖泊水库的养殖面积都稳定在2100万ha以上,和2018年基本持平,这说明大水面渔业的阵地基本保持住了,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农业农村部大水面生态渔业领导小组下设示范推广组的组长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将把“推动大水面生态渔业创新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水产技术推广工作重点任务持续加以推进。下一步,将按照《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发挥体系优势和学会系统专家优势,开展先进适用大水面生态渔业典型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和培训;二是加强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普和宣传,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三是学会将加强与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合作,以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崔和指出,2017年,国家加大了环保督察力度,对大水面渔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网箱网围等传统大水面增养殖设施被拆除。为适应更严格的环保政策要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近年来,大水面渔业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因地制宜构建了各具特色的生产经营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在悠久的渔业发展历史中,我国从南到北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渔业文化,如以鱼为主要食物的赫哲族、罗布人文化,北方的连环湖、查干湖及南方的千岛湖等拥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捕鱼节庆活动等。这些文化源远流长,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通过以渔促旅,以旅促销,推动以休闲渔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融合发展。
会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家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明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刘兴国、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经理方亮、四川省裕丰投资公司总经理潘斌分别围绕大水面生态渔业管理、水产品品牌建设、白洋淀“以渔治水”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千岛湖有机鱼产业发展、三产融合发展作主题报告。
交流环节,来自江西省、四川省、安徽省、黑龙江省等地渔业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系统代表介绍了本地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状况;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山水武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部分企业代表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就水产品市场价格、流通与消费情况,及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经验做法、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调研考察了四川省裕丰投资有限公司休闲渔业基地。
来自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渔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推广系统代表,以及千岛湖、鄱阳湖、连环湖等大水面增养殖与加工企业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