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农业病虫害天敌生物防控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12-05张金锋胡白雨姜雷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敌四川省病虫害

张金锋 胡白雨 姜雷

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目前,不同研究者从天敌资源的调查鉴定、天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工厂化繁育技术、天敌昆虫的田间释放及种群定殖特点、“植物-植食者-天敌”互作机制以及天敌昆虫发育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1,2]。笔者基于前期对四川省各地植保站的走访以及多年生物防控实践,以天敌为基点,从推广的角度展开本文论述,以期产生有益的讨论和行业共鸣。

1 四川天敌生物防控现状

1.1 天敌产品种类少,产业化薄弱

天敌昆虫是自然界宝贵的资源,充分发挥其控制虫害的作用,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进入商品化生产的天敌产品有捕食螨、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异色瓢虫等[3]。当下就四川省来说,从事生物天敌研究的科研机构主要有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绵阳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在天敌产品产业化方面,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2月引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七星瓢虫技术进行天敌产品的工厂化生产和推广探索,投放市场的天敌产品有七星瓢虫、捕食螨等产品,主要针对作物蚜虫、水稻二化螟、玉米螟、柑橘红蜘蛛等。据统计,四川省水稻种植面积187.40万hm2,玉米播种面积185.60万hm2,柑橘面积突破40.0万hm2,茶叶面积超过33.33万hm2(数据来源:四川农业农村年鉴,2019),上述作物均是四川省“10+3”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天敌产品无法满足四川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缺口巨大,亦与四川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四川天敌产业化发展任重道远。

1.2 政策执行延后,实施效果打折扣

地方政府在政策和经费支持上力度不大,使得大范围统一防治工作难以开展,防治效果差。政府采购逐渐演变成被动应急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完成项目为目标,造成项目资金利用不佳,导致防控不到位,背离了天敌防控的初衷。多地走访发现,当下政府采购因行政流程原因造成采购周期过长,常因采购延迟以及工厂当季产能的限制,错过生物天敌释放的最佳时机,加之,受天敌释放的季节性、生物本身的滞育、天敌自身和其他害虫的蚕食及农药的使用等诸多因素影响,最终导致天敌生物防控示范及应用效果较差。

1.3 行业规范缺失,市场无序化发展

目前,四川省针对天敌生物产品的标准体系缺失,同国内天敌防控应用发达地区相比,在相关天敌产品及其应用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严重不足。目前,仅有《柑橘害螨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 51/T 1359),该标准对捕食螨仅有小部分描述,针对性不强,同时,标准老化无法满足新时期天敌防控工作的需要。另外,天敌产品质量、释放规范、监督检查机制等标准缺乏,造成产品准入缺乏市场认同和规范。走访发现,采购项目中,标方往往就商品论商品,产品质量、发放数量和规格混乱,后续技术服务不到位,过程缺少监管,恶意竞争现象频发。同时,因缺少防效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地对生物防控效果进行评估,导致种植业主在使用天敌生物防控方面存在较大疑虑。

1.4 科普宣传力度不足,接受程度低

天敌生物防控科普工作无法有效协同新时期植保工作、宣传不到位,导致种植户不了解生物防治技术的特点与性质,对天敌昆虫中长期效益认识不足;同时,由于专业推广人员和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在天敌生物防控的实践操作中无法给予有效的宣传与指导,致使种植业主使用意愿不强。在种植业主的传统认知中,当前作物病虫害防控的最优选择仍然首选化学农药,在综合考虑农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生物防控较长的应用周期、防效较化学防治慢等因素影响了天敌生物防控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推广。

1.5 科研、示范与推广协同作用不强

四川省天敌防控相关科研成果产出较国内发达地区严重不足,制约了四川天敌防控事业发展。当前,四川省的科研成果转化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相关宣传不到位、执行力度弱等问题,天敌应用方面,一些优秀的技术集成无法落地。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同生产实践脱节,天敌应用研究多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致使作物天敌生物防控相关技术在田间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天敌生物防控在示范应用中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现有的防控技术对场景要求较高,防控效果不够稳定,难以进行有效评估,面对突发性病虫害防控较为被动,效果相较于化学农药不突出。最后,在市场推广过程中,种植业主对天敌生物防控的认识比较片面,对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接受,导致天敌生物防控技术推广较为困难;同时,当下的天敌田间释放技术比较苛刻,比如七星瓢虫田间释放后往往要求种植户不能喷洒农药,此举一旦遭遇病虫害其控害效果不显著,造成使用效果不佳,其应用范围亦受到较大的限制。

2 对策建议

2.1 加大示范力度,做好行业监督,提高防控质量

建议在全省条件适宜、响应积极地区,利用当年期项目布点开展试验示范,通过绿色(生物)防控技术试验、示范研究,集成水稻、柑橘、茶叶、玉米等主要农经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以绿色(生物)防控为基础,将天敌防控顺势嵌入到绿色防控中,引导种植业主转变传统防治方法。政策制定同市场应用有效衔接,专业化统防统治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业技术规程和服务记录档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在合同(协议)签订、产品采购、技术方案、防治实施、效果评估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跟踪检查,以此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水平与防控服务质量。

2.2 加大科研投入,构建标准体系,转变推广方式

产业化薄弱凸显四川省天敌科研研究的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包括七星瓢虫在内的天敌昆虫资源的调查、保护、评价和利用,加大加快对优势天敌大量繁殖、替代饲养、滞育诱导与解除、释放、风险分析、工厂化生产等技术的研发,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评价标准体系以及人员齐备的技术示范推广队伍,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在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重点地区构建完善的病虫害检测预警网络,针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准确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增强天敌产品投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搭建天敌生物防控质量标准体系,制定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天敌防控技术规范,建立天敌防控的效果评价体系,对四川省天敌生物防控进行有效的实施、监督和评估。

2.3 创新工作方法,加大科普力度,转变采购方式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天敌生物防控顶层设计,加大天敌防控宣传力度和针对性,提升宣传效果。在天敌防控采购方面探索创新招投标采购方式,加大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如先实施后招标、提前招标跨年实施、政府基于不同公司生产实际实行提前集中采购,或将防控资金直接下发到企业或当地服务组织实施等,此举既可以增强四川省天敌生物防控针对性,提高防控效能,又可以使公司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免于资源浪费。

3 结语

天敌生物防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天敌昆虫的存在和引入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利用天敌昆虫进行作物病虫害防控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我们应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四川在天敌昆虫产业化应用方面仍十分落后,产、学、研、用衔接不紧密,相关产业链条不完整,致使天敌生物防控在四川的整体推广应用发展缓慢。如何让决策者及广大种植业主认识到天敌生物防控能够带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最后,天敌生物防控虽然相对于化学防治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防控效果不显著、短期直接控害效益不明显,加上天敌昆虫产品较高的生产及应用成本,在今后的产业化以及应用推广方面,仍需要决策者在政策及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天敌四川省病虫害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碰到天敌女上司
你能找到它们吗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