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铃薯的综合栽培技术
2021-12-05刘洁王小红
刘洁,王小红
(1.镇原县种子管理站,甘肃镇原 7445002;2.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镇原县分校,甘肃镇原 744500)
马铃薯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膳食纤维,是庆阳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畜禽饲喂的主要饲料来源之一。马铃薯具有生产周期短、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佳的特征和种植优势,马铃薯是否丰产,直接关系到广大种植户的“温饱”,如何提高马铃薯产量及质量成为庆阳市广大农户所关心的问题。
1 庆阳市马铃薯种植现状概述
庆阳市是甘肃省辖地级市,总面积27 119 km2,地势南低北高,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常晴,夏热丰雨,非常适宜马铃薯种植。当前,庆阳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104hm2,主播区为华池县、环县等县区。庆阳市马铃薯播种以黑膜覆盖垄上覆土栽培为主,具有提高商品薯率的优势。同时,为降低马铃薯病虫害发病率,庆阳市大多使用脱毒马铃薯,如:陇薯3号、7号、13号;中薯18号、19号;青薯9号等,上述品种具备品质优、产量高的优势。
2 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和种薯处理
2.1.1 种薯精选
马铃薯种植前,要认真做好选种工作,这是保证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基础。在选种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宜本地气候、温湿度、降雨量、土壤的马铃薯,同时要保证所选用的品种具备较高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确保种薯表面光滑、无冻伤、大小适中。以庆阳市为例,常用品种主要包括陇薯3号、7号、13号;中薯18号、19号;青薯9号等[1]。
2.1.2 种薯处理
完成选种工作后,要及时处理种薯。超过50 g的种薯,需要进行切块处理,一方面能够节约用种量,另一方面有助于达到提早出苗的目的。在切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福尔马林或酒精等做好对切刀的消毒工作,避免携带病菌。针对较小的种薯,建议整薯播种,整薯播种后的马铃薯,具备更高的抗旱、抗寒能力,同时也能够降低切刀传病的概率。完成切块后,需要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一般情况下,大多采用捂种催芽法,将薯块放置于保温室中并覆盖草席,或者可以采用一层种薯一层草的方式催芽,在外面覆盖草席,保温、保湿催芽。
2.2 科学选地、整地和施肥
2.2.1 轮作
为了避免引发病虫害,马铃薯禁止连作,最好采取和禾本科、轮作模式作业,或者直接播种在未种植过马铃薯的土地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达到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2.2.2 选地
马铃薯生长虽然对于土壤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仍要做好选地工作,红壤等酸性土壤为宜,保证种植地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排水通气特性。
2.2.3 整地
整地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及时整地有助于提高土壤疏松性和通透性。在整地过程中,深耕深度控制在25~30 cm,整地要做到深耕、土碎,地净、墒平,及时将田地中的残枝枯叶、杂物清理掉,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抗旱能力。
2.2.4 重施底肥
施加充足的底肥是促进马铃薯生长的关键,底肥以充分腐熟发酵的农家有机肥为主,配合整地作业,将肥料深翻到土壤中。每0.067 hm2地施加1 500~2 000 kg农家有机肥,配合施加30 kg磷肥、10 g尿素、5 kg钾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马铃薯生长。
2.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科学合理控制马铃薯播种时间及播种密度,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结合本地气候、降雨、温湿度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播种时间。庆阳市春季马铃薯播种大多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5月上旬,当地表温度达到10℃时为最佳播种时机。要结合品种、土壤肥力等因素控制好播种密度,一般来说,土壤墒情较好的土地,每0.067 hm2地播种3 500~4 500株为宜,间距控制在25~30 cm最佳;土壤墒情较差的土地,每0.067 hm2地播种3 000~3 500株为宜,间距控制在32~37 cm最佳,播种深度控制在15~20 cm即可。
2.4 加强田问管理
2.4.1 追肥
马铃薯生长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及时追肥有助于提高产量。施加充足底肥的情况下,只需在马铃薯现蕾期追肥1次即可,一般情况下,按照每0.067 hm2追施20 kg复合肥即可,或者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进行追肥,效果良好。
2.4.2 中期培土
马铃薯出苗后,田地中会出现杂草和马铃薯争夺水分及养分,因此要及时做好除草工作。在苗高25~30 cm时,可结合追肥进行除草培土,培土高度控制在10 cm为宜,有助于马铃薯薯块膨大[2]。
2.4.3 灌水排水
马铃薯生长前期要控水,避免出现徒长现象,生长中期往往处于高温时节,马铃薯生长旺盛,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结合降雨状况及时灌水。生长后期往往进入雨季,要及时排出田间的积水,避免引发涝灾。
2.5 适时收获与贮藏
适时收获亦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马铃薯植株茎叶呈干枯状时,即可进行收获。应选择在晴朗天气进行收获,收获时要做好轻拿轻放,避免马铃薯受损。收获后的马铃薯应放置于阴凉通风的位置,水分散发后再贮藏,避免出现腐烂发霉现象。
3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3.1 农业防治技术
从选种、整地等工作入手,选择具备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要选择轮作模式,禁止连作。要做好整地工作,对土壤进行深翻晾晒,深度控制在25 cm左右,杀灭病菌及虫卵,要施加充足的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强化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清理杂草,避免病虫害寄生。收获马铃薯之后,要及时清理干净田间残留的马铃薯植株,为后续播种提供便利。
3.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技术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应从2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马铃薯薯块进行浸种处理,将马铃薯放置于56℃温水中浸种10~15 min,能够起到良好的钝化病毒的效果。另一种是利用马铃薯病虫害的生物特性驱虫杀虫,如:利用害虫的趋黄性特征,将黄板设置于田间并涂抹废机油,能够起到诱杀蚜虫的效果;利用害虫的趋化特征,通过制作糖醋液能够有效诱杀小地老虎;利用害虫趋光性特征,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能够有效诱杀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诸多害虫。
3.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技术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具有绿色、无害、无污染的优势。在生物技术防治过程中,主要是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为主。以虫治虫指的是借助马铃薯害虫的天敌捕食害虫。如:马铃薯甲虫的天敌是蜘蛛和寄生蜂;蚜虫的天敌是七星瓢虫和茧蜂;通过人工饲养并释放害虫天敌,能够起到良好的诱杀害虫效果,减少害虫数量,降低虫害发病率。以菌治虫指的是利用一些生物制剂杀虫,如:利用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苏云金杆菌等,能够有效防治地老虎,利用苦参碱、黄连碱能够有效防治蚜虫。上述药物并不会造成污染及残留等现象,有助于保证马铃薯的品质[3]。
3.4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技术防治马铃薯病虫害,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过去部分农户存在滥用、超剂量使用化学农药的现象,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源、土壤、空气污染,同时也极易出现马铃薯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因此,要选用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化学药剂,在避免污染的同时,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具体来说,针对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可以使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间隔10 d喷施1次,连续用药3次,亦可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青枯病可使用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炭疽病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防治;二十八星瓢虫,可使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间隔10 d喷施1次,连续用药3次,或者亦可使用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蚜虫可使用50%灭蚜威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亦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4 结语
综上所述,马铃薯作为庆阳市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之一,保证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为加快庆阳市马铃薯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重视对综合栽培技术的应用,明确综合栽培技术要点,强化病虫害科学防治,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推庆阳市农业经济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