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以融媒体助力农业技术推广浅析

2021-12-05段晋会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农民农业

段晋会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1 利用融媒体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抓手。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取得巨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过70%,虽然农业科技整体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转换率也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低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网络传播时代,大众媒介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推动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器”,因此,充分利用融媒体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可以促进信息数据和资源的共享,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2 融媒体技术在助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优势

传统媒介推广模式下,农业信息技术大多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为主导进行传播,农民主要经官方主流媒体获取信息技术,形式比较单一,传播途径相对固定。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媒体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功能和价值上得到全面提升。这种背景下,农业信息技术传播呈现出主体自主性更强、渠道更加多样、环境更加开放的特点,相比传统推广模式更具优势。

2.1 改变单向、被动的信息推广服务形式,增强传播的交互性

4G/5G网络、光纤的大面积覆盖以及通讯资费的普遍下调,大大降低了媒体的准入门槛。融媒体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实现了从一对多向多对多的转变,农民既是受众也可以是传播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传播者和农民受众之间可以根据传播内容,适时开展互动。一方面,农民通过各个媒体平台获取丰富的信息,从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另一方面,传播者、技术推广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适时调整传播内容和推广方式,提升推广服务效能,反馈的信息也为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新技术研究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实现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同时,融媒体的即时性,使农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新技术的使用心得和成果,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为农业技术背书,使农业技术推广更具说服力,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农业信息技术的精准传播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在促进行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大数据+互联网+融媒体”,为农业技术推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弥补了农业技术服务的短板。融媒体在农业信息技术传播过程中,以大数据为基础,分析受众阅读习惯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受众筛选所需要的信息,结合期刊、网站、微信、短信等媒体平台向农民群体进行推送,或是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农民群体个体化、特色化、差异化需求,实现农业信息技术的精准传播,使农业技术推广更具针对性,提高了技术推广的时效性。

2.3 打破农业技术传播受地理、时空等因素的限制,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108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9×108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网络的全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农业技术传播奠定了基础。而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跨越时空,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达,农民受众能够及时、有效、经济、便捷地获取农业科技信息,打破了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三定”(即农技推广工作根据特定辖区内多数人的需要,在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开展)的特点,摆脱了地理、时空等因素的制约,更具有灵活性、自主性,打通了一直以来困扰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4 整合涉农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

融媒体在农业信息技术传播过程中,通过对涉农行业信息的整合,形成了多层次涵盖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供求信息、涉农企业信息、市场行情走势、新技术动态、用户需求状况等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的共享。在此基础上,持续梳理行业新动态、聚焦农业技术研究新方向、链接农业专家资源,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农业行业技术研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更加广阔的产品展示平台和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水平。

3 利用融媒体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难题

3.1 农业信息化建设薄弱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现有信息化设施设备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入5G时代,农业信息化建设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部分偏远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网路信息覆盖率低、网络容量不够、各设备之间通信故障频发等问题,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无法为融媒体传播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

3.2 缺乏一专多用的复合型人才

利用融媒体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既需要推广人员将传统农技推广工作内容与融媒体充分融合,还需要熟练掌握融媒体技术,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融媒体开展推广工作。但从现状来看,极度缺乏一专多用既能熟练运用融媒体又能聚焦农业产业前沿的复合型人才。科研人员缺乏基层推广经验,而农技推广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知识构成单一、老化,对接受新事物、新思维存在抵触情绪,这就造成从新技术研发到推广,最终经由融媒体转换为实际生产力相对困难。

3.3 体制机制的限制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的主体地位,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长,需要开展大量的试验、示范等,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但各级政府财政力有限,加之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还没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同时,用人机制和奖励机制的缺乏,使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和效果面临无人监督或监管不力的境地,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难以调动发挥。

3.4 农业科技信息管理困难

“人人有麦克风、人人是创造者”的融媒体时代,大量信息真假难辨,农民受众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一些不法商家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自媒体或利用各种营销号推广新产品,农民群众因对媒体缺乏警惕性,很容易听之信之,上当受骗。

3.5 农民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较低

就目前现状而言,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就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大都为老年人,其对互联网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较弱,使农业技术在利用融媒体开展推广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这部分群体的接受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融媒体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效力。

4 利用融媒体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4.1 创新思维观念,普及互联网思维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小农大国,据2016年农业普查显示,我国的农户数量为2×108户,户均耕作规模仍较小,只有30%的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仍有近60%的土地在小农手中。一些偏远山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信息化水平较低,农民观念保守,对互联网技术了解接受程度较低。因此,要想推进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对农民受众的互联网知识普及,通过加强年轻群体“融媒体+农业技术推广”的观念,带动影响老一辈农业从业者对信息社会、互联网、融媒体传播的认识。农技推广人员在开展日常推广工作中也要注意引导农民使用网络信息来提高农业技术的传播效果。

4.2 完善法律法规,严把信息发布审核关

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利用各种媒体途径散播虚假信息的不法行为。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内外网络监管,对各类媒体发布信息严格审核和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严格把控信息源头,管控好信息传播途径。

4.3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加大农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为农业技术信息传播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农民网络使用正常,提高农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提供反馈的能力。

4.4 加强复合型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新时代赋予农业信息化新的使命,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能,构建融媒体环境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既具有互联网思维,又具备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应用、反馈、预测分析和传递的能力,熟练掌握农业技术推广技能,对农业发展前沿高度敏锐,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干事创业精神的现代化复合型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同时,还应建立积极的政策和科学的考评手段,吸引激励推广人才,不仅要使人才进得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