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科院校“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5费永涛高苏娟刘功良白卫东
费永涛,杜 林,高苏娟,王 颖,刘功良,白卫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0 引言
为适应全球发展一体化和中国高速发展对国际人才的旺盛需求,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不断推广双语教学,而双语教学也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精通英语的国际化人才是评价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以现代农业为特色的农科院校,从2016 年开始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国际班,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合作开展3+2 本硕连读办学模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交叉学科,其中“食品微生物学”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知识更新最快、发展最迅速的科学领域之一[2]。在“食品微生物学”授课过程中进行英汉双语教学实践,不仅能传授微生物专业知识,还能帮助学生追踪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2016 年起,首次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尝试了双语教学的实践,并将该课程正式列入培养方案中。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自身特点,针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和改革研究进行初步探讨,为农科院校“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合理发展提出建议。
1 科学地选择双语教材
近年来,国内外出版了多种不同版本的中英文教材,其内容和风格特点差别较大,能够从众多教材中选择适合双语教学,同时具有系统、完整的食品微生物学知识体系及可以反映当前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前沿的中英文优秀教材至关重要。双语教学中的英文教材,尽量选择国外近几年出版、在国际上使用广泛的原版教材,要求语言简练易懂,适合中国等非母语国家学生阅读;在内容方面,选择的英文教材要围绕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及病毒的形态、生理代谢、分子遗传等方面展开。此外,考虑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偏应用的特点,教材内容还需涵盖工业微生物、食品发酵等内容,可通过多本英文教材来实现。
虽然选择优秀国外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有诸多优点,但是国外原版教材普遍价格昂贵,增加学生负担;学校学生英语水平中等偏下,到研究生阶段才可以勉强阅读英文原版书籍,不同学生英语水平也相差悬殊,单一使用英文原版书籍,会使学生学习时间大量增加,同时对专业知识理解不深;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阻力大,教学效率低,导致在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情况下,无法完成相应的授课内容。综合考虑,选择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江汉湖等主编的《食品微生物学》作为学生的用中文教材,由I.Edward Alcamo 等主编的《Fundamentals of Microbiology 11th》和由Nduka Okafor 等主编的《Modern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为辅助教材和教师用书[3-4],课前将相对重要的部分扫描或者在电子书划出重点后发给学生,进行预习熟悉,上课期间进行简单的翻译测试。教学实践证明,经过整理归纳和创新改进,结合使用中英文教材后,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取得了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2 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5]。PPT 电子课件作为最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对提高双语教学效率起了重要的作用,电子课件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小动画等方式可以更形象直接地表达出授课主要内容,课件中英文主要以短句和简单句为主,避免出现大段的英文描述性语句,同时对于微生物相关的专业性词汇要进行中文标注,防止生僻专业词汇和冗长句子占有学生大量的精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微生物种类成千上万,其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千差万别,在电子课件中单纯使用文字,很难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制作课件时必须有图片、动画等内容,在“食品微生物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组团队成员通过不同的英文原版书、科研实践和网络资源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生动的彩色图片、动画、短视频等。例如,显微镜下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图片,污染有黄曲霉毒素的玉米彩色图片及微生物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动画,尽量做到覆盖每一章节。同时,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过程也会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在电子课件上,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 双语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
语码转换(Code transfer) 教学方式自问世以来,受到西方语言学界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经被大量地应用到双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码转换在授课“食品微生物学”过程中,交替使用中文和英文这2 种语言,适量地向学生渗透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语句、语段。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生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机械地使用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讲授语言上以英文为主,偶尔对难点、重点加以中文讲解,会导致课堂的两极分化,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听不懂,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保持正常授课进度情况下,在“食品微生物学”中采用语码转换教学方式逐步向学生渗透微生物专业词汇,如“Bacteria 一般都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cell wall”,随着课程的深入不断增加授课语言中英语及专业英语的比例。由于英语水平限制及对微生物专业词汇生疏,在双语教学初期,学生会经历不适应期,这个阶段尽量精简每节课使用的专业词汇,确保学生能掌握4~5 个重要的专业词汇,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利用语码转换教学方式重复这些专业词的使用,促使学生逐渐掌握食品微生物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课程结束前用2~3 min 对重要的微生物专业词汇进行总结,下节课开始前对上节课所用的词汇进行复习,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掌握。
同时,双语教学也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更高的要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是否能流利地使用英文进行授课有着直接的联系。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专业课教师都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如SCI 论文),但是口语水平往往“捉襟见肘”,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语法简练、口语流畅、用词准确,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求授课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地提高外语和双语教学水平。此外,选择具有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开展双教学培训班、组织双语教学比赛等方式也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4 创新教学考核方式
在双语教学中建立起合理、科学、全面的考核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除了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涉及到对外语的考核。“食品微生物学”考核综合评定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考核内容除了出勤情况、课堂互动表现等,还添加了针对微生物学专业英语的课堂测试,内容主要是从英文原版书中挑选课堂讲授重点内容的原文,英文内容长短合适,在课堂结束前5 min,进行英汉翻译测试,既反映学生对本课堂重点内容掌握程度,又锻炼学生对专业英文的阅读能力。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中英文题目各占50%,穿插在各个题型中,英文题目不能有太多生僻词,尽量使用课堂上经常涉及的专业词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答题的语言,鼓励提倡学生用英语答题,但也可以用汉语回答。
5 结语
基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合作开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3+2 本硕连读国际班办学模式,自2016 年开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组对该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初步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方法体系。经过4 年的探索和尝试,“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组向林肯大学及正在该校读研的学生进行了有关教学效果的调查,反馈结果表明,“食品微生物学”的双语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际班28 名学生有26 名学生达到转段林肯大学学习的语言和学分要求,学习生活已步入正轨,受到林肯大学的一致好评。采用“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后继开展食品微生物代谢调控、发酵食品酿造微生物控制和食品安全控制等相关学科和方向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此外,在“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改善,如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