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实现高职核心课程信息化平台共建与共享探究

2021-12-05李金金拓田田

农产品加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核心院校

李金金,拓田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药物与化工分院,陕西杨凌 712100)

1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共享,对于实现课程的转型升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育也受到了一定冲击[1]。“互联网+教育”就是将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以此改变传统教育线上教学师生互动不足、资源共享不及时、课堂形式单一等缺点,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药学核心课程共建与共享存在的问题

2.1 共建中存在的问题

2.1.1 建设的课程资源形式单一

核心课程的共建应当与高职院校课堂有机结合,目前核心课程的建设大部分以基本资源建设为主,对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较少。课程资源仅局限于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内容,缺少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难以对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开拓视野也有一定局限。

2.1.2 课程资源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课程资源也应定期调整与更新。但是,大部分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后期缺少知识的更新和平台维护,致使知识体系陈旧,课程资源并未从校际合作或校校合作的层面去探讨和建设,缺少相应的课程激励和监督机制,教师更新资源积极性不高[2]。

2.1.3 建设内容缺少职业教育特色

与基础课、平台课、拓展课性质不同,核心课程建设需要从传统教育的形象感知性思维到拓展发散性思维过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对应的教学资源形式应丰富和多元化,开发一门优质的核心课程,需要投入教师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于教师建设积极性不高,无法将大量精力用于课程建设,同时课程建设内容未结合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课程缺乏职业教育特色[3]。

2.1.4 课程资源与平台建设缺少校际融合,课程建设重复率高

对于同一专业,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开设通识课程,尽管课程名称不同,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大同小异。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课程资源建设还未突破校校、区校之间联合开发课程的藩篱,课程建设重复率高利用率却很低,不利于课程的推广与建设[4]。

2.2 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2.2.1 课程资源共享率低

核心课程作为各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课程实训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应被相关专业更多的学生学习和利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仅在校内平台网站上可见,包括课件PPT、教学设计、课程视频等教学资源没有完全公开,而实现校与校间课程平台的资源共享,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让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取资源、分享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共享率。

2.2.2 学生参与率低

信息化平台作为核心课程的载体,直接影响了课程的共享性和便捷性,在进行课程平台搭建和利用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性普遍不高。课程平台仅处于简单的资源上传和上课使用阶段,对于课后学生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回复率不高,导致学习网站和资源平台没有发挥该有的作用[5]。

2.2.3 各院校信息技术平台不兼容

核心课程信息化平台的持续建设与应用,各院校内部委托相关课程平台建设公司建立了专属的课程资源平台。但是,由于开发企业不同,课程平台的网站、功能、存放格式参差不齐,导致各院校平台信息不兼容,学生只能在内网登录,在校外或者是家里无法学习课程[6],限制了课程资源的使用,导致利用率和共享率不高。

3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实现高职核心课程信息化平台共建与共享对策

3.1 建立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一是制度保障。对于课程建设所需资金、课程建设团队、课程负责人、课程研发工程师、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二是资金保障。课程建设与共享整个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需要建设课程前期的调研和分析,建设中期、后期的使用和维护。在资金运用上,做好课程平台网站建设和手机端APP 维护,并定期开展调研。根据学生和使用者的反馈,升级优化平台,更新课程内容,结合相应的核心课程建设研发计划做好资金保障;三是技术保障。学校可购置专用网络教学服务器,组织专业的网络平台开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做好后期的运行维护,构建网络管理安全小组,提升学校的网站浏览速度和安全质量。

3.2 提升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和拓展性

核心课程作为各专业类群的重要课程,具有优质性和拓展性,而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是深入课程大纲和考核评价方式。一方面注重课程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同时又要有创新性,不断跟进行业最新研究方向,更新课程内容,挖掘课程特色,准确定位课程属性;另一方面,要不断的丰富课程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课程资源,包括图片、视频、文字链接等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全方位理解和应用。拓展性体现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学情特点、知识储备的差异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便捷性。

3.3 建立校企政三方联合开发课程的合作机制

在课程建设前期,课程建设团队深入调研企业,明确企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时分配、考核评价方式等内容,以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开展教学。依据学校办学优势与相关企业特点,建立共建课程的长期合作机制,以“政府支持,高校开发,社会参与”的方式集中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课程建设和后期应用,优化升级课程。

3.4 建立课程建设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奖励机制

通过建立课程的激励机制,奖励课程负责人和平台维护人员,以动态建设效果为评价机制,提升教师建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于课程建设质量不高、使用率不高的课程给予警告提示,对于建设和使用好的课程给予相关奖励。

4 结语

分析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药学核心课程共建和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互联网+教育”趋势已日益深入,高职院校在建设核心课程的过程中,应将课程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结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针对学生学情特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提升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和拓展性,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核心课程,不断提升“互联网+ ”时代核心课程共建和共享的质量。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核心院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