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设计优化与舒适性研究
2021-12-05臧莉静吴东利
臧莉静,吴东利
(1.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2. 河北省服装个性化定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邢台 054035)
传染病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进行预防,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对医用防护服结构的优化和设计,从服装结构、色彩和图案等多种因素出发,不断提高防护服的视觉效果,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不断提升医用防护服的效果。
1 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在临床治疗中,艾滋病(AIDS)等疾病一般是通过血液和体液接触的,会对人类生命造成影响。要想在新时期对此疾病进行预防,需要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各大医院需要加强对医用防护服的管理。此外,设计人员在对各类防护织物进行合理化设计时,一般不会用较好的织物进行设计,因此严重影响了医用防护服的质量。为了更好地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需要保障医用防护服的方便和经济性,对其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1]。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各大医院的医学人员认识到医用防护服标准结构的重要性,对其设计方式进行了创新。然而在国内,一些设计人员对非织造布防护服的特点没有进行综合性分析,还应用以前的棉类机织物对防护用品进行设计。此外,在对功能性防护服装的结构进行优化时,设计人员一定要清楚防护性能和舒适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另外,舒适性也是服装功能的重要体现,为了在强化其功能的同时满足医务人员的要求,需要不断强化其舒适度。
然而,在对医用防护服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设计人员主要关注性能,并没有认识到舒适性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满足医用人员对医用防护服的要求,需要按照具体的标准进行设计,从功能和舒适性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设计结构。
2 医用防护服标准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
2019年,我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对这种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具有潜伏期较长和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这将导致全球感染此病毒的人数不断增加。当前,全世界还在对该病毒的疫苗进行研究,在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背景下,需要对其进行预防,降低交叉感染率。医用防护服是医护人员进行自我防护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舒适度,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设计。
当前,医用防护服的设计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外也加强了对医用防护服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我国更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主要从当前医学事业发展的新形式出发,制定对应的标准,保障医用防护服标准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优化。研究发现,美国的医疗器械促进协会给出了防护服的分级方式,通过微生物渗透检测等,创新防护服的设计方案,加强各种先进材料在其中的应用[2]。
我国医用防护服材料的研发进程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快,且防护服标准也在不断完善。由于服装会受到人体温度的影响,在对医用防护服进行优化设计时,需要对材料的热湿物理性能进行综合性分析,如衣下间隙的厚度和状态等。
一些设计人员为了提高舒适度,在实际的设计中,对裸体和穿着防护服的假人进行了对比,结合其结构,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研究发现,衣下间隙的分布状态会对防护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各设计人员对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强化其功能。
3 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设计优化和舒适度研究
3.1 服装的舒适度
在对服装的舒适性进行研究时,发现其是影响医学人员操作规范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人体-服装-环境体系出发,主要涉及心理学和设计学等多类学科以及服装舒适性的标准,保障医学人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感到舒适。对于生理上的舒适感,包括温度性舒适和适体性舒适,要想保证有效性且发挥作用,需要结合医用防护服的性能进行设计,主要起到辅助体温的调节功能,让人体一直保持热平衡。
设计人员在对此内容进行设计时,还需要从医学人员所产生的触觉出发,避免一些不适应症状出现。由于在不同条件下,医用防护服的舒适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舒适性会受到设计效果的影响。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特殊防护服装进行设计时,强化舒适度,对热湿舒适性进行分析[3]。
3.2 服装舒适度的评价方法
我国对医用防护服标准设计结构的研究已有了十多年的历史,相关医学人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完善了舒适性的研究体系,归纳提高服饰舒适度的方式,按照具体要求应用客观测量法,监测环境和温度对医用防护服设计的影响,然后结合结果建立热湿分析和评价体系,完善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医用防护服标准结构。
3.3 对医用防护服标准微气候参数的评价
由于我国医用防护服标准结构比较复杂,创新设计方式需要从环境-服装-人体系统出发。由于人体产生的热量会对湿缝产生影响,在对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时,需要对服装设计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如果宏观来看,标准微气候是指人体皮肤与最外层服装表面接触时所形成的空气。
但是,如果从细微角度看,主要是瀑度和气流的分布,设计效果会受到外界条件和身体部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医用防护服的舒适度,需要对微气候参数评价体系进行分析[4]。
3.4 加强对医用防护服衣下间隙的研究
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对医学人员的影响,需要对服装进行设计以及对人体的热湿传递进行控制,避免对医用防护服的设计造成阻碍。从热湿物理性能和衣下闻隙的厚度出发,创新医用防护服的设计手段,丰富本身的性能,提高医护人员的舒适度,让患者感到亲切。
相关研究表明,衣下间隙的分布状态会对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和防护性能产生影响,对肩部和胸部等衣下平均间隙量小的部位进行综合性设计。利用暖体的假人,分别比较不同号型对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设计,适当增加内衣层,从静态和动态的整体热阻出发,分析衣下间隙量和状态的变化影响。
当出现静态时,需要对单层医用防护服的热阻进行控制,虽会受到服装号型的影响,但差异性却并不明显。在对多层消防服的热阻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会随着服装型号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处于动态,热阻值会不断降低。因此,为了保障医用防护服的设计和结构满足相关标准,需要对服装的隔热性能进行综合性研究,从其本身的特点出发,完善设计方案,强化性能[5]。
同时,在对医用防护服标准结构进行优化时,还需要梳理情感化设计,从情绪心理学和精神慰藉等多种方面出发,加强理论和文献的有效结合。如在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进行研究时,也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归纳了患者所需要的情感慰藉因素,然后对医用防护服标准进行了合理化设计。
3.5 融入情感设计理念
此外,防护服的情感化设计,需要对防护服的款式进行高防护性设计以及对常规医用传染病防护服进行优化。前者应用的是内外双层结构,然后配合氧气供给,主要适用于特殊的人员和极端生化污染情况下的医护人员。在对后者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为单层结构,然后与高防护性呼吸面料进行合理化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好的保护[6]。
在对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时,还需要对舒适性进行强化,融入情感设计的理念,用生理的治愈方式以及心理的治愈方式,解析组成服装的元素,如面料和廓型等。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解析以前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从治愈的主体角度或服装的穿着者以及观看者的角度出发,在保障医用防护服舒适度的基础上,让设计过程更加顺利;从色彩和图形出发,不断弱化防护服给人们造成的恐惧感以及精神压迫感,让患者能够在治疗中具有情感要求,达到视觉的治疗效果,稳定医患双方的情绪,发挥医用防护服的积极作用[7]。
此外,由于其是阻断疫情蔓延的关键内容,设计人员还需要尝试将情感化和先进设计带入医用防护服中,从服装结构、色彩和图案等元素结构出发。结合患者的差异性,模拟各类场景与医用防护服标准结构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防护服的视觉效果,让患者体会到亲近感和信任感,能够在治疗中感到温暖。主要目的是增强医用防护服的情感慰藉功能,提高舒适度,完善医用防护服标准的治疗方案。
4 结语
为了预防新冠状病毒对医护人员和他人的影响,需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由于当前还没有治疗此病毒的特效药,更需要对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要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舒适度,保障医用防护服标准化设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