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05杨俊杰朱桂兰代欢欢张方艳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6期
关键词:原理应用型食品

杨俊杰,朱桂兰,郭 娜,代欢欢,张方艳

(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随着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性科学研究成为高校各专业主要任务[1]。培养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食品类专业的重要目标。“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工程类及其相近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宽,对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实验探索、工程经验的贯通融合和创新应用方面要求很高,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课向工程学科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起着桥梁的作用,并将基础理论应用到解决食品生产加工中的工程实际问题[2-3]。通过“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可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升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物料特性,合理地选择单元操作及相应的设备,完成过程分析、设计计算,努力使系统集成达到最优化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4-5]。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是由不同操作原理的单元操作组成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易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讲授该课程过程中对单元操作讲解容易缺乏整体性,使各单元操作无法建立有效联系[6]。

针对目前“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具备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要求,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途径进行探索。

1 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型的理论教学体系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介于自然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实践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对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实验探索、工程经验的贯通融合和创新应用方面要求很高,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对所有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心选择和安排“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选择与物料的输送、状态及热传导等食品工程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章节,通过这些加强重点章节的讲授,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分析、计算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工程类课程的能力。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课程,可选择实际生产的典型案例或周边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将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引入课堂,通过实际问题分析与专业理论知识的接轨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引导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协作、相互交流、探索创新和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提高学习效能,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一些食品工程单元操作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实验设备的内部结构又不便于观察的相关规律和理论,以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展现给学生,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还增加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在创新型食品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2个重要支柱,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太紧密、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现象比较突出,致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致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实践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环节,是加强食品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对食品生产设备直观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独立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部分,也是培养企业迫切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7]。“食品工程原理”实践教学力争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将课堂上的知识讲授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在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通过工程实践和实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食品工程原理”实践教学应着重向“工程化”转变。促进“食品工程原理”实践教学的“工程化”,同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方面抓起。在理论教学方面,应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方式,转向知识传授与探索型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和自学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学习工程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坚持在平时学习时做到“引导为主,精讲多练”,加强对理论课程的考核,并且改革现有的能力考核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应减少单一验证性实验数量,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尽可能多地将工程概念和工程技术融入到综合实验当中,与此同时利用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条件设备(如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等)增强学生的食品工程技术意识,使“食品工程原理”实践教学越加贴合工程实际。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的前沿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能跟上新时代的技术进步,对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补充和完善。为了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需求,“食品工程原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设备要不断更新,以保持先进性、多样化和综合化,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做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

3 探索新型的“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教学模式

3.1 改革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模式

考核评价是“食品工程原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模式,不仅可以使任课教师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估,还能根据评估回馈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7]。在传统“食品工程原理”成绩的评定模式中,学生的成绩主要是根据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在这种考核模式中极易出现抄袭作业、上课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改革成绩评定模式势在必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及工程技术运用能力,将提高过程性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例如,增加小组方式的考核,根据小组和个人针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打分,注重学生平时过程性学习的考核,减少考试成绩的比例,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

3.2 实施个性化教学,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

该课程的开设是在完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之后,但学生掌握这些基础课程的情况差异较大,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为了实施个性化教学,可同时定期安排课堂综合讨论环节,通过讨论课,学生有了相互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机会,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环节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工程案例了解工业应用和工程设计的一些规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4 结语

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当前的重要任务。“食品工程原理”作为食品及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情况不断变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探索和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过程的管理,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促进行业迫切需要的优秀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原理应用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