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研究
2021-12-05韩晓仪
韩晓仪
近些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已经迈入全新的阶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尽管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表面上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但其根本上却面临着本土艺术价值缺失的困境,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加深层次的探索。
一、当代艺术策展人
当代艺术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在当下时代背景下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全世界范围内众多艺术爱好者的肯定和支持。在这种当代艺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当代艺术策展人的出现以及崛起,直接体现出了当代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流行性以及前驱性。但与此同时,时代对于当代艺术策展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并不能仅具备专业的策展能力,还应当有着良好的艺术价值取向,真正认识到中国本土艺术和外来艺术之间的关联,进而树立其良好的本土意识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国当代艺术策展。这就要求当代艺术策展人员应当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并树立其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进而在本土艺术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事业的高质量进行,达成我国现代化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本土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错误的标准制定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文化层面开始呈现出多元文化同人类共同化发展的趋势。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不仅仅肩负着策划的任务,还应当承担起对民众进行中国本土文化以及精神进行正确引导的责任。但从目前来看,本土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中面临着标准错误的问题,对于策展行业来说,其有着全球化的特点,这便同中国当代策展中突出体现本土艺术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内容上[1]。
一方面,受到当前我国艺术机构运转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在实际展开策展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存在“正式策划”语境欠缺的现象,这种问题大多存在于一些政府性的官方展览当中,难以真正展现出本土艺术价值。
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看,当代艺术来源于西方国家,其无论是在叙事方式还是在话语上都蕴含着西方特点,这导致本土意识以及话语方式难以同其产生有机融合,这种问题大多会出现在部分学术型展览以及商业性艺术展览当中。在这种历史因素以及现实因素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将眼光和目标放在“国际化策展”上,但其在实践过程中又希望能够扎根于中国本土创造出“本土化策展”,进而导致策展人出现明显的无力感。所以,不管采取何种措施企图冲破这层阻碍,都无法快速构建起能够真正实现本土艺术价值的艺术生态,只能够形成一种不落地的概念,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当前,存在众多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没有对“国际”以及“本土”之间的联系产生更加明确的认识,将二者的关系看作是完全对立的双方,却没有意识到其内在所具有的深层次关联,所以,在实际进行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西方的标准,导致中国当代艺术策展的本土价值严重丧失[2]。
(二)文化语境的错位
除了错误的标准指定以外,当前中国当代艺术策展还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语境错位问题。经过对于众多展览研究和分析之后能够发现,部分展览尤其是一些标榜为“国际化”的展览来说,策展人大多会将重点放在两方面内容上:一方面是围绕着官方主流宣传内容;而另一方面则会对我国传统文化中负面的内容进行过分夸大,仿佛这些负面的文化才是中国本土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这些内容往往能够吸引来自西方的关注,似乎这才是策展的真正价值。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文化语境的错位体现出了强烈的后殖民意识,深入探索其内涵能够发现,其本质上非但没有体现出中国本土艺术价值,而且,还是对于本土艺术价值的对抗。以当前我国某些“前卫”艺术展览为例,这些艺术展览大多都能够呈现出同西方接轨的特点。该类展览的前卫性具体体现在其独创的和超前的前卫艺术理念方面,但其大多是对西方当下的各种前卫艺术进行照搬照抄,所展现的都是西方的文化理念。这种前卫艺术完完全全是舶来品,并不存在本土艺术价值。所以导致中国当代艺术策展面临着严重的文化语境错位问题,这种艺术的价值理念并没有立足于本土艺术价值理念进行理解,而是完全被西方所影响,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当代艺术策展的质量。
三、立足本土艺术价值取向走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困境的策略
(一)坚定中国信仰,加强品牌建设
部分西方艺术家认为,当下限制策展人的并不在于艺术家们的反策展行为,其根本上便在于策展人本身并非形成坚定的信仰,并且,没有在策展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意识。有关学者曾提到,若是没有信仰,即便是能够在表面上感受到完全的自由,但其实,其所要表达的东西也会失去深层次的内涵。基于此,应当立足于体现出策展“中国信仰”的目标,不断实现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本土艺术价值。这样一来便能够促使策展人能够适应更加多样化的策展环境,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审美大众以及艺术家直接对精神传递的桥梁进行及时准确的构建。此举能够促使社会主流精神以及艺术家们积极开展对于我国本土最根本的价值理想展开追求,进而实现我国艺术开放性能及品质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本土艺术价值取向以及“中国信仰”的重要性,唯有真正在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中充分展现出上述两方面内容,才可以有效解决该行业中的矛盾,并推动中国策展人实现国际化并走向世界。从目前来看,国际上的相关艺术标准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探索之后已经逐渐成形,而国内的标准则正处在蜕变的过程当中,绝大部分的中国策展人会将讨论标准作为策展的主体,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标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所以,通常情况下会结合不同的展览意义制定具有差异性的展览定位。与此同时,当前中国当代艺术策展的机制建设也迎来了全新的阶段,在相关共建平台的基础上实现艺术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影响、体制内外交流以及中西方互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策展开始在原本体制内生存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即便是传统形式的集“政治”和“学术”为一体的展览,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化[3]。
结合当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所处的发展背景以及文化属性,再加上当下的展览机制决定了前期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唯有通过不断开展的国际交流才能够真正实现。从内在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应当积极寻求中国式精神,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本土意识价值进行优化与完善,进而激发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更强的创造力。在当前不断变化的文化格局当中,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应当优化开展对其策划活动方式的调整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使其同公众的审美趣味以及社会文化心理产生更加深层次的关联。
基于此,应当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前线向本土地带的转移。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本身所具有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对于其自身的文化定位有着决定性作用。策展人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科学的本土文化建构路径,进而使得艺术的交流影响能够实现在生活多个方面中的深入融合,在当前“国际化”的基础上培育出中国所独有的方式,形成属于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自己的品牌。
(二)基于中国文化,加强文化碰撞
着眼于当下全球文化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其正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中国文化在其中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整体建构的过程中,文化艺术势必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不管是中国传统艺术,还是最近出现的新艺术,都难以完全精准地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实际情况所展现出来。基于此,其在保障好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的基础上,务必要积极冲破其原本所面临的局限以及各种困境,进而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新的动力,促进中国本土文化以及艺术同国外文化和艺术之间的深层次交流与对话。若想真正实现文化理解这一目标,则务必要强化各种文化之间的不断磨合以及碰撞,进而促使其在交流中产生互补。对于文化艺术交流对话来说,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及其所策划的展览便是实现交流对话最为直接的方式。策展人在该背景下,往往需要对一种文化形象进行详细的阐释以及塑造,这是因为策展人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识,会直接作用到艺术现象的呈现上。文化意识能够重新对艺术现象进行描述与塑造,进而在原本便已经成型的作品之上产生一个新的作品,但这个作品本质上其实属于一个形象,主要能够体现出策展人所具有的文化意识[4]。
有关学者曾经表示,高质量的展览应当能够有效将中西方策展人各自的目光融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文化碰撞的实质性作用,克服原本深入人心的狭隘的文化意识,为展览策划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基于此,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应当切实保障好本土艺术价值,进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策展领域的持续平稳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立足于中国本土艺术价值,探索出围绕着中国信仰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专业水平,对于我国当代艺术策展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重点考虑本土艺术价值的相关问题,进而推动策展质量的持续平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