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对策

2021-12-05丁光雄

畜禽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畜牧养殖户养殖

丁光雄

(贵州省晴隆县大厂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晴隆 561411)

0 引言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有效地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收益。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动物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疾病,直接影响畜牧动物的整体养殖水平。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应积极找寻引起动物疾病产生的原因,并在跟随时代发展步伐的基础上,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完成对疾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全面提升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整体质量。本文就针对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对策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1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类型

1.1 普通疾病

普通疾病是一种常见性疾病,其不会对畜牧养殖动物造成较大的生命威胁,并且也不会出现大范围的传播。其中,常见的普通性疾病主要有:呼吸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产科疾病等。普通疾病较其他疾病类型而言,整体治疗难度较小,但是却具备较高的发病率等特点。若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不注重对疾病的防治,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1.2 传染疾病

传染性疾病一般具备较强的传染性,并且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着畜牧养殖动物和养殖户的生命安全。若养殖户无法及时地处理和隔离患病动物,将会造成疾病的大范围传播,给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传染性疾病通常有潜伏期、前驱期以及发病期3个发展阶段,并且传播的路径也有多种,如空气、饲料以及粪便等都属于病毒和细菌的传播路径,此时就需要养殖人员给予更多的重视,以此才能实现对疾病的良好预防[1]。

1.3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较其他类型疾病而言,整体的治疗和控制难度较大。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动物中,其主要是寄生虫进入宿主的体内引起的疾病,它们会寄生于动物的表面及体内,以动物的所需营养物质作为食物。而由于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未注重养殖动物饲养的规范性,导致有螨虫出现在动物的体表。而一旦养殖动物感染寄生虫病后,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这样就会降低饲料的转化率,并且养殖动物体内的营养也会被寄生虫所吸收,以此就会影响养殖动物的整体生长。

2 动物疾病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动物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与了解,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做好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率,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从而保障动物安全及养殖效益。

2.1 养殖环境较差

动物的生长环境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如若养殖动物的生长环境较差,就会滋生大量的病菌,并且还会导致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整体的免疫力下降。许多养殖户在养殖畜牧动物时,往往过多地注重经济效益和养殖规模,不注重控制整体的养殖环境,导致养殖场出现规划不合理,没有结合动物养殖数量配备足够的养殖空间的情况。而过小的养殖空间,无法妥善地处理动物每天产生的污染物,污染物的大量堆放,会在发酵作用下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以此给动物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若动物一直处于不良的养殖环境中,其机体抵抗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养殖区域选择不到位也是当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约养殖成本,选择在限养区或者禁养区养殖动物,有的养殖户甚至将养殖区域选择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从而易出现积水现象,大大增加了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概率。而有些养殖户虽然选择了比较适宜的养殖区域,但是在养殖前,并未对养殖区域和养殖环境进行切实地考察,且也未配备完善的养殖设施,给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条件[2]。

2.2 药物使用不当

药物的正确使用,可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并且也能降低动物的病死率。但当前部分养殖户还存在着药物使用不当的行为。当动物出现临床症状之后,养殖户在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就使用药物对其开展治疗,这样不仅无法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延误病情。此外,有些饲养管理人员对药物剂量掌握不够准确,常常将不同的药物混合使用,严重降低了药物的整体防控效果。

2.3 养殖模式不规范

当前养殖户在养殖畜牧动物时,存在养殖不规范的问题,且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做支撑,导致整体的养殖水平不高。而缺乏科学的养殖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的发生率。此外,有些养殖户并未意识到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地给动物接种相关疫苗,导致动物体内无法产生抗体,相应的抵抗力也较低,增大了疾病的发生率。部分养殖户对于病死动物的处理不够规范,未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对于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杀菌工作也未按要求展开,这样就可能引发病毒的再次传播。有些养殖户甚至将病死的动物直接丢弃在养殖场外,这样不仅增大疾病的传播概率,而且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3 做好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的主要对策

3.1 合理选择养殖区域

养殖区域的选择决定着动物的整体养殖水平。因此,在选择养殖场时,应综合考虑地理和气候情况,确保找到适合动物生长的养殖区域。首先,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充足的水源,是养殖场所必需的,应做好养殖区域的实地考察,重点检查其是否有完备的排水设施,避免出现污水大量堆积的情况。此外,对于养殖区域的选择,应尽量远离住宅区,有效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给动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3]。

3.2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要想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好疾病的控制和预防。首先,养殖户要做好动物的饲料管理,根据动物生长阶段所需营养来配置相应的饲料,确保具备充足的养分,满足动物的生长需要。其次,对于饲料的存储,一定要确保存储环境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饲料出现变质、霉变等情况。倘若饲料变质或过期,养殖户应及时将其丢弃,禁止向动物饲喂,避免给动物的消化系统造成影响。此外,还应做好饮水管理工作,合理选择动物饮用水的水源,避免其遭受污染,并且还应有效控制水温,尤其是在冬季,更是严禁让动物饮用冷水或者有冰渣的水,否则动物会出现应激反应,相应的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也会产生。养殖户还应密切关注动物的整体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动物存有异常现象,就应立即寻求兽医帮助,必要时还可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从而是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4]。另外,养殖户也应做好动物养殖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降低微生物等病菌的滋生,以此可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5]。

3.3 有效做好防疫工作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动物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就应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避免造成疾病的大范围传播。对于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根据动物的临床症状确定,确保达到对症治疗。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养殖户还应注重提升动物的免疫力,适当的给动物补充营养,增强其抵抗力,以此降低动物出现疾病的概率。养殖户还可对动物注射疫苗,并且在动物治疗时进行全程监控,以此为后续治疗措施的采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6]。

3.4 疫病善后工作

在疫病发生后,应及时无害化处理病死的动物和做好疫区的消毒工作,避免动物出现二次感染。对于已经感染的动物,应做好及时的隔离,避免其感染更多的动物,如果不能治疗就要杀除,将尸体清除,患病动物经过的地方需要全面进行消毒,避免病菌出现蔓延。只有做好妥善的疫区善后工作,才能有效降低动物发病率。

4 结语

不断研究与分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对于有效提升畜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平,降低养殖动物出现疾病的概率以及实现对疾病的良好控制和预防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首先认识与了解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类型和做好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的主要对策,进而从合理选择养殖区域、完善饲养管理工作、加强日常养殖管理、有效做好防疫工作以及疫病善后工作等方面来有效做好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确保降低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发生率,提升整体的养殖质量,以此给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就能有效促进整个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畜牧养殖户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蛋鸡养殖户这回该笑了 三季度蛋价有望涨至年内高点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口碑制胜!龙感湖十多万亩龙虾塘,看养殖户认准了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