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新举措
2021-12-05刘成武马俊平
刘成武,马俊平
(1.兴平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陕西 兴平 713100;2.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 兴平 713100)
0 引言
近年来,兴平市坚持把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作为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畜牧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安全在监管”的理念,布网设点抓源头,建章立制强监管,不断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市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52.8万头、2.8万头、3.2万只和134万只,畜牧业实现产值11.2亿元。兴平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县区)、陕西省畜牧业十强市(县区)、咸阳市畜牧业先进市(县区)。主要做法如下。
1 加强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畜牧业安全生产事关农民增收和群众身体健康,防疫是基础,监管是关键。近年来,兴平市始终坚持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以建立全省优质畜牧业生产基地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各镇办、畜牧、卫生、工商、药监、质监、农林等部门为成员的动物卫生监管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深入镇办、村组,掌握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督促工作落实。印发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了投入品、动物防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销售、餐桌消费6个环节“一条龙”监管机制,形成了分工负责、反应迅速、监管到位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督分所(镇办畜牧兽医站)、监管人员及屠宰(养殖)企业层层签订“四方监管”责任书,做到了监管区域、任务、内容、人员、措施“五明确”,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和“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上下协调、左右联动、一线监管”的工作局面。
2 广泛宣传,增强全民防范意识
坚持把强化宣传作为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前提。近年来,通过电视专栏、政府网站、组装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宣传点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群众的主体意识和认识水平。坚持动物卫生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市级领导经常带领畜牧、卫生、工商、商务、质监等部门,深入生产、屠宰、销售一线,宣传动物卫生监督知识,解决存在问题,使广大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动物卫生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动物卫生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举报属实的人予以奖励,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进行曝光,形成了全社会关心、人人支持、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3 突出防疫,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坚持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保障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人员培训,夯实防疫责任,筑牢畜牧业生产第一道防线,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挂标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①严格操作规范。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前各举办一期防疫人员培训班,重点对223个村级协防员进行防疫技术培训,并配发《村级动物防疫员操作指南》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实用简明操作手册》。在集中免疫工作中,一线防疫人员按照“一严格、两准确、三不打”的要求和《兴平市基层动物防疫操作要点》,做到操作规范、程序严格、消毒及时。②狠抓责任落实。把动物防疫作为镇办工作年终考核重要内容,每年市政府与镇办、镇办与行政村、动物疫控中心与基层分站、分站与防疫员层层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防疫责任。③强化疫情监测。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小区、活畜交易市场、交通沿线、边界地区等关键部位的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④加强监督检查。全市设立223个动物防疫监督台,公布市镇动物防疫机构监督电话,将包村工作人员姓名、电话及服务内容制成“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养殖场、养殖户。成立了动物防疫督查组,对防疫目标责任书、免疫计划、疫情报告等落实情况,以及免疫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现场纠正,提高了防疫效率,确保了免疫质量。
4 完善网络,构建三级监督体系
坚持以“三有、三到位” 为目标(即:有办公房屋、有监督标志、有规章制度,人员到位、设备到位、监督服务到位),建立健全市、镇办、村三级监督网络,市上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并率先成立了市(县)级动物检疫报检指挥中心(动检110)、动物检疫证务大厅和检疫执法大队。结合畜牧养殖分布特点,下设3个动物卫生监督区域所、7个监督分所、11个动物检疫申报点等基层站所,投资60多万元对各基层站所基础设施及设备进行完善。同时实行定员、定责、定岗制度,每个区域所落实动物检疫执法员5~13名,聘请助检员6~20名,工作人员按照“一线工作法”要求,深入养殖场、养殖户检疫。在全市13个镇办都设立了基层畜牧兽医站,每站派驻3~5名工作人员,并在各行政村聘请了协防员,负责畜禽强制免疫和疫情监测,促进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扎实开展,有效保障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5 建章立制,严把监管环节
建立完善了“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四套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机制,优化监管流程,努力做到科学监管、全程监管。在产地检疫环节,建立了《产地检疫工作程序》《动物检疫申报制度》等6项制度,加快推进动物检疫申报点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对11个申报点出栏畜禽实施产地检疫,促进了被动接受检疫向主动申报检疫的转变,规范了申报受理、现场检疫、免疫证明回收和检疫证明出具等行为,实现了产地检疫全覆盖。在屠宰检疫环节,建立了《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管理制度》《定点屠宰厂动物疫情报告制度》等8项制度,各屠宰场全部实行“三公示”,即公示动物检疫员、监督号码以及屠宰检疫流程,做好宰前记录、宰后检疫检验记录 “两记录”制度。检疫人员24 h驻场,严把进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并严格按照每批次2%~5%的比例,对肉品进行“瘦肉精”抽检。严格实行生猪和肉品专车专运,认真落实消毒规定,凡没有进行清洗消毒或不符合肉品包装规定的,坚决督促整改或禁止运输。在市场检疫环节,分片管理,定人定责,加大市场、超市等场所的巡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管力度,重点检查动物及动物产品是否持证销售、分割包装产品是否正确使用检疫标志、经营场所是否符合防疫条件、消毒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做到逐项记录,对不合格产品,依法查处,杜绝入市。
6 创新举措,提高监督服务水平
充分依托“三个平台”,创新工作机制,把优化服务与严格执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监督服务水平。坚持以动物检疫证务大厅为平台,规范了外调动物检疫流程,实行申报、检疫、证明“一厅式”办公,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理业务。坚持以动物检疫报检指挥中心为平台,建立快速接收和处理报检信息指挥管理机制,及时公布便民服务热线,专人受理群众报检和投诉。对群众举报的动物检疫违法违规行为,迅速出动,现场查验,一经查实,坚决依法处置。同时,建立动物产品安全追溯制度,根据群众举报,严查源头,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加工、销售畜禽产品的黑窝点。坚持以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平台,定期组织宣传车辆进村入户,宣传讲解动物防疫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了全民参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浓厚氛围。
7 建强队伍,提升执法监管能力
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将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制成教学碟片,向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发放,提高学习的直观性和执法工作的程序性。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结合服务经济建设合作协议书》,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工程系进行学习,实现了“产学研”优势互补。大力推行执法人员竞争上岗,每月对基层单位人员到岗、检疫操作、品质检验和记录填写等情况进行突击检查,一经发现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格实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区域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进行季度测评,半年考核,年终排名,确保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虽然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形势,以及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严格按照上级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网络体系,加强监管,健全机制抓创新,查漏补缺促提高,实现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努力推进兴平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