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黄脂病的形成原因及诊断

2021-12-05潘玲霖尹兴安卢世铭

畜禽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脂肪组织不饱和黄疸

潘玲霖,尹兴安,卢世铭

(1.江苏省兴化市千垛畜牧兽医站,江苏 兴化 225700;2.江苏省兴化市临城畜牧兽医站,江苏 兴化 225700;3.江苏省兴化市兴东畜牧兽医站,江苏 兴化 225700)

0 引言

猪黄脂病又被称作“猪营养性脂膜炎”(或者黄膘猪),这种猪屠宰后胴体的脂肪组织会呈现黄色,还有不同程度的臭味,通常认为是由于脂肪组织营养性坏死、蜡样色素沉着引起的组织黄染[1]。一般情况下认为猪黄脂病的出现与猪采食的饲料有关,比如饲料的色素含量、饲料的添加剂以及能够引起猪黄脂病的药物等等。黄脂病猪除了脂肪外,其他组织并不会受到影响,但由于颜色和气味的关系,消费者多不会选择购买,使得养殖户与屠宰户的收益遭受损失。本文主要从猪黄脂病的产生原因以及猪黄脂病的诊断出发,阐述猪黄脂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控。

1 猪黄脂病的形成原因

1.1 饲料因素

1.1.1 饲料中含有过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引起饲料的酸败变质,猪采食酸败变质的饲料容易导致体内的抗酸色素的沉积,导致猪肉脂肪组织产生黄色的物质,从而形成黄膘。另外,饲料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过高,或者生育酚的含量不足,均会导致该病的发生。生育酚不足会导致机体产生的自由基不能被还原,使得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被氧化,由不饱和脂肪酸变为饱和脂肪酸,又或者会变成更为稳定的含氧官能团,从而引发该病。有研究表明,饲喂鱼粉、鱼脂、油渣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饲粮,超过日粮的20%后连续饲喂1个月即会引发该病[2]。

1.1.2 饲料中色素含量过高

南瓜、玉米以及胡萝卜、紫云英等富含丰富的黄色色素,猪在大量采食后,色素容易沉积在脂肪组织中,因为胡萝卜素是一种脂溶性色素,容易与脂肪组织结合,从而导致猪脂肪组织含有大量的黄色色素,从而导致猪形成黄膘。

1.1.3 饲料霉变

在夏季等高温、高湿季节,饲料极易发生霉变,霉变后的饲料会滋生大量的霉菌,霉菌毒素会抑制体内的氧化过程,同时引发饲料脂肪的酸败,引发机体损伤,造成脂肪变色。

1.1.4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生的应激现象之一。如果饲料发生严重的氧化就会导致采食这些饲料的猪发生氧化应激。尤其是在高铜饲料配方中,最容易引起猪黄脂病的产生。

1.2 药物因素

猪在采食含有大量磺胺类药物或者色素含量较高的中草药之后,就可能会发生脂肪组织黄色色素沉积,如果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后没有经过休药期,而是直接将这些猪屠宰,就会发现猪的脂肪组织有黄膘。

1.3 品种因素

猪的品种不同,发生黄脂病的概率也不尽相同。报道显示,大约克夏、皮特兰等品种的猪比杜洛克的发病率高,而本土的黑、花猪的发病率则低一些。

1.4 疾病因素

病猪患有实质性黄疸、溶血性的黄疸、阻塞性黄疸以及中毒性黄疸等疾病后全身各组织器官会呈现黄色,这些黄色残留物沉积在脂肪组织中,造成黄膘猪出现,既便后期治愈黄疸后,这些黄色依旧存在。

1.5 遗传因素

黄脂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这可能与脂类代谢物调控基因的传代有关系。例如健康二代母猪与患有黄脂病的父本种公猪交配,三代猪则会有大部分黄脂猪出现。

2 猪黄脂病的诊断

猪发生黄脂病的时候,临床症状并不会特别明显。发病猪主要会表现出采食量降低、生长速度缓慢、皮毛较粗糙以及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猪死亡。如果屠宰猪时,发现猪的脂肪发黄,并且闻起来有一股鱼腥味,则可以初步诊断为猪黄脂病[3]。可取一些猪采食的饲料,分析一下猪饲料的脂肪酸含量是否过高或者猪饲料中VE是否过低。如果猪饲料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或者VE的含量严重不足,则可以确诊为猪黄脂病。

在诊断猪是否为黄脂病的时候,一定要与猪的黄疸病区别开来。猪黄疸病一般是由于猪体内发生了大量的溶血或者由于寄生虫和猪传染病引起的,导致猪胆汁排泄发生障碍,进而使得大量的胆红色素进入到猪的血液和组织液,将体内的大量组织染成了黄色。猪黄疸病会严重影响猪肉的食用,猪黄脂病一般是促使猪的脂肪发生颜色变化,不会影响猪肉的食用。猪黄脂病一般与猪采食的饲料有关,在发现猪黄脂病后,要更换猪的饲料,减少猪饲料中色素原料的成分,减少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添加一些VE,即可预防猪黄脂病的形成。

3 检疫鉴定

3.1 屠宰前检疫

在生猪屠宰前应进行生猪的健康检疫,通过检查待屠宰猪的可视黏膜、舌苔或者口腔黏膜等黏膜状态,观察是否有黄色的沉积物质,若有黄色物质则在宰杀过程中应对此重点处理。

3.2 屠宰后检疫

屠宰后若发现皮下脂肪、肾脏等部位的脂肪组织颜色深黄,而肌间脂肪的黄色比较浅、质硬,内脏等器官无明显变化,且稍带有鱼腥臭味,放置一段时间后黄色变浅或者没有黄色,则可认为是黄脂肉[4]。应重点与黄疸肉进行区分,若屠宰后发现除脂肪组织黄染外,其他组织器官、关节液、组织液、黏膜等处均有不同程度黄染出现,并且脂肪松软、质地不实,放置一段时间后黄色不变甚至加深,则可确定为黄疸肉,黄疸肉严格禁止食用。

4 防治措施

患猪在生前很难被诊断,发病后也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因此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极为重要,根据猪黄脂病的发病原因,可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进行各方面的防护工作。

4.1 做好选种、留种工作

资料显示,猪的品种不同,发生猪黄脂病的概率也不同,在目前的养殖模式下看来,我国对大白、长白的选择更多一些,这类猪的黄脂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但可以通过品系筛选,选择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传代,可以通过血统甄别降低该病的发生。切忌购入含有皮特兰血统的猪进行传种,这类猪的黄脂病发病率最高。可以将本土的黑、花猪与主流进口猪进行杂交融合,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种,既可以降低猪的疾病发生率,也可以提高猪肉的品质。

4.2 做好饲喂管理工作

在日粮搭配时,应注意营养的均衡性与合理性,提高VE的含量,减少鱼脂、鱼皮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油脂成分的供应,最好将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控制在饲粮占比的10%以内,甚至可以隔段时间就停止饲喂。劣质的鱼粉、蚕蛹、鱼脂等,极易引发黄脂病,应禁止这类饲料的饲喂。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黄脂病症状的,或者饲喂过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可以连续饲喂含有VE的饲粮,按500~700 mg/d饲喂,还可以加入30%的米糠和6%的干小麦芽,可以有效预防黄脂病,并且对消除已经发生脂肪沉积的黄色素有不错的效果。若要饲喂全价日粮,则一定要保证鱼粉和脂类物质的品质来源,不可使用劣质产品,可在日粮中添加2~3 kg/t的小苏打、80~100 g/t的VE,对于母猪饲料可以适当提高粗蛋白的饲料占比。长期饲喂鱼粉、蚕蛹等饲料一定不能超过100~250 g/d,并且在屠宰前2个月应该停止饲喂[2]。

4.3 做好饲料的储存管理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饲料的储存与保养管理,应将饲料储存在通风良好且干燥、地势较高的区域,防止饲料受潮发生霉变,发现饲料霉变后应禁止继续使用。在饲料经过长时间的储存放置后最好经过蒙脱石散等脱霉制剂脱霉处理后再继续使用,但这不能确保清除干净所有霉毒。因此,在饲喂前一定要做好饲料的检查工作,不要使用霉变饲料。

4.4 做好生猪的健康监测

在养殖过程中应时刻监测生猪的健康动态,及时进行诊断与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切忌用药不当,以免导致病情的加重。

5 结语

猪黄脂病的产生与猪的饲料有关,猪在采食色素含量较高的饲料以及采食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后容易产生黄脂病。黄脂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但是对猪肉的食用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本文综述了猪黄脂病的形成原因以及猪黄脂病的诊断,希望能够为减少我国猪黄脂病的发病提供指导,保障养殖户与屠宰户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脂肪组织不饱和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家庭烹饪,到底用哪一种油好?
光化学反应—串联质谱法鉴定细胞中不饱和卵磷脂双键的位置
Teens Eating Better and Getting Healthier
胖孩子脂肪组织6岁时已现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