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指向与路径探析
——以贵州省为例

2021-12-05

现代农机 2021年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攻坚党组织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550081,贵州贵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1]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农村产业革命、实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措施,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克难。2015 年以来,全省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 多万,到2018 年,全省贫困人口降到155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9%。[2]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的:“脱贫和高标准的小康是两码事。我们不是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3]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也曾指出:“2020 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要通过打赢攻坚战探索经验,建立一套比较好的体制机制。”[4]“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5]因此,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一以贯之,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反贫困实践经验也将为下一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供方法论基础。教育是反贫困的根治之策,是遏制返贫的最有效途径,而职业教育基于其“职业性”和“地方性”的属性,直面人口就业和地方产业发展,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指向和实践路径依然有待进一步探索。

1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然之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反贫困实践体系逐渐形成。以贵州省为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单位派驻的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50 000 余名。地方高职院校同样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省委的统筹领导下,各高职院校主要由党委负责,与贫困地区结成对子,尽锐出战,向结对帮扶地区派遣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协调资源、投入资金,指导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践。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实践。一是选派脱贫攻坚驻村干部。脱贫攻坚驻村干部是学校与结对帮扶地区之间的联络员,负责落实学校针对结对帮扶地区的帮扶政策、资金及项目等;是贫困地区的资料搜集员和扶贫策略研究员,负责了解学校结对帮扶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研究学校帮扶结对地区的具体策略,向学校党委提供结对帮扶工作的决策依据;又是学校结对帮扶地区脱贫攻坚的指战员,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指导和出谋划策。二是实施资金帮扶。作为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并非创收单位,但在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战略形势下,高职院校通常也向结对帮扶地区实施资金帮扶,主要用于当地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开展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在上级党委的统筹下,学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关系,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协调资源,精准施策。四是基层党组织(党总支、直属支部)与贫困村(组)、贫困户结成帮扶关系。高职院校党委为党政职能部门的直属党支部和各分院、系党总支分配了结对帮扶贫困村(组)和贫困户,意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一系列脱贫攻坚措施无疑已经取得诸多成效。以贵阳市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以驻村干部为沟通桥梁,并作为学校服务结对帮扶地区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代理主体,通过项目引介、资金扶持、社会募捐、产业指导、就(创)业培训等方式,将项目、资金、技术、点子送到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家里,在结对帮扶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依然存在不足。首先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对自身资源和优势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其他属性的单位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特色。其次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形式比较单一。资金或项目扶持同样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帮扶结对地区和贫困户的主要形式,但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资金帮扶的力度往往比较有限。总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在考虑到帮扶对象(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所需”的基础上,对帮扶主体(高职院校自身)“所能”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致使帮扶主体与帮扶对象之间的契合不够精准。

2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指向

当前,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共同决战脱贫攻坚的基本格局日趋成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300 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目前在岗的第一书记20.6 万人、驻村干部70万人”。[6]在这一战略布局之下,各地开始了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贫困地区、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向结对帮扶地区选派驻村干部等一系列工作,构建了全社会共同决战脱贫攻坚的行动体系。对于县级以上国有企事业单位而言,参与脱贫攻坚虽然是一系列复杂的工作,但归结而言,基于单位自身的资源优势助力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是这一行动体系的内核所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单位自身资源优势,是本单位助力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达成预期效益的关键。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能培训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和“地方性”,使其在脱贫攻坚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摆脱贫困》中提出“扶贫先扶智”,而职业教育基于其直面人口就业、教育对象更广泛的特质以及国家大力资助的优势,对地方脱贫攻坚具有更加显著的价值。[7]如果说“教育是最根本、最长远的精准扶贫”,那么同样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准扶贫”。[8]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立足本身既有的资源和优势,把党建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动员力量、整合资源、精准发力,继而取得更好的服务效果。高职院校通常在本级党委统一领导下,设置党总支覆盖各分院、系,设置直属党支部覆盖党政职能部门。各直属党支部和党总支基于不同的业务实际显示出不同的优势,尤其是各分院、系党总支,基于不同的专业(群)背景,其资源和优势的差异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指向是: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资源,科学统筹学校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鼓励各分院、系党总支把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各分院、系的特殊优势,积极投入到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去。

3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

基于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指向,其实践应立足人才培养的本职任务,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的“过程型”行动体系;同时,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还应充分调动人才、技术、合作企业等相关资源全面投入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

3.1 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职教服务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行动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面对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时,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当承担起通过人才培养助力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一是通过对贫困适龄青年的培养,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职教脱贫目标。“教育脱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根本、最长远的造血式脱贫……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这个最长远的民生,另一头连着就业这个最根本的民生,是脱贫攻坚的直通车”。[9]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助力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精准招生,对贫困学生实施精准资助和精准培养,对贫困毕业生的就(创)业实施精准扶持,对已经毕业的贫困毕业生开展精准跟踪服务,形成一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型”行动体系(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扶持就业、创业-精准跟踪服务)。二是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人才输送的方式助力地方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农村产业革命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技术革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把握好自身优势,直面地方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现实,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深入推进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地方培养和输送更高质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对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服务。三是结合地方农村产业革命需求,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落实高职扩招政策,面向新型职业农民扩大招生,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全日制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开展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短期职业培训,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

3.2 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为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2019 年,贵州省教育厅出台了《高校“大地论文工程”工作方案》,旨在“引导全省高校深入田间地头、工矿车间、基层一线,了解第一手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思考第一线问题,鼓励广大师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文化服务、技术攻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这是教育系统对省委省政府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展农村产业革命的积极响应。“大地论文工程”力图以务实的理念引导知识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事实上,高职院校在推进“大地论文工程”方面具备明显优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与普通高等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更加迫切的“双师”队伍建设需求,它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提出要求,更看重的是教师的技术攻关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基于这一传统,高职院校培育并储藏着大量既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又具备专业实践技能的“实践型知识分子”。在地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这些“实践型知识分子”更容易成为攻坚力量。他们可以在新产品和新工艺研发、生产技术援助、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大展身手,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立足自身优势,团结和发动这些“实践型知识分子”面向贫困地区开展科技研发、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援助和技能培训等工作,既能够进一步锤炼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素养,拉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实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

3.3 引导合作企业,在贫困地区合作共建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唯有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人”。因此,职业教育的背后,通常蕴藏着丰富的企业和产业资源。在全社会共同决战脱贫攻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企业同样肩负着服务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当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作为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力量时,校企合作的领域又获得了新的拓展。在新的合作领域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并未发生改变,依然以深化产教融合为路径,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实践证明,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职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的“真情实景”。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也正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合作突破口。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生产基地,又是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校企合作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企业或企业的生产线。校企合作在贫困地区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将企业的生产线引入贫困地区,通过挖掘贫困地区产业资源、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规划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时,在符合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共同需求的条件下,可以将兼具生产与教育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到贫困地区,形成校企合作共同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格局。

4 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维度

可以肯定,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必然大有可为,与此同时,这一战略形势也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拓展了新的维度。

4.1 标准化规范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础

坚强的组织保障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基。强劲的组织力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而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正是其组织力的重要保障。2019 年,中共贵州省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专门对高校教职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明了37 条要点。在健全组织体系方面,《意见》要求“按院(部、系、所)内设的专业、教研室、科研机构、学科或学术团队设置”党支部,“可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等设置教师党支部”;在支部班子建设方面,《意见》要求“书记择优选配”,“大力推进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工程”;在党员发展方面,《意见》要求“重视在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拔尖领军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在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须在统一的政治标准下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着力团结和发动“实践型知识分子”及其团队通过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智力与技术支持等一切有效形式,共同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4.2 研究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前,创新型政党、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再提高、执政基础更稳固的必然选择。党支部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创新型政党建设的基础阵地,基层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是创新型政党、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基。基层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指向是不断提升党组织解放思想的水平和改革创新的能力,这是党能够攻克一切问题的核心素养。创新离不开研究,基层创新型党组织建设需要不断提升组织及党员个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组织和党员个体的创新。在全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格局中,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助力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其建设基层创新型党组织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论是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还是研究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究其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服务能力。在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需要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组织建设和研究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其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还应着力提升组织及党员个体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整合一切有用资源,凝聚一切可用力量,参与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践中去。

5 结语

2020 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成为历史。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与当前的脱贫攻坚实践将实现历史性的有机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一切力量决战脱贫攻坚的战略实践已经形成一系列经验,这些经验将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供方法论基础。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当前的脱贫攻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存在不足。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当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智力与技术支持、校企合作引导地方产业发展等为突破口,建构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体系。有效的措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需要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组织力;同时,还要抓好研究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服务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才能更好地在决战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践中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攻坚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