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蔬菜科学施肥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12-05曹振林杨晓辉柳晓红
曹振林,杨晓辉,柳晓红
(甘肃省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徽县 742399)
徽县发展蔬菜生产的历史悠久,是甘肃省的9个特色优势蔬菜重点县之一。全县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333 万hm2,其中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 万hm2以上,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3.1%,年产值达3 亿元。近年来,徽县积极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和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粮油作物上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轮作倒茬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的同时,不断拓展延伸科学施肥范围,加强对“三蒜”、马铃薯、大白菜、架豆、生姜等优势蔬菜产业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探索研究和推广应用,逐渐加强绿色生产基地建设,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努力提升产业效益,夯实了全县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0 年蔬菜播种面积为1.02 万hm2,总产量达39 260 万kg,产值达2.6 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特色支柱产业。
1.1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为实施好徽县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落实知名蔬菜重点县创建工作,徽县及时成立了行政领导小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工作措施组织协调,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项目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成立了由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土肥站人员及相关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培训,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技术疑难问题,确保蔬菜生产科学施肥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1.2 狠抓科技项目实施,确保科学施肥技术到位
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徽县蔬菜技术推广站密切协作,共同落实蔬菜生产科学施肥技术,指导乡(镇)积极组织实施了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甘味”知名蔬菜重点县创建、订单辣椒基地创建等科技项目,积极探索“测、配、产、供、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机制和农企对接服务模式,解决了科学施肥“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采取物化补贴和购买服务补贴等方式大力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方肥、生物有机肥及缓控释肥等,辐射带动粮油及蔬菜主产区推广应用高效新型肥料。近3 年来,在核心示范区累计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2.1 万t、有机无机配方肥4.7 万t、生物有机肥1.2 万t,使蔬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大。2020年共投入化肥减量增效相关项目资金533 万元,其中380 万元用于公开采购高效新型肥料2 110 t,积极扶持发展“三蒜”、订单辣椒、豇豆、架豆和生姜等产业,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施肥面积达到了100%。通过实施科技项目,为蔬菜产业技术推广提供了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撑。
1.3 创办示范亮点,带动技术推广普及
结合科技项目实施,在泥阳镇、栗川镇、伏家镇、银杏镇、水阳镇、永宁镇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蔬菜生产种植大户建成了蔬菜生产标准化集中连片示范区,示范区内推行蔬菜生产“六统一”(统一培肥土壤、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施用专用配方肥和商品有机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标准,集成、推广了一批高产高效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发挥了典型辐射带动效应,促进了全县新型肥料的推广普及,助推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进村入户、落实到田。
1.4 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为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蔬菜生产重点乡(镇)在大蒜、辣椒、马铃薯、架豆及西瓜等作物上开展了新型肥料效应、垄膜沟灌、间作套种及生物降解膜等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试验研究10 多项(次),探索出了适合徽县的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及土壤培肥技术指标,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新技术和制定蔬菜标准化绿色生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1.5 积极探索有效工作机制,大力推广关键技术,增加科技含量
多年来徽县的农业生产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坚持“增氮、稳磷、配钾、补微”的施肥原则,针对蔬菜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化肥用量过大、连茬耕作等导致的土地使用过度、耕地质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低、病虫害发生严重、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制定了分区分作物施肥方案和施肥建议卡。一是大力推广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引导菜农多施牛、羊、猪粪等腐熟的农家肥,推广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实现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机肥年施用面积达0.507 万hm2。通过推广施用有机肥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土壤保肥、保水、增产的能力,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全面持久的营养物质。二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在全县设施蔬菜主产区和集约化育苗基地及生产种植基地大力推广应用滴管、微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先后在伏镇、泥阳、江洛、银杏、水阳、柳林等乡(镇)建成8 个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0.101 万hm2,优势蔬菜生产实现了节水节肥节本及提质增效,大幅度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三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解决了施肥种类单一、施肥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四是建立了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村制度,采取责任到村、服务到户的形式,实现了零距离、面对面指导,使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调动了广大农民在蔬菜生产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6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扩大新技术辐射面
宣传培训贯穿于蔬菜产业发展全过程,千方百计扩大增施有机肥、化肥减量增效、秸秆还田等技术覆盖面,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施肥的主动性。将县、乡(镇)技术人员划片分组,深入项目区乡、村、社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新型实用技术培训。一是集中培训县、乡(镇)技术骨干,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县、乡(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发放技术明白纸、培训手册、农技推广简报,现场讲解秸秆还田技术要点等,扩大新技术辐射面。三是对重点示范村开展专题培训,使示范户熟练掌握项目实施的重点工作及关键技术,提高其应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四是通过有线电视、报刊、农业信息网、微博、微信等大力宣传绿色环保生产模式,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护耕地和大气环境。
蔬菜生产还存在以施用化肥为主的现象,且施用量过大,造成了环境污染及蔬菜品质下降;个别农户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接受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速度较慢,科学施肥意识不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年龄偏大,缺乏高精尖人才,力量相对较弱,影响了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进度和效果;对新时期农技推广机制的探索和研发不够,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化肥减量技术与机械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较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召开培训会、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微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科学施肥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转变施肥观念,增强科学施肥意识,多施农家肥、生物肥等有机肥料,进一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二是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加强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探索研究,掌握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为指导生产做好技术储备。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力度,组织技术人员召开培训会、入户宣传、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加强对科学施肥的技术指导,使农户真正掌握科学施肥的技术要领,不断提高科学施肥的技术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绿色生产。四是加强试验示范田建设力度,在全县蔬菜重点产区创建一批施肥水平高、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科学施肥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加快全县蔬菜科学施肥技术普及步伐。五是加大对现代农技推广体制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扶持使其逐渐向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机械化、产品品牌化转变,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