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育芽繁殖栽培技术

2021-12-05胡晓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补苗块茎种薯

胡晓娟

(甘肃省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康县 746500)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农作物。马铃薯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能,并且马铃薯还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价值很高,可粮菜兼用,在工业上也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根据马铃薯直播种薯和切块种植经验以及对薯芽发根情况的观察、推断和分析,发现薯芽完全可以用基质离体培育繁殖,于是用河沙作基质培育薯芽,栽于大田作试验,经过多年多次的反复试验,结果都比较成功,株产1 kg 左右,块茎大的有0.3~0.4 kg,产量36 000 kg/hm2。

1.1 沿用挖窝、施肥、播种一次性完成的方式,种、肥不分家

由于粪肥营养抑制根的发育,造成根系发育差,根量少而短粗,吸收力不强,不利于产量。

1.2 种薯用量大,成本高,运输费工费力费时

按60 000 穴/hm2计算,每穴一块,每块50 g,马铃薯即需切块3 000 kg,还要运送到地里,很费事。

1.3 用工量大

常规马铃薯的播种期有冬播和春播两种,冬播在冬至节前后,需要双层覆盖,即地膜加小拱棚,用工量很大,地膜、棚膜、拱干等材料造价很大,管理也十分麻烦,生产成本太高,难以推广应用。春播在2-3 月,地温低,出苗慢。随着气温的升高,加快了茎叶生长,而地下块茎的形成相对较慢,导致苗壮薯小的情况时常发生。

1.4 出苗补齐

常规马铃薯种植经常出现出苗不整齐,易缺苗断垄的现象。

薯芽繁殖移栽能够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薯芽栽培的好处有:取芽方便,育苗简单,易管理;定植易成活,不存在缺苗断垄现象,恢复生长快速,产量高;幼苗根系发达,抗旱、抗瘠薄、抗逆性强,栽培容易成功;节约种薯,净苗移栽,运输方便;种薯育芽繁殖可以在房院内进行操作育苗,大田栽培,适合种植户自家分散进行;让土地冬闲,既能养地又免去搭建拱棚的一些麻烦,省工省料省时间,尤其适合山区种植。

3.1 芽薯准备

1 月上旬播种前将种薯放温暖处催芽,待芽长2 cm 时即可播种。选择顶端及周围的健壮芽作为繁殖芽,靠底部者不用。

3.2 苗床准备

选择一块肥力中等的耕地,做育芽移栽的苗床。填入湿沙20 cm 厚左右,按2 cm 见方距离播芽。选芽后用消毒刀带皮剜下,加入草木灰拌匀以后直接播入沙内,沙面盖过芽尖。播芽2 500 个/m2,最上覆盖细河沙10 cm。上面覆盖一层地膜禾秆草,苗床的大小依用土地面积数量而定。一般24 m2的净育苗面积可种植1 hm2马铃薯。

3.3 苗期管理

主要是调节温度和光照。育苗期正值春节前后,温度低,光照弱,应设覆盖。先用地膜覆盖保墒增温,另盖厚物防寒。有太阳时揭开防寒物增温见光,夜间及寒冷天气盖好防寒物。整个育苗期基本不用补水。若缺水萎焉可适量补充水分。

4.1 炼苗

2 月底移栽前一周对薯苗进行通风抗寒锻炼,逐渐减少覆盖时间,增加通风量,并撒施少量的氮磷钾肥以适应大田土壤环境。待幼苗茁壮时准备起苗移栽。

4.2 田间准备

将冬前耕翻、冻垡好的地块,开春解冻后,精细整地、土壤消毒,开沟施肥或挖穴施肥,沟穴深度20 cm 左右,先施入粪肥,0.5~1 kg/穴,与土和匀。粪肥在堆沤过程中最好掺入过磷酸钙,施肥时配施硫酸钾或草木灰,增加磷钾含量,满足其生产需要。再配以少量的臭肥碳酸氢铵,一方面供应氮素肥料,一方面借用挥发的氨气驱避地下害虫,药肥两用。接着对耕地开沟起垄铺设黑地膜,保证地温,防止水肥流失。

4.3 栽苗

当薯芽长出毛根,发出3~5 个叶片时,可以准备移栽。3 月上旬将薯苗从苗床轻轻拔起,堆放在笼框中集中运往地里,栽植薯芽,于晴天温暖时进行,跟栽植蔬菜苗的方法基本相同,由于使用的是水沙育苗,根系发达拔苗时,根无需带土,净苗移栽。移栽前先穴窝破膜灌水,底水造墒,栽苗齐脖颈,不宜太深,留出上半穴聚水保墒增温,移栽时呈“品”字形进行移栽,每垄栽植2 行,预留一些苗作为备用苗。

4.4 移栽苗的保温防寒

幼苗初栽尚处寒热不稳的春季,需要防寒保温。出现寒流降温时可用玉米秸秆、树木叶覆盖苗穴,管理上简单稳妥。

5.1 查苗补苗

薯苗移栽完毕后,由于薯苗质量总有一些差异,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小苗、病苗和死苗等现象。为确保全苗,必须尽早进行查苗补苗。一般移栽完毕后2~3 d 就开始随查随补。由于补苗过后与前期种植的生长速度有差异,防止大苗欺小苗和保苗保产,补苗时要精心选择成色好,无病害的苗,做到补一棵活一棵,补苗时一定要避开烈日照晒,一般选择傍晚时间为宜,最好把在刚开始移栽薯苗时的备用苗用上,补苗时,要连根带土一起挖,好处是栽后不需要进行缓苗。要及时查清缺苗原因,如果发现是因为地下害虫危害、土壤水分不足、土块过大透风等造成缺苗,应在补苗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马铃薯再生能力很强,如在生长前期遇狂风或冰雹袭击造成茎叶严重损伤折断时,及时对受害植株追肥、浇水和中耕松土,就可以重新发芽生长,不需要拔掉重栽。

5.2 中耕培土和除草

马铃薯在块茎膨大期需要冷凉气候,因此在开花现蕾时要及时地揭去地膜,利于块茎膨大。出现花蕾时要及时摘除,防止养分消耗,拔除地膜两旁的杂草。中耕松土可以增加马铃薯地下茎节的数量,有助于沿地平方向生长的茎、薯果的生长。同时培土还可以防止马铃薯裸露形成青头、绿肩,影响马铃薯的商品性。中耕为马铃薯根系和块茎的生长创造疏松的、良好的土壤环境,促使土壤保温、增温和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马铃薯快速生长。

5.3 科学追肥

马铃薯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要结合马铃薯生长时期合理合时进行,幼苗期追施氮肥,结合中耕培土用尿素兑水50 000~80 000 kg/hm2浇施,利于保苗,开花以后,一般不进行根际追肥,特别是不能追施氮肥。若马铃薯在生长后期出现缺素现象,可用微量元素硼、铜等进行叶面喷施,土豆是喜钾作物,在平衡施肥中要特别重视对钾肥的施用,不能使用过多的含氯肥料,以免影响土豆品质。

5.4 主要病虫害防治要点

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黑胫病、环腐病、花叶病毒病、青枯病、卷叶病、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黑痣病等,主要虫害有粉虱、瓢虫、蚜虫及地下害虫蝼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平时要经常去田间观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6.1 适时收获

掌握好收获时间,一般在6 月初,当马铃薯的茎和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并逐渐枯黄。块茎的脐部和附着的匍匐茎易脱落。块茎表皮坚硬,皮层薄,块茎坚硬。当块茎被切掉时,伤口会分泌出少量的汁液,伤口很容易干燥,说明马铃薯已经成熟。

6.2 收获时注意事项

6.2.1 需提前割除秧苗 正常地块提前1 d 将秧苗割除,田间湿度大或土壤粘湿地块,收前2~3 d 割除秧苗,以利土壤水分蒸发,便于收获。

6.2.2 减少损伤 收获前15 d 左右停止浇水,便于促进薯皮老化,减少机械损伤。收获人员可以提前准备一副棉麻手套佩戴上,尽量避免人为损害。机械收获时,田地两头要人工为收获机拐弯收出一定的空地,避免机械损伤。

6.2.3 收获完毕后一定避免暴晒 马铃薯受到阳光暴晒后,薯块不仅易腐烂变质,而且还会引起芽眼老化和产生龙葵素碱毒素。因此,收获时应在晴天无风时收获,一定要避开高温和阳光暴晒。对已经收获但不能及时运走的马铃薯,要及时选择一个温度较低避光的地方存放。

猜你喜欢

补苗块茎种薯
穴盘苗补苗自动移栽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