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径

2021-12-05崔增团郭世乾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绿肥高标准农田

高 飞,崔增团,郭世乾

(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甘肃兰州 730020)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藏粮于地”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灌排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高标准农田面积逐年扩大,为实现生态保护,推进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标准农田还存在耕地地力不高、农田环境变差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同步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培育健康土壤,建立绿色农田,提高耕地综合产出能力,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1,2]。

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多施用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为主要原料的腐熟农家肥,集成一批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绿肥种植、盐碱地改良等高效绿色技术模式,推广机械深松、轮作、休耕等保护性技术措施,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到2025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耕地质量提升0.5 个等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域技术综合措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面积达到33.33 万hm2。同步建立覆盖全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逐步建立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为支撑的分级监测网络体系。

2.1 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重点,提倡施用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腐熟农家肥,推广商品有机肥、推广农作物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适时发展绿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优化土壤结构,增强耕地保水、保肥和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能力。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要统筹水肥资源,以水定肥、以肥调水;结合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智能滴灌、微喷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水利用率;发挥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光热资源充足的利用条件,种植短期绿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重点推广机械深施、种肥同播等减肥技术,减少养分流失;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施用土壤调理剂,调整灌水方式,种植耐盐作物等综合措施改良盐碱土壤。陇中黄土高原农林牧区要结合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种植技术,通过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合理轮作、深松整地等措施,应用秸秆粉碎还田、过腹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技术,培肥耕作层。应用“畜—沼—肥”模式,推进沼肥高效利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造人畜粪便为原料的农家肥,直接堆沤腐熟还田。陇东黄土高原农林牧区要推广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技术,培肥耕地地力,增加耕作层厚度;重视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推进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大力推广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技术、集雨补灌技术,提升水分利用率;广泛应用推广根际施肥、分生育期等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南部山地农林区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宜粮则粮、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强化水土流失治理,推广应用深松耕、秸秆覆盖等技术,增加土层厚度、改善土壤结构;高寒阴湿区充分利用区域牧业资源优势,增施农家肥;陇南山区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推广果茶园绿肥种植、秸秆覆盖等技术。

2.2 治理改良盐碱耕地

以降低盐碱含量和危害为重点,在排盐、隔盐、抑盐的同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流域、不同盐碱化发生程度,有步骤、分阶段采取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工程措施等综合改良。在轻度盐碱地上综合采取“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垄膜沟灌+深松耕技术”,连续改良3年,抑制盐害发生,做到有盐无害,可增产粮食600 kg/hm2。在中度盐碱地上综合采取“冬泡地+挖沟(井)排碱+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改良剂+秸秆还田(种植绿肥)+高效农田节水+种植耐盐碱作物+深松耕技术”,连续改良4 年,使土壤含盐量达到轻度水平,可增产粮食750 kg/hm2。在重度盐碱地上综合采取“冬泡地+暗管排碱+铺沙压碱+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改良剂+深松耕技术”,连续改良5 年,使土壤含盐量达到中度水平,可增产粮食900 kg/hm2。

2.3 新增耕地快速培肥

以快速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为重点,推广施用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配套秸秆腐熟还田、绿肥种植、施用土壤调理剂以及深松耕技术,快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通过5 年的连续实施,使地力等级提高1 个等级以上,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 500 kg/hm2。

2.4 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

以高标准农田在建区为重点,整合资金,协同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耕地质量提升、轮作休耕等措施,建设耕地地力提升示范区。要建立耕地地力提升财政资金长期投入机制,按照不少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0%的比例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工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确保建成后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腐熟剂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农艺措施给予适当补助。对以前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且耕地质量等级较低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可结合退化耕地治理项目,提高耕地质量。

2.5 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大力推进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的监测网点(包括耕地肥力监测、土壤墒情监测、重金属污染监测、农田氮磷流失监测等),逐步建立以国家级、省级、县级长期定位监测点为网点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加快形成有效规模网络布局。按照规定要求布设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年度等级变更评价,及时发布监测报告与耕地质量等级动态信息。鼓励各地探索建立集墒情、地情、肥情、环情于一体的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站(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省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向综合化、自动化、高效化、信息化发展。

根据甘肃省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和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素,分区域提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技术路径。

3.1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

该区属干旱地区,区内日光十分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农业种植区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是甘肃省灌溉型农业种植区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主栽作物为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棉花及少量的胡麻和糜子。耕地主要问题是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较为贫瘠,土壤质地过沙,耕地灌水后蒸发迅速,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板结和土壤盐渍化较严重。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路径为统筹水肥资源,以水定肥、以肥调水;结合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着力推广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水利用率;发挥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光热资源充足的条件,种植短期绿肥;因地制宜应用机械深施、种肥同播等农机技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减少养分流失;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科学追肥,促进配方肥落地;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施用土壤调理剂,调整灌水方式,种植耐盐作物等综合措施改良盐碱土壤。

3.2 陇中黄土高原农林牧区

该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内日光充足,昼夜温差和四季温差大,大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山地多,平地少,土壤养分状况相对比较良好,降水量分布不均,以雨养型农业为主,部分农田也有灌溉。种植方式以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胡麻单作一年熟制为主。耕地主要问题是土壤养分含量不高,干旱缺水,山地较多,平地川地较少,耕地机械化程度不高。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路径为结合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种植技术,通过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合理轮作、深松整地等措施,大力应用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过腹还田技术,培肥耕作土层。推广“有机肥+”化肥替减技术模式,有效控制氮磷肥用量;鼓励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直接堆沤腐熟还田。

3.3 陇东黄土高原农林牧区

该区属半干旱地区,区内日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山大沟深,耕地主要以山地为主,但降水量少,是雨养型农业种植区。该地区种植方式以冬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主栽作物一年一熟单作为主。耕地主要问题是由于土质疏松,降雨集中,黄绵土养分流失严重,土壤存在有机质与养分含量低、土壤结构差、耕作层变浅等。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路径为推广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技术,培肥耕地地力,增加耕作层厚度;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应用配方肥料;重视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推进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大力推广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技术、集雨补灌技术,提升水分利用率;支持大范围应用生物有机肥,引导农民积造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农家肥,直接腐熟还田;大力推广应用根际、分生育期等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

3.4 南部山地农林区

该区属湿润半湿润地区,区内日光充足,昼夜温差和四季温差不大,山大沟深,耕地主要以山地为主,土壤比较贫瘠,但降水量相对丰富。主要以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单作一年一熟为主,成县等地也有小麦—大豆二茬复种或小麦—玉米—马铃薯倒茬三年两熟制种植方式。耕地主要问题是土壤耕作层薄,化肥用量较大,土壤养分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占比较重等。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路径为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宜草则草、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深松耕、秸秆覆盖等技术,增加土层厚度、改善土壤结构;广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氮磷钾施用比例,推广配方肥;高寒阴湿区充分利用区域牧业资源优势,增施农家肥;陇南山区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推广果茶园绿肥种植、秸秆覆盖等技术。

4.1 制定出台支持意见

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逐年扩大。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标准农田还存在耕地地力不高、农田环境变差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同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综合产出能力。为此,应联合科研院所制定《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提升意见》,以指导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工作。

4.2 健全质量监测体系

按照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规范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网络,逐步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监测点为支点的耕地质量长期监测体系,按照规定要求布设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连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年度变更评价,定期发布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与等级信息。

4.3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增设专项,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土壤培肥集成技术应用力度,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真正实现耕地质量高标准,切实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绿肥高标准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绿肥黄瘦』
知否知否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农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