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措施

2021-12-05何学海

水产养殖 2021年8期
关键词:虫病病防治网箱

何学海

(蒙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梧州546700)

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此病多发生在初冬、春末,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易流行,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鱼类在苗种期间,尤其在鱼种下池初期体质未恢复或因管理不当鱼体质较差时感染率极高。小瓜虫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极强,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觅食,运动失调,加之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导致养殖鱼类大量死亡,对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目前尚没有治疗小瓜虫病的特效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化学药物防治法,该法虽然可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但容易导致鱼体产生毒性,引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更好地对小瓜虫病进行防治,并保证鱼类的安全生长,现探索在池塘和网箱养殖模式下,用天然植物提取的物质防治鱼类小瓜虫病。

1 池塘养殖鱼类的小瓜虫病防治

1.1 清理池塘

池塘养殖的水体通常为独立和封闭的,之前如发生过小瓜虫病,需彻底清塘、消毒和晒塘,以阻断小瓜虫生活史,有效排除内源性虫体感染。

1.2 严格执行检疫、隔离程序

检查放养鱼类是否具有产地检疫合格证,产地近两年内是否发生过小瓜虫病。用专业药物对放养鱼进行消毒,隔离观察20 d,确定无任何问题后,将其与池塘原有的鱼类进行混养,遇天气寒冷,可适当延长隔离时间。

当发现鱼类有少量被小瓜虫寄生时,需通过专业仪器设备进行检疫,做好隔离观察。一旦有小瓜虫体检出,应立即进行治疗,最大程度降低该疾病的引入风险[1]。

1.3 杜绝外源性输入和交叉感染

养殖过程中,做好进排水、捕捞分选、病死鱼处理等工作。为防止携带小瓜虫体的野生小型鱼类进入池塘,在进出水口分级设置栅栏和多层纱绢网。养殖场可一口池塘配置一套消毒过的生产工具,防止外源性输入和交叉感染。如发现死鱼,须立即打捞上岸,防止小瓜虫病进一步传播。

1.4 治疗方法

发现鱼类有异常或者有疑似症状,需进行抽样诊断。确诊后,尝试用食盐、辣椒生姜合剂、槟榔、薄荷、樟脑、五倍子等按一定比例加入饲料中进行治疗[2]。

2 网箱养殖鱼类的小瓜虫病防治

2.1 定期对网箱消毒

网箱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高强度、全方位消毒,可有效预防小瓜虫病以及细菌性疾病等。水温15~25℃时,每3~5 d使用外用消毒剂消毒。如附近网箱发生过小瓜虫病,则每天消毒1~2次。小瓜虫是通过释放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在水体中寻找合适的宿主,这是鱼类感染小瓜虫病的唯一途径。幼虫最长可存活3 d,其抵抗力较差,很容易被药物杀灭。

2.2 加强鱼类的免疫和抗病能力

鱼饲料可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大蒜素等物质,有效提高养殖鱼类自身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3]。在鱼类抵抗力较强时,部分寄生在其身上的虫体会受到鱼类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而死亡,其破损组织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

2.3 治疗方法

网箱养殖时,因水体的流动性,不能长时间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发现有鱼类感染该疾病,需将患病鱼集中养殖进行驱虫。可采用桉树、樟脑、薄荷精油等按一定比例加入饲料中进行治疗。天气晴朗时,可提起底部网箱,让病鱼靠近水面充分地接受阳光辐射,可有效地消灭虫体。

天然植物提取物用于鱼类小瓜虫病防治,可减少其他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残留,对鱼类的健康生长有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但由于相关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应用环节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需加强技术研发。

猜你喜欢

虫病病防治网箱
网箱养鱼中的网衣清洗方法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犬猫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
影响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产量的三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