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猪轮回杂交技术在鄂东地区的应用实践及前景分析

2021-12-05柯召良

猪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父本品系种猪

金 林,柯召良

(湖北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湖北 鄂州 436052)

1 生猪轮回杂交的概念、专家的评价及成功案例

1.1 轮回杂交的概念

轮回杂交指的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公猪轮回与各代杂种母猪的优良个体进行回交,在每代杂种后代中选择少量优良杂种母猪依次轮流与亲本品种(品系)的公猪交配,以便在每代杂交后代中继续保持和充分利用杂交优势的杂交方法。

1.2 专家对生猪轮回杂交的评价

1)华中农业大学喻传洲教授的评价:采用轮回杂交来生产父母代母猪,不会降低杂种母猪的杂种优势率,同时因为不需要纯种母猪,这样可以降低养猪成本。特别是对于不养纯种母猪的中小型商品猪场,一方面可以节省每年必须从外引种的费用,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因引种而带来的疾病风险。这是被大众认可的轮回杂交的优点。正是如此,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后的复产中,这一繁育方法才被如此重视[1]。

2)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王楚端教授指出:为了控制猪群疫病蔓延局面,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养猪业需要从繁殖体系的一系列环节上进行改造,并建议用大白和长白两品种轮回杂交生产父母代母猪[2]。

1.3 国内养猪企业生猪轮回杂交的成功案例

据有关文献介绍:河南牧原股份公司自2002年开始应用“生猪轮回杂交”技术生产父母代种猪,并通过长期选育,培育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遗传性稳定、杂种优势明显的轮回二元体系”。该公司通过轮回杂交培育的父母代种猪,不管是在繁殖性能、生产速度,还是瘦肉率、胴体品质等方面都能满足种用二元猪与商品猪的需求。

笔者在鄂东地区部分猪场推广应用此技术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 生猪轮回杂交技术在鄂东地区某猪场的应用初衷及应用情况

2.1 应用初衷

鄂东地区某猪场生猪轮回杂交开始应用于2006年6月。由于受“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影响,该场由原来存栏母猪1 200多头到2006年6月下降到存栏母猪500头左右,年轻且有种用价值的母猪不足200头。且猪场大部分猪栏都是空荡荡的。这种情况下,猪场老板既着急但也很无奈。该场多年来种猪都是来源于省内外的种猪场。据该场技术人员介绍,几乎每引一次种猪回来,猪群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时全国猪场一片“蓝”、阴性种猪场屈指可数的严峻情况下,外购种猪风险更大。怎么办?为了帮助该猪场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笔者向猪场老板提出“采用轮回杂交”的方式培育种猪,以此解决该猪场种猪的来源问题。

2.2 应用情况

该猪场从2006年8月份开始,在华中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家喻传洲教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生猪轮回杂交”技术的尝试与应用。轮回杂交开始由少到多,得到猪场老板认可后于2007年在全场推广,并将育肥猪场逐渐过渡为二元母猪种猪场。所培育的种猪除供自用外,开始向社会提供父母代二元母猪,从2006年至今,该场通过轮回杂交培育的父母代种母猪达到4万头以上,这些种母猪除了本场留用外,大部分销往福建及本省周边养猪场及农户。

2.3 应用效果、周边辐射效应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1 应用效果

该猪场自应用生猪轮回杂交培育种猪以来,除了引少量的纯种公母猪或购买优质公猪精液进行血缘更新外,几乎不从场外引种。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一是减少了频繁引种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二是本场种猪来源得到了解决,这既节约了外购种猪的成本,且剩余部分种猪对外销售,又增加了养猪的收益;三是生猪生产稳定、生猪生产性能与外购的二元母猪没有明显的差异,且种猪适应性能更优。

2.3.2 对周边猪场的辐射效应

鄂东地区中小型猪场众多,一般猪场种猪大多来源于外购,外购种猪除了经济上不划算外,主要是会带来疫病传播的风险。由于该场轮回杂交技术的应用,经济效益很明显,对周边猪场也起到了较好的辐射效应。尤其是2018年以来,各地猪场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轮回杂交技术迅速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鄂东地区有近百家猪场采用了以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为基础,用大白或长白猪为父本进行轮回杂交,培育父母代种猪的方法。虽然部分猪场轮回杂交技术做得不是很到位,但对非洲猪瘟时期,猪场迅速恢复产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3.3 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为基础母本的长大(大长)基础母猪是从原猪场现有猪群中挑选的,胎次及质量难以做到优化。但若加强轮回杂交亲本公猪(精液)的引进,杂种母猪群的质量会迅速提升;

2)轮回杂交培育的父母代母猪与长大二元母猪各自的生产性能、经济效益等指标缺乏一定的数据对比与分析,这是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3)应用猪场若母猪群体不大,科技人员缺乏,往往在轮回杂交的亲本选择方面有一定的随意性,轮回杂交亲本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2.4 技术方案

2.4.1 方案一

以本场现有的、具有较好种用价值的美系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为基础,引进与之配套的丹系(加系)长白和丹系(加系)大白公猪为轮回杂交父本。

2.4.2 方案二

先用丹系(加系)长白公猪与美系长大或大长母猪杂交,所生后代凡符合种用标准的母猪全部留作种用。这些种母猪一大部分与终端父本杜洛克公猪杂交,培育商品猪,另选择一少部分优秀的种母猪与丹系(加系)大白或丹系(加系)长白公猪杂交,培育下一轮的基础母猪。

1)通过轮回杂交培育的父母代母猪耳号编码方法,用父本的品种(品系)代码+阿拉伯数字顺序号。如父本为A系长白,子一代(母)顺序号为2109111111111,耳号编码为LA2109111111111;又如父本为B系大白,子一代(母)顺序号为2109111111112,耳号编码为YB2109111111112;如父本为a系长白,子一代(母)顺序号为2109111111121,耳号编码为La2109111111121;又如父本为b系大白,子一代(母)顺序号为2109111111122,耳号编码为Yb2109111111122。这种编码方法特别适合中小规模猪场使用。配种员可以根据耳号牌的品种品系,选择应与配公猪的品种品系,以免发生误配现象。

2)用于轮回杂交的父本“长白、大白”胎与胎之间交替使用(含品种、品系),将其杂交优势发挥到极致。

2.4.3 种母猪的选择标准

1)生长发育良好,性情温顺活泼,体质健康,7对以上乳头,对称且排列整齐;

2)头颈较轻而清秀,头颈及前、中、后躯等结合要协调,下颚平整无肉垂,且前后躯高度相近,嘴筒要齐,耳以薄且耳根稍硬为宜,眼要圆、大、明亮而有神;

3)四肢结构要合理,姿势要端正,健壮有力无损伤,步态稳健无跛行,系部有力稍倾斜,且双蹄对称;

4)阴户大小适中、形态正常、发育良好,两侧对称且下垂。

2.4.4 种公猪的选择标准

1)具有本品种的典型特征,生长发育正常,体质健壮,无明显的外貌、体型缺陷;

2)睾丸发育良好、左右对称且饱满,轮廓清晰,无隐睾、阴囊疝,包皮无明显积尿等缺陷;

3)公猪引种优先考虑引进精液,以降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

2.5 生猪轮回杂交模式

生猪轮回杂交模式如图1所示。

3 轮回杂交效益及其操作关键点总结

3.1 轮回杂交的效益

1)每代的父母代母猪都可以保持杂种优势。如果选择的杂交亲本优良、参与轮回杂交的亲本品种(品系)更多,其杂种优势就更好。

2)可以节省购买父母代母猪的成本。基本可认为就是用生产商品猪的投入,得到优质二元父母代母猪。按近十年来从场外引进长大(大长)二元母猪的行情估算,每头二元母猪最少能节约成本500元左右。

3)可以减少因大量引进父母代母猪而带来的疾病风险。相当多的中小型猪场,尤其是养殖小区没有较规范的引种隔离猪舍,即使有引种隔离猪舍,如基础免疫、驯化适应等工作没有做到位,带来疫病的风险依然存在。所以说,生猪轮回杂交在猪场的应用是防控猪群传染病的较好办法。

3.2 操作技术必须重视的关键点

1)公猪好,好一坡,参与轮回杂交的亲本公猪性能要优良,尤其是繁殖性能要优良,因为本文讨论的轮回杂交是用于生产杂种母猪的。

2)公猪本身同质性要好,即纯合度要高。杂交亲本越纯,杂交优势就越大。

3)不同品种品系间的公猪异质性要高[1]。不同品种品系间公猪的异质性,对于同性状而言,则可提高杂种优势;对不同性状而言,则可提高亲本间的杂交互补效应。

4)种猪记录要完善,母猪档案牌记载要简洁明了、醒目,种母猪耳号牌编码对其父本的品种品系要设计特殊的符号,便于识别。

4 生猪轮回杂交应用前景分析

4.1 育种技术较为简单

不需要培育或购买纯种母猪,只需要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作为基础母猪群,外购长白或大白其他品系种公猪精液即可,技术操作简单,易学实用。

4.2 减少因引种带来的猪病风险

场外引种是猪场疾病防控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国内种猪场的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双阴性的猪场数量有限,尤其是在当今国内非洲猪瘟没有更好办法防控的情况下,采用轮回杂交技术培育父母代种猪是减少猪病风险的较好办法。

4.3 此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此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应用效果很确切,部分猪场应用意愿也很强烈,且不少猪场已经初步尝到了用轮回杂交技术来培育父母代母猪的甜头。尤其是这种“具有猪场扩群速度快,生产性能与效益俱佳”的培育二元父母代种猪的简易方法,在当前对恢复猪场产能及今后猪场持续应用等方面,笔者认为此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猜你喜欢

父本品系种猪
郴州地区优质烟蚜茧蜂品系的筛选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桂蚕N2新、旧品系饲养成绩对比试验
怀乡鸡第四世代A和B两个品系产蛋性能比较分析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广东广垦广前种猪有限公司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