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猪种的杂交利用方式以及轮回杂交在其中的应用

2021-12-05于永生张树敏樊新忠

猪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白猪猪种黑猪

李 娜 ,于永生 ,张 琪 ,张树敏 ,樊新忠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4;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

我国拥有丰富的猪种资源,在2021年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地方猪种83个,培育品种及配套系39个[1]。地方品种中,有42个为国家级保护品种,39个为省级保护品种。为这些地方猪品种共建立62个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以及1个基因库(家畜)[2]。地方猪种及培育品种在优质肉猪多元化生产中作用重大,充分满足我国优质特色肉猪产业健康发展。

地方猪种虽然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品质及营养组成好的优点,但是其生长周期长、饲料报酬低、肥肉率过高也是不容忽略的缺点[2]。因此,利用高生产性能的国外引进品种种猪作为父本对本地猪实行改良杂交成为推动我国养猪水平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3]。猪的轮回杂交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猪品种(系)轮流与各代杂种母猪进行杂交,部分杂种母猪被选留,留作种用,再与某一原始亲本猪回交;其余杂种猪则作为商品猪,可在满足商品猪生产的基础上,对育种群进行选育,对生猪繁育和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将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特点、杂交利用方式以及轮回杂交在地方猪种中的利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地方猪种合理化开发、选种、选配和利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1 地方猪的品种类型和种质特性

1.1 地方猪种的品种类型

按照猪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地理分布、饲养管理特点,并结合起源以及产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环境和居民迁徙等社会因素,中国地方猪种大体上可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六大类型[4]。

1.2 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1.2.1 繁殖力强

中国地方猪种大多具备较好的繁殖性能,在母猪上主要表现为母性好、初情期和性成熟期早、发情明显,产仔数及断奶仔猪数多、泌乳能力强等特点;在公猪上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发育较快,初情期、性成熟期早,射精液量大,精子数量多、活力高,利用年限长等特点[4]。

1.2.2 抗逆性强

民猪在-28℃寒冷天气下可长时间在室外停留而不表现战栗和鸣叫[5];随着温度升高,巴马香猪各项生理指标波动幅度较小且在高温的夏季仍可正常繁殖[6];藏猪能够适应高海拔气候及消化较高的饲粮纤维[7-8];内江猪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可以在低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养[9]。这些特点都是地方猪具有较强抗逆性能的表型。

1.2.3 肉质优良

肉质鲜美是地方猪种的典型特征,也是中国猪种一大特色。地方猪种的肉色鲜红、系水力强、剪切力低、肌内脂肪含量高,且肌纤维直径小、密度大,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丰富,风味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较高[10-13]。

1.2.4 早熟易肥,性情温顺

中国地方猪种性成熟及体成熟较早,适宜上市体重普遍较小,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一般6~10月龄体重达50~100 kg即可上市。由于长期以来生猪饲养者采用分阶段育肥,在吊架子时期营养水平较低,到育肥末期营养水平不断提高,板油沉积能力逐渐加强,使得中国猪在育肥期间所沉积的花油和板油比外国猪多,形成了中国猪种易育肥的特性。

中国地方猪种还具有性情温顺、易于调教、便于饲养管理的特性[14]。

1.2.5 矮小特性

以中国香猪为代表的小型猪,在特定的生长环境条件下,经数百年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为适应当地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独具体型小的特点[4]。

1.2.6 生长速度较慢

受过去数千年猪散养、营养摄入水平低,人们对动物脂肪具有很大的需求,“杀年猪”等因素影响;中国猪种生长速度较慢,低于国外引进品种[14],发育规律特殊,脂肪沉积能力强。随着猪饲养方式的改变,通过以生长速度为育种目标进行选育,以上缺点正在逐渐被改善,但整体生长速度仍与引进品种具有不小的差距。

2 地方猪种的杂交利用方式

中国地方猪种的利用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6 种:培育新品种,选育成配套系,直接杂交利用,开发成高端地方品种品牌猪肉,培育成微型猪,培育成近交系[15]。文章主要介绍地方猪种的杂交利用方式。

2.1 利用地方品种培育的猪新品种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猪培育品种共有25个(含家猪与野猪杂交后代),分别是:新淮猪、上海白猪、北京黑猪、伊犁白猪、汉中白猪、山西黑猪、三江白猪、湖北白猪、浙江中白猪、苏太猪、南昌白猪、军牧1 号白猪、大河乌猪、鲁莱黑猪、鲁烟白猪、豫南黑猪、滇陆猪、松辽黑猪、苏淮猪、湘村黑猪、苏姜猪、晋汾白猪、吉神黑猪、苏山猪、宣和猪[1]。这些品种均是以中国地方猪种与国外引进的猪种经过杂交、多个世代的选育培育而成。

2.2 利用地方品种选育的猪配套系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列出有14个猪配套系,其中有9个配套系含有我国地方猪种血缘,分别是冀合白猪配套系、滇撒猪配套系、鲁农I号猪配套系、渝荣I号猪配套系、天府肉猪、龙宝1号猪、川藏黑猪、江泉白猪配套系、湘沙猪。这些配套系均包括以我国地方猪建立的专门化品系和引进品种建立的专门化品系,通过多个品系的杂交生产商品猪,以满足市场对肉品的需求。配套系可充分利用国外品种和地方猪种的特点,弥补二者缺点,在不产生新品种的前提下,加速生猪生产进程。

2.3 利用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进行的经济杂交

地方猪种开发可以采用两种繁育生产模式:一是纯种(地方品种或以地方品种为素材育成的新品种)繁育;二是杂交(地方品种直接与其他品种杂交,或以育成的配套系进行杂交)生产。杂交或许是更值得提倡的地方猪种开发利用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可在保种群只保种不选育的前提下,通过与其他品种(系)杂交而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将保种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16]。

长期以来,多位科研工作者及养殖一线人员采用引进品种与地方品种猪杂交生产商品猪的形式进行利用开发。张华等(1993)利用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公猪与乐平猪进行杂交,产出一代杂种母猪,然后用杜洛克、汉普夏、大约克作终端父本进行三元杂交[17];郑兆利等(2006)以民猪为母本,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父本,对含有民猪血统的长民、长大民、大民、杜长民及较高瘦肉率的大长、杜大长的多项生产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18];陈永刚(2017)以蕨麻猪为母本,用太湖猪公猪和巴克夏公猪分别与蕨麻猪配种杂交,对杂交后代猪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19]。

相对于猪新品种和配套系培育来说,直接杂交利用的门槛比较低,不需要很专业的技术支撑和大量资金保障,因此被广大散户和中小养猪企业所接受[15]。

3 地方猪种的优质猪轮回—终端杂交体系

国外的轮回杂交通常使用相近品种,如长白猪和约克夏猪的二元轮回杂交(互交)。这种杂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杂种母本的杂种优势,同时减少公猪的饲养量,利用人工授精技术使用公猪站的公猪精液,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杂交亲本性能相近,产生的后代商品猪一致性较好,可以满足工厂化生产的需求[4]。

在我国地方猪品种的利用中,莱芜猪终端—轮回杂交繁育体系的建立对莱芜猪的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轮回杂交体系建立在长大莱三元杂交基础上,在长大莱商品猪中选择遗传品质和生产性能优良的个体留作繁育杂交母猪,随后用莱芜猪、大约克猪、长白猪的公猪按顺序轮流与其回交,在产生的后代里选取优秀母猪用作生产商品猪的母猪[20],最终生产商品猪的母猪与终端公猪组成的终端杂交体系,用来繁育杂优商品猪。生产者只饲养繁育杂交母猪,通过自繁自育选留后备母猪,每个世代只需要引进轮回杂交用公猪和终端杂交用公猪,因此公猪更新变快、使用周期变短,有利于优良种猪的推广并促进种猪遗传改良。同时生产者不必同时饲养多个品种的纯繁群体,种猪饲养管理将会简便很多。这种方法由于杂交的每一代不完全相同,将会引发种猪遗传组成的变化及商品猪品质参差不齐,于集约化饲养管理不利,所以适用于中小型养猪场[20]。

由于地方猪种生长速度慢且瘦肉率低,如市场上不能优质高价,完全饲养纯种地方猪种的经济效益将受到严重影响。利用地方猪种繁殖能力强的种质特性进行二元、三元杂交生产优质商品猪,则需要饲养大量的地方猪,因此违背市场规律和养殖者的经济利益成为地方猪种利用的软肋。采用地方猪种的轮回—终端杂交繁育体系,则不必过多饲养纯种地方猪,有利于地方猪原种场适度提高公猪的价格、保种场的发展和地方猪种合理持续利用,可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地方猪种资源[20]。

猜你喜欢

白猪猪种黑猪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2 征集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2 征集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农大“晋汾白猪”列入中国主导品种
高考那年,船沉了
黑猪
吓死宝宝啦!
小黑猪
鲁烟白猪养殖技术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