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2021-12-05田可川肖海峰田月珍
田可川,肖海峰,田月珍
(1.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1 2020 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特点
1.1 细羊毛产量小幅下降,半细羊毛、羊绒产量小幅增加 根据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团队在内蒙古、陕西、山西、贵州和甘肃等绒毛产区的抽样调研数据,2020 年细羊毛产量小幅下降,半细羊毛、羊绒产量小幅增加。其中,细毛羊调研地区(内蒙古乌审旗、甘肃天祝县、永昌县及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细羊毛产量合计为6 573.00 t,比2019 年减少0.64%;半细毛羊调研地区(贵州赫章县、大方县和威宁县)半细羊毛产量合计为512.42 t,比2019 年增长5.75%;绒山羊调研地区(陕西横山区、山西岢岚县和隰县)羊绒产量合计为1 099.30 t,比2019 年增加2.56%。
1.2 羊毛、毛条进口量、出口量均同比减少,羊绒进口量、出口量均同比增加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1—10 月,我国羊毛、毛条进口量累计为18.32 万t,比上年同期减少24.93%;羊毛、毛条出口量累计为4.12 万t,比上年同期减少14.43%;羊绒进口量累计为5 849.15 t,比上年同期增加3.02%;原绒累计出口量为18.80 t,上年同期为0。羊毛、毛条进口量同比减少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澳大利亚羊毛减产等因素影响,国内毛纺企业羊毛原料采购量有所减少,导致羊毛进口量减少。从羊绒进口情况看,2020年1—5 月,受国内外经济发展低迷的影响,国内羊绒加工企业原料库存积压,羊绒进口数量大幅减少。2020年6 月以来,受国内经济形势提振和蒙古图格里克大幅贬值的影响,羊绒进口数量大幅增加,2020 年全年羊绒进口量同比增加。
1.3 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羊绒的收购价格下降比较明显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乌审旗、天祝县、永昌县和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的细羊毛平均价格分别为20.00、18.00、14.00、27.30 元/kg,较2019 年分别下降了44.44%、18.18%、36.36%、31.75%。
2020 年,横山区、岢岚县和隰县的羊绒价格分别为198.00、230.00、180.00 元/kg,较2019 年分别下降30.28%、25.81%、48.57%。
1.4 抽样显示,部分产区绒毛用羊养殖成本较高 2020年度绒毛用羊养殖成本尤其是饲草料成本依然较高,养殖总收益仍以出栏羊收益为主,绒毛产值占比较少。根据产业经济研究团队小范围抽样调研,2020 年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平均每只养殖成本分别为596.95、750.31、904.76 元,养殖成本主要构成项目均为精饲料费和饲草费。2020 年调研地区细毛羊、半细毛羊和绒山羊的养殖总收益分别为1 220.37、1 575.55、1 572.18 元/只,纯收益分别为623.42、825.24、667.42 元/只。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羊绒产值分别为49.10、68.73、119.95 元/只,在各自总收益中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4.02%、4.36%、7.63%。
2 绒毛用羊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2.1 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 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推进本品种选育,品种生产性能持续提高的同时,优秀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在新品种(系)培育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多胎细毛羊、肉用细毛羊、高产型绒山羊、细绒型绒山羊、高产半细毛羊以及西藏阿里地区的高产绒山羊等数量大幅提高。绒毛用羊发展着力追求高遗传水平和育种受益的最大化,其肉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绒毛用羊的综合经济效益高于其他羊品种类型,支撑了羊产业发展和未来方向。
基因组选择、关键经济性状遗传基础解析仍是研究热点。全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及基因分型成本的降低使得在全基因组水平对家畜育种值的估计成为可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等养羊大国已经启动了羊的基因组选择,并初步取得成效,开启了羊育种的新篇章。
随着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等不断发展,各种基于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表观遗传组、代谢组学等)水平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绒毛用羊控制重要性状(绒毛品质、产肉、有无角、抗病抗逆等)的基因发掘、关键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解析以及起源进化等,大规模生物信息学数据积累最终揭示大数据背后生命遗传变异的原理和动物进化起源历史,各种经济性状主效基因甚至精确突变位点发掘,常规育种、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在绒毛用羊中仍然发挥基础性作用,促进绒毛用羊资源优势更好利用。
越来越多与繁殖性状相关基因在各个品种间的作用效果被研究清楚,在育种时可做到早期选择、节省成本和突破性别的限制,对于羊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羊繁殖生产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绒毛用羊(特别是细毛羊)主产区,引种改良(如多胎细毛羊培育)受到不少养殖户的重视,胚胎移植、幼畜超排、同期发情、人工授精、两年三产等技术应用增多,对我国品种改良、增加细毛羊产羔率和提高养殖户养羊收益均有促进作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我国滩羊MSTN基因敲除和FecB单碱基编辑进展迅速。重视胚胎的体内发育过程,特别是胎儿和母体互作的机制,对于提高羊繁殖能力和改进胚胎移植相关技术有重要参考意义。
2.2 营养与饲料领域 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研发团队在细毛羊、半细毛羊舍饲养殖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构建了以草畜平衡、精准管理淘汰选育、冷季休牧异地养殖为核心的生态羊产业理论和方法,创新作物秸秆饲料化的应用机制,使得作物秸秆消化率提高20%,满足羊代谢能需求的75%,日增重提高达50%;半细毛羊饲养标准的制定研究有序推进,营养价值评定持续开展,不同阶段(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营养需要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促进精准饲养,取得显著进展。
重视区域性、低成本饲草料资源开发,从而降低成本,切实提高养殖效益;深入开展饲料加工技术研究,提高绒毛用羊饲料转化效率;瘤胃的发育程度与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目前,如何掌握并遵循瘤胃的发育规律,在保证瘤胃充分发育且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对幼龄羔羊实施早期断奶技术已成为现代养羊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重视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橄榄饼、仙人掌枝、紫丁香叶、黄芪或者用柑橘渣部分替代日粮谷物等,可以有效缓解饲料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可能给日粮引入一些特殊的功能成分,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毛绒生产性能和改善肉质也是长期研究的重点课题,包括能量来源和饲养水平,阶段饲养模式影响毛绒生产,同时注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如添加牛至精油、枣粉等改善羊肉营养品质、脂肪酸和风味。
2.3 疾病防控领域 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研发团队在羊产业相关疫苗和诊断试剂盒研发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创制出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活疫苗1 种、抗体检测新方法2 种、诊断试剂4 种和标准物质4 种;成功扑灭了西藏小反刍兽疫疫情,建立了以疫苗和诊断为技术支撑的我国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形成了羔羊疾病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成果1 套,促进羔羊成活效果显著提高30%以上。
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中,国际上非常重视羊病诊断检测技术研究,向提高敏感性、高通量方向发展;疫苗研究则趋向于安全高效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标记疫苗及多价疫苗方向发展,此外新型疫苗佐剂和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也受到关注。
我国在羊病防控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一是“十三五”重大研发计划设立了高效安全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将山羊和绵羊都列入其中,羊病防控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得到加强,生产中绒毛用羊疾病防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安全高效养殖技术有望得到发展;二是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计划稳步实施。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计划全面实施,兽医工作从疫病防控向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并重全面转变;三是涉及羊痘、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等常见重要羊传染性疾病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诊断检测技术研究取得诸多进展,将在羊病防控中得到推广应用。
2.4 生产与环境控制领域 在绒毛用羊规模化舍饲养殖技术领域,中国走在世界前列,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研发团队在生产与环境控制领域设计了适合北方寒冷、南方高热潮湿、西部高海拔等地区规模化羊场方案,形成了建设实例,提出了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饲养密度等环境控制参数指标,指导并应用于实践促进生产。
同时,绒毛用羊的饲养管理也因融入精准畜牧业技术而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应用RFID 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设计研发的羊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羊场的综合信息化管理,提高羊场安防水平、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国际上,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2 个方面,一方面以能源化利用为主,研究使用不同发酵底物、添加剂提升沼气质量和产量,从而降低废弃物排放;另一方面以资源化利用为辅,通过改进堆肥条件和调理剂的使用,减少氮肥损失,以实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越来越重视,目前已将全国分成七大区域,因地制宜地选择九大模式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整县制推进。当前,已然形成了“科技服务+龙头企业(饲料、沼气、奶山羊)+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污、市场尾菜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饲料加工、规模羊场养殖、沼气发酵、热能利用和有机肥生产等有机结合,进行产业化生产,形成了农户微循环、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良性循环体系。
2.5 绒毛品质控制与加工领域 依托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绒毛品质控制领域新开发了3 种检验技术,研制了质量追溯系统1 套,开展了绒毛公共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相应绒毛品质控制体系和创新的检测方法,提高了绒毛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对部分绒毛实施加工产品研发,制作了羊毛被、羊绒手套、围巾等产品,进一步完善绒毛用羊产业链。
在品质控制方面,研究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山羊绒和绵羊绒进行定性鉴别,解决山羊绒与绵羊绒及其他动物纤维的鉴别难题,使得毛绒鉴别快速化、准确化,鉴别费用相应降低,促进各种动物纤维产业健康发展。高光谱在山羊绒品质评价中使用的技术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快速检测方面,全天候毛绒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已经实现非标准环境下的细度精密检测,精密度高于国外设备35%,且对异质毛、同质毛均适用,检测速度比国外设备提高250%,该技术在检测原理(算法)、集成电路、检测工程学设计方面都有进展,小型化、智能化、操作难易度、检测精度均有提高;实现了长度强力一体化检测原理机的研究,检测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在羔裘皮加工方面,开展滩羊皮加工研究,使用白鞣剂取代了含铬重金属、高污染化料的使用,有效降低车间空气污染,极大改善加工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3 2020 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育种繁殖新技术应用率不够充分 我国的绒毛用羊在部分地区以分散饲养为主,养殖企业小而分散,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部分企业缺乏科学的选育规划,品种间无序杂交开展,重引种轻选育。在我国绒毛用羊育种实践中,育种技术依然以传统手段为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等新技术、新方法的育种实践应用较少。
3.2 部分基层防疫队伍人员老龄化,专业畜牧兽医人才需要补充 目前,绒毛用羊产区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存在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大、知识更新慢现象,造成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尚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要。此外,部分地区地处偏远,加上工作任务繁重、薪酬待遇低等原因,难以引进和留住年纪轻、学历高的专业技术人才,畜牧兽医队伍的技术水平较难得到新生力量的补充和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制约着基层技术服务推广工作的高效开展。
3.3 绒毛交易以传统方式为主,“优毛(绒)优价”机制尚未全面建立 传统贩子收购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绒毛交易方式,绒毛加工企业和农户大多依赖贩子完成绒毛交易行为,工牧直交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发展缓慢。在传统贩子收购方式中,绒毛价格仍以污毛(绒)计价为主,农牧户大多将羊毛、羊绒直接混等混级销售给收购商贩,商贩和农户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对羊毛、羊绒进行分级定价,价格主要由农牧户和贩子讨价还价后确定,贩子压价现象普遍,优毛(绒)优价机制尚未全面建立。
4 2021 年绒毛用羊产业发展趋势
4.1 细羊毛、羊绒产量将小幅下降,半细羊毛产量有小幅上升 2020 年,受羊毛制品需求疲软、流通渠道受阻、企业订单锐减及去库存压力问题影响,企业细羊毛采购需求降低,细羊毛价格已经连续两年下跌,同期活羊销售价格则呈显著上升趋势,导致农牧户更倾向于养殖肉毛兼用型杂交改良品种或直接转产肉羊,细毛羊整体养殖规模将存在下滑趋势。此外,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的严格执行进一步限制了细毛羊养殖规模的扩大。预计2021 年细毛羊存栏量将呈下降趋势,细羊毛产量将随之下降。
2020 年半细羊毛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养殖规模和半细羊毛产量稳中有增。受传统风俗习惯影响,半细羊毛主产区的农牧民对半细羊毛具有刚性需求,同时受活羊价格持续上涨、羊肉消费需求旺盛的影响,农牧户养殖积极性相对较高,半细毛羊的存栏量还有增长的趋势。预计2021 年半细毛羊的存栏量和羊毛产量将稳中有增。
2020 年调研地区的绒山羊养殖规模均为近年来的较低水平,个别地区的养殖规模已经呈现减少趋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羊绒主要消费国经济低迷,羊绒制品市场需求萎缩,加上羊绒主产区普遍实施全年禁牧措施,绒山羊养殖规模还存在下降的趋势。预计2021 年绒山羊的存栏量和羊绒产量将小幅下降。
4.2 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羊绒价格均将呈稳中有升趋势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细羊毛的价格波动下降。从需求层面看,中澳关系紧张等因素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毛纺加工企业对其原料采购战略和供应链布局进行适应性调整,进而使得羊毛价格呈波动下降态势。首先,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继续拖累世界经济发展,消费低迷、流通渠道受阻导致毛纺及服装制品加工企业订单减少,下游毛纺企业原材料需求下降。2021 年,新冠肺炎疫情将散去,从供给方面来看,澳大利亚羊毛产量预测委员会预测2020/2021 年度羊毛产量为28.7 万t,较2019/2020 年度增长1.1%。经济发展将逐步得到恢复,市场总体需求将上升,导致总体价格稳中有升。
半细毛和山羊绒同样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逐步结束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价格稳中升高。
4.3 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绒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发展。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未来,绒毛用羊主产区在绒毛用羊生产管理、销售流通、金融保险等环节提供的资金扶持力度和资金引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撬动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入,其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在生产标准、饲料标准、疾病防疫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通过制度约束和法律保障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规范化程度,以确保绒毛用羊供给质量和产品质量。上述措施有利于绒毛用羊产业从传统放牧饲养模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转变。预计2021 年绒毛用羊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4.4 绒毛用羊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将有所提高 各地政府已经普遍认识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建设在带动农牧民增收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少数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在促进绒毛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20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各地政府因地制宜采取多项举措积极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家庭牧场,规范合作社发展。这些政策将有助于不同类型养殖主体以合作社等形式建立产业联合组织,提升协作深度和广度。因此预计2021 年绒毛用羊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将有所提高。
4.5 绒毛用羊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将稳步提升 绒毛用羊主产区政府均高度重视基层畜牧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创新绒毛产业基层技术服务组织运行模式。各地区均加强基层畜牧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建立畜牧业专业人才实训基地、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重点提升基层畜牧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部分绒毛主产区还致力于培育畜牧科技服务企业,在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疫病监测诊断治疗、机械化生产、产品储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向养殖户提供服务。还有地区基层技术服务组织按照企业运行方式与养殖主体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按照企业运行方式与养殖主体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为其提供人工授精、动物诊疗、兽药饲料经营等有偿性服务。以上举措均有助于增加基层畜牧技术服务覆盖面和服务量,因此预计2021 年绒毛用羊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将继续提升。
4.6 绒毛用羊产业将更加注重品种保护与改良 良种资源的保护利用、选育扩繁和推广是绒毛用羊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养殖效益、生产和生活。从市场需求来看,细型、超细型羊毛原料需求依然快速增长,优质细羊毛仍然短缺,同时羊肉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因此,绒毛用羊主产区良种繁育将继续兼顾品种保护和生产性能改良,即在保护已有优良品种核心种群的基础上,侧重细型、多胎型、体格大型、肉用型等优良品系的选育。2020 年,各地区政府整合多种项目资金支持原种场、种羊场、扩繁场(站)等各级繁育场(站)的建设,将良种培育主体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与扩繁主体的规模优势有机结合,在保持现有绒毛品质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杂交改良提高产肉率,以此提高养殖收益,同时,农牧户关于良种选育选配的意识在逐渐增加。因此,预计2021 年绒毛用羊产业将更加注重品种保护与改良。
4.7 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力度将持续增加 随着绒毛用羊养殖规模程度的提高,舍饲比例正在不断提高,饲草料成本的上涨及供应紧缺已经成为制约绒毛用羊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实施以来,绒毛主产区更加重视可利用草场资源的管护,如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等草原生态保护措施,部分地区还依托粮改饲试点、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秸秆养畜等,积极开展优质饲草种植,扩大集中连片、林草一体化人工饲草料地种植面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优化饲草种植结构,提高饲草供应能力。绒毛主产区也逐渐增加投入,完善饲草料加工利用设施,建设饲料储备加工点,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并提高饲草料利用率。预计2021 年绒毛用羊主产区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力度将持续增加,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4.8 绒毛用羊产业的金融保险扶持力度将不断加大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提高风险容忍度,优化精准奖补措施。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适度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小微企业等专项金融债券,落实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农业贷款期限也可以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也开始要做大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业务。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均可以依法合规抵押融资。地方政府可以开展县域农户、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也开始更加关注落实。上述政策有助于解决绒毛用羊养殖户生产资金困难,降低养殖风险,激发农牧户扩大再生产积极性。因此预计2021 年金融保险扶持力度将不断增大。
5 2021 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提升绒毛用羊生产性能 优良品种对保持绒毛用羊品种生产性能和遗传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增加绒毛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农牧户的绒毛生产积极性。为此,应加大对良种繁育机构的支持,确保品种培育和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增加育种保种经费的投入,推进超细型、多胎型、体格大型、毛(绒)肉兼用型品种的培育,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其次,完善良种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原种场、种羊场与规模养殖场、农牧户的横向合作,以承包、委托、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推动绒毛用羊扩繁基地建设;第三,加大对人工授精场(站)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的资金投入,推广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引导农牧户进行品种改良和更新,还应继续实施并适度提高种公羊补贴,试行能繁母羊补贴政策,确保农牧户绒毛用羊养殖的良种化率和养殖规模。
5.2 壮大基层技术人员队伍,加强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壮大基层技术人才队伍并不断创新技术服务模式,提高实用养殖技术的普及率。首先,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促进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其在畜牧技术推广、动物防疫等方面的业务水平;其次,创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招聘引进机制和用才方式,引进高技能、高学历技术人才充实绒毛用羊专业技术推广队伍,通过挂职、对口支援、项目合作、兼职等形式,组织畜牧兽医类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和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引导农牧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应用新技术,提升产业的技术应用水平。
5.3 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增强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合作社登记注册、经营运作的监管力度,引导合作社依法设立运营,通过规范其财务管理、社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制度夯实合作社有效运营基础,清退没有开展过业务或活动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优化合作社运营的外部环境,提升办社质量,不断增强合作社的服务带动能力。鼓励养殖大户、技术能手、乡村干部和企业等牵头成立较为规范的生产合作组织,与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其他合作社、种羊场、规模养殖场(区)、企业等进行横向或纵向合作,尤其是增强加工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能力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
5.4 拓宽绒毛销售渠道,逐步完善“优毛(绒)优价”机制 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畜产品产地市场,为农牧户和加工企业的绒毛交易提供便利,解决养殖户销路狭窄和销售困难问题。在绒毛主产区推行机械剪毛(绒)、分级打包、公证检验等羊毛生产采集现代化管理技术,为建立“优毛(绒)优价”机制奠定前期基础。
积极推动工牧直交的交易方式,政府部门、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减免企业税费、提供羊绒收储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加工企业在产地设立固定收购点与养殖户、合作社等直接交易。建立市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时收集与发布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为农牧户的养殖行为提供指导。
加强对绒毛销售环节的监管,对销售过程中收购商贩刻意压级压价、提供虚假信息等问题进行严厉处罚,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规范市场流通秩序。
5.5 重视畜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绒毛产业发展外部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依托中央和地方各类项目资金重视标准化棚圈、操场围栏、饲草料储备库、人工饲草基地、饲草料交易市场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绒毛用羊的养殖设施标准化。
健全饲草料生产供应体系,积极开展苜蓿、饲料玉米、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种植,推行青贮制作、饲草料加工调制、草料配合饲喂等技术,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交易流通,增强饲草料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5.6 加快建设绒毛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健全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绒毛用羊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绒毛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绒毛用羊养殖户承受风险的能力较低,所以应加快建设绒毛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并健全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从现有生态资源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出发,构建包括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外贸等环节的绒毛用羊产业政策扶持体系,养殖环节注重选育和扩繁,可采取人工授精补贴、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等政策促进农牧户使用优良品种和采用先进的养殖方式;在生产环节,推广穿“羊衣”、机械剪毛(绒)、分级整理、规范打包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在流通环节,在绒毛主产区建立区域性绒毛交易市场,基于公证检验制度为农牧户和毛纺加工企业建立沟通渠道;在外贸环节,推进绒毛制品的出口促进措施,建立羊毛(绒)预警信息机制等。
为了保证各类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实,建议构建自上而下的政策绩效考评体系,在严格落实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将各类资金的兑付与农牧户落实效果挂钩,与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履职效果挂钩,用有效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从而加强相关扶持政策对绒毛用羊产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