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麦积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刍议
2021-12-05安继宗
安继宗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农业农村局,甘肃天水741020)
我国是农业大国,种子是农业技术的核心。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1]。根据《天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天农函〔2020〕152 号)精神,麦积区扎实开展了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天水市麦积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及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的意义
1.1 麦积区农业生态及种质资源分布基本情况
1.1.1 麦积区地形地貌 麦积区境内渭河由西向东穿越北部,秦岭自东向西横亘南部,为渭河流域与嘉陵江流域分水岭。地形从风水岭开始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地形分为秦岭山地、河谷盆地和黄土梁峁沟壑山地3种类型。
1.1.2 气候特征 麦积区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年平均降水量600 mm,从南向北依次减少。年均日照2 008.4 h,每天平均5.6 h。全年无霜期236 d。
1.1.3 水文条件 麦积区以秦岭为分水岭,岭北为黄河支流渭河水系。
1.1.4 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库的麦积区(天水)种质资源 已经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库的麦积区(天水)种质资源 28 种 166 个[2]。其中,玉米 13 个,小麦 25个,苏子 8 个,黍稷 13 个,谷子 20 个,高粱 30 个,大豆9 个。
1.2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的意义
麦积区农作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经查明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和未查明登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将是麦积区开展种业科研活动的强大资源基础,也必将为全国的种业发展提供宝贵的育种材料。
2 天水市麦积区开展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1 成立领导小组,靠实工作责任
2020 年8 月初,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区林业和草原局、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果品产业服务中心、区蔬菜中心、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单位,召开工作动员会,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农业农村局局长为副组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成立5 个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队(组),负责所属业务类型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
2.2 开展宣传培训,营造保护抢救稀有种质资源的舆论氛围
通过村委会广播、微信、快手、印发宣传材料(致麦积区广大农民和农业农村基层工作者的一封信)等,大力宣传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提升全社会参与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意识。采取发放宣传彩页、培训班等形式,累计培训人员246 人,宣传覆盖人数1 500 人。
2.3 开展走访调查,摸清种质资源家底
调查人员搜集《区志》《县志》《统计年鉴》等书籍12 本(册),累计走访老干部8 人,专家和技术人员15人,种植能手 26 人,对 1956 年、1981 年、2014 年 3 个时间节点上麦积区农作物种植品种进行了全方位摸底。通过本次普查,共普查到麦积区从1956 年以来3个时间节点上的农作物种类30 种,品种数量208 个。
2.4 征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从2020 年9 月份以来,目前已经确认的采集样本达到21 份,占任务指标比例105%。其中,粮食作物4 份,分别是三岔老黄玉米、三岔老白玉米、五龙土荞麦、五龙老玉米;经济作物3 份,分别是棉丁油菜、南河川荏子、五龙菜籽;蔬菜5 份,分别是白皮笋、毛角、五月剑、鸡娃菜、野芹菜;果树7 份,分别是麻皮核桃、凤凰野红梨、软黑枣、山定子、元龙柿子、羊粪杏、犊梨;牧草绿肥2 份,分别是野豌豆、苦马豆。
2.5 麦积区种质资源的衍化和趋势
从目前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到的情况看,粮食作物占征集到品种的19%;油料经济作物占14%;果树占比33%。从衍化趋势看,已经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库的麦积区(天水)种质资源有28 种166 个;普查到作物数量30 种,普查到品种数量208 个;截至2021 年8 月,征集到的仅仅12 种21 个。
3 麦积区开展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开展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的社会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和农业技术干部对“种业”是农业“芯片”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两藏”战略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领导重视度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普查工作推进缓慢[3]。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对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发现和推进野生与地方老品种种质资源的激励机制也没有形成。没有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进行宣传报道[4]。建议理顺工作机制,激发农民、种植能手以及县、乡(镇)2 级农业农村干部参与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的热情,调动各成员单位投入精力、财力、人力,把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当作本单位和本县(区)的重要工作对待。
二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撤并了专门从事种业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给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及种业发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改制后,基层任务繁杂,普查人员在完成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地方工作。建议编制单位加强对种业工作的重视和调研,加强种业管理机构建设和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人员配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三是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专业性强,是一个系统工程。普查人员专业基础薄弱,普查工作面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存在信息收集不完整,表述模糊的问题[5]。建议加强普查员培训工作。
四是种质资源安全需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和指导。种业的“芯片”地位决定了种质资源将是未来各国,特别是农业大国和强国进行角逐的主战场。所以,对于珍贵的野生和濒危种质资源要加强保密和保护工作。一方面,种质资源安全源自种质本身的独特价值,对其挖掘使用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法律。我国对种质资源的保护规定在我国《种子法》《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法律文件中有明文规定[6];另一方面,种质资源的安全是防止自主产权品种和种质资源被弱化,如果外来品种和种质资源逐渐占据国内种业市场主角,给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会造成的严重的威胁。
五是完善种质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形成种质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一些野生种质资源有赖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应确立专门的遗传资源保护机关,对包括种质资源在内的遗传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7]。2018 年完成征集任务的县(区)普查热情剧减,因此要完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技术规范,对新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基本农艺性状鉴定、信息采集、编目入库(圃)、长期保存。通过3~5 年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上的持续发力,对麦积区现有珍稀、濒临灭绝的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