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与推进策略研究
2021-12-05刘炜
刘 炜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开放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探索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是下好国家职业教育“一盘大棋”的重要举措,也是为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2020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了首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以下简称“双高院校”)建设单位。因此,建设好“双高院校”对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国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的价值取向
1.“双高计划”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价值体现和引领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特别强调了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如何来体现其同等地位?这不仅应该体现在国家政策的重视,更应该通过职业教育自身内在价值彰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推进高职“双高计划”打造高水平院校和专业(专业群),培养出真正能承担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用实际行动证明作为类型教育的价值所在[2]。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双高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部署,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价值所在。
国家实施“双高计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必将带动中国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因此,国家对“双高院校”给予更高的要求和更殷切的期望,已经立项的“双高院校”,要以先进理念引领发展,转变思维定式,扭转工作惯性,坚持总体布局,统筹规划、深化改革,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支撑,立足办学定位、专注内涵发展、办出特色,真正实现“百花齐放”,奋力推动“1加强4打造5提升”主体建设内容落实落地,努力把高职院校建设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2.“双高计划”是国家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现代经济体系和提高实体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顺应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素质,切实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3]。随着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不断增强,高职教育在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也需要更加全面深度地对接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更加需要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向往,让每一名职教学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家庭都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4]。
3.“双高计划”建设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要求和提升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前,伴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逐步加快,对为国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是十分正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不能只在数量上求突破,更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更要以“双高院校”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素质全面、德技双馨的“大国工匠”。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要体现在日渐提升的高职院校影响力和美誉度上,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上,体现在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成果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 “双高院校”建设的内核实质
“双高院校”要深刻把握“双高计划”的政策指向和建设内涵,以“双高计划”建设标准为引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设想,积极探索实施“双高院校”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精准把握“双高院校”建设的基本要求,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变轨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1.以“双高计划”建设项目为主线,推进教育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此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的遴选既集中体现了“强中选强、优中选优”的原则,也兼顾了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遴选标准既突出了职业教育质量,又体现了公平原则。“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建设过程实施全面的项目绩效管理,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管理系统,全面强化绩效管理。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要实现“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关键还在于建设[5]。高职院校通过绩效自评加强项目管理,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定期跟踪项目建设成效。因此,“双高院校”要以“双高计划”建设项目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2.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着力提升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
“双高计划”建设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双高院校”既要着力提升教师“教”的质量,也要提升学生“学”的质量。在教师“教”的质量的提升方面,一是要在转变教学观念上下功夫。当今社会是一个全面开放共享的时代,“双高计划”更加注重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专业集群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意识和姿态,努力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与凝聚力;需要我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念,注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帮助每个学生都成为可用之才。二是要在运用智慧教学上下功夫。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智教”和“教智”的过程。职业院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学习运用当前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磨砺“双师”素质,对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进行精致的打造,用心造就学生们喜欢且受益的每一个课堂,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金课”。三是要在教学目标定位和教学改革上下功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观点、方法、态度、价值观等,梳理出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完备的教学环节、得当的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提升学生“学”的质量方面,一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二要注重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有学识、重实干、靠奋斗、讲奉献的时代新人。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增长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努力提升综合素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完善美育劳育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匠心、匠才,积极创设展现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成果的平台,着力推动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3.以“双高计划”建设要求为标准,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双高计划”建设提出,要建设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因此,“双高院校”一是要坚持“教师”为育人之本,为教师成长全方位赋能。要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积极主动为教师“赋能”,形成“能力本位”的教师使用、培养与评价机制[6]。建机制,通过建立教师职业成长阶梯和标准,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组建团队,将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作为实施“双高计划”的重中之重,以“四有”标准,着力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规模适当,适应专业(群)建设和发展、职业技能过硬、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队伍。二是要坚持“教材”为育人纲要,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这是更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要坚持课证融通,有效规范教材;改变“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模式,将职业资格标准中规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行业企业技术的发展革新,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保持较高的“技术跟随度”;要坚持校企双元,共同研发教材,共同研究制定教学标准,合作开发符合生产实际和行业最新趋势的教材;要践行现代学徒制,充分发挥企业和高职院校育人双主体的作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要坚持深化合作,全面提质教材。加强与国际国内优质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交流,吸收借鉴职业教育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通过教材建设提质,助推教学改革增效。三是要坚持“教法”为育人手段,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法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深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注意构建多元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积极推行和深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搭建起师生互动、企业参与、相互促进的高效便捷的智慧课堂学习大平台,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教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要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打造集“智慧课堂+虚拟工厂+智慧工厂”为一体的“实战型”校企联动的智慧教学环境和技术技能学习平台,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新教法,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的深度融合;也要持续推行“学分银行”,大胆探索不同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奠定基础。
4.走好产教融合之路、国际化办学之路、现代化治理之路和服务发展之路
提升“双高院校”的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高职院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既是“双高计划”建设的明确要求,也是“双高院校”的建设目标。因此,“双高院校”一要走好产教融合之路。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与行业产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要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双创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与行业企业积极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全要素的深度合作,也要与行业领先企业以技术技能转化与积累为纽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全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二要走好国际化办学之路。高职院校要积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需要,开阔眼界和思路,主动创造条件,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努力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也要主动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型的实训培训基地,服务企业发展,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三要走好现代化高职院校治理之路,就是要积极更新发展理念,以更加积极的行动做好适应性调整,在教育教学管理、内部职能优化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效应对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变革;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加强统筹协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各类资源和要素有效整合提供不同类型的有效接口;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审视并构建高职院校与学生、专业与学生、课堂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以及高职院校与政府、高职院校与企业、高职院校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加速适应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属性特征;要建立健全以高职院校章程为引领的“党委领导、开放多元、层级管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类型教育体制,推动管理制度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顺畅,形成运行有序的决策层、咨询层、执行层和监督层,实现高职院校外部综合治理、内部自主管理的现代化治理目标。四要走好服务发展之路,就是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建设区域现代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就业需要中体现出类型教育的定位与价值;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革新,为实现国家产业发展积极迈向中高端的需要,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更要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努力培养更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紧缺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为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多种形式的实用型和应用性技术人才的供给。
三 推进“双高院校”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作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学校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作为首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新一轮教育改革既给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但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和许多困难,未来五年,如何建好“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必将面临一场异常激烈的攻坚战,必须在“高、新、精、融、特、实”六字上下功夫、想办法、出实招。
1.顶层设计要“高”,建设标准要“高”
眼界决定发展的高度,理念决定发展的质量。“双高计划”肩负着引领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作为“双高院校”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曾经是国家示范校和国家优质校,但面临新时代的要求和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好机遇,要认真把握“双高计划”建设的政策要求和内涵实质,强化战略思维,科学规划“双高院校”的创新发展,明确阶段性的重点任务,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努力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聚力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2.思想观念要“革新”,体制机制要“创新”
在新一轮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必须深化改革,以新理念、新定位、新举措,在先行先试中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教育的新路子;要强化使命担当,更新思想观念,在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要审时度势,科学谋划,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把自身发展与国家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探索学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要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体制机制,强化制度创新,提升学校全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水平,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3.专业群建设“准而精”,人才培养“足而精”
专业群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升级版”,外接产业链或岗位需求,内促专业协作、资源共享。专业群建设是伴随产业持续优化升级的动态过程。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院校”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一,在新一轮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职业院校必须围绕区域重点产业,依据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和自身优势,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发展机制,“以域建群”;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依托重点龙头企业,联动其上下游企业形成校企战略联盟,围绕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的某个核心环节重构专业群,“以核建群”。只有立足区域,找准定位,不求全求大,才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才能在特色优势领域培育聚集一批“大国工匠”和“杰出校友”。
4.多方资源要“融合”,育人渠道要“融通”
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这也是“双高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加强校内资源的整合,包括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习实训资源以及场地资源等;也要整合校外资源,包括政府资源、行业社会资源和产业企业资源等;要联合企业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型的产业学院,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大师建立工作室,联合企业共建共享的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要借助小省区办大事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完善“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真正打通职业人才学历上升渠道。
5.高职院校发展要契合区域“特色”,校园文化要具有职教“特征”
“双高计划”突出强调特色发展,职业院校必须主动服务并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形成样板和示范;要持续加强专业设置的规划和论证,在做特做强品牌专业及专业群上下功夫,在院系组织、师资力量、精品课程、实训平台、技术研发、校企合作等方面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要不断探索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使追求技术创新和技能卓越的工匠精神厚植于心、躬身于行,成为伴随师生终身的宝贵财富。
6.工作部署要“实”,建设成果要“实”
“双高院校”建设任务十分硬核,每一项都需要精钻细研、大刀阔斧,来不得半点“虚功”。五年后,想要实现与其他55所“双高校”并跑乃至领跑,作为“双高院校”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必须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去应对首次“大考”,更要以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勇气去勇挑重担;“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将是高职院校工作的主旋律,要对照“双高院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拟定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压实责任、压实任务;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作为,不做表面文章,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确保建设任务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