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母乳喂养分类与干预体系的研究进展
2021-12-05李俊英
李俊英,张 兰,江 会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201204)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能促进其健康生长,母乳喂养也是国际认证最佳的婴儿喂养方式。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均建议婴儿出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且建议对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最佳生长[1]。WHO指出,2025年出生后6个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至少应提高到50%[2],但目前大部分国家远低于该目标。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只有42%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 h内开始进行母乳喂养[3],40%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得到完全母乳喂养,只有少部分国家的纯母乳喂养率超过60%[4],而我国的纯母乳喂养率仅约28%[5]。母乳喂养对婴儿和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可减少产妇患糖尿病、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6],还可降低婴儿患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的风险,并可降低婴儿死亡率[7]。WHO认为,未得到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会出现较高的超重或肥胖率[2]。此外,母乳喂养不充分也会导致4~5岁的儿童产生行为问题[8]。本文对国内外母乳喂养的分类和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母乳喂养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母乳喂养的分类
1.1国际母乳喂养的分类
1.1.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母乳喂养的分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根据母乳在婴儿食物中所占的量将母乳喂养分为6种类型[9]。①纯母乳喂养:只给婴儿喂养母乳,甚至不喂水,但可以给婴儿服用滴剂和糖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药物。②几乎纯母乳喂养:指除了母乳,也可给婴儿喂食维生素、水和果汁,但喂养频率每天不超过1~2次,每次不超过1~2口。③高比例母乳喂养:指母乳占婴儿食物总量的80%及以上。④中等比例母乳喂养:指母乳占婴儿食物总量的20%~79%。⑤低比例母乳喂养:指母乳占婴儿食物总量的20%以下。⑥象征性母乳喂养:指以高度不规则的时间间隔进行最小吸吮量,且几乎不提供热量的母乳喂养。
1.1.2美国华盛顿婴幼儿喂养实践共识中的母乳喂养分类2007年,WHO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婴幼儿喂养实践共识会议上将母乳喂养分为5种类型[10]。①纯母乳喂养:婴儿仅接受母乳(包括乳母的乳汁)喂养,没有其他任何类型的牛奶或固体摄入,但可包括滴剂、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药物元素的摄入和口服补液治疗。②主要母乳喂养:婴儿喂养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但还可以接受液体(水、饮料、果汁)、滴剂或糖浆(维生素、矿物质和药物)的摄入以及口服补液治疗。③补充母乳喂养:给予婴儿部分母乳喂养和部分人工喂养,人工喂养包括牛奶、谷物或其他食物。④母乳喂养:指婴儿接受母乳(包括挤出的母乳和乳母的乳汁)和其他任何食物或液体(包括动物奶和婴儿配方奶粉)的喂养。⑤奶瓶喂养:用含有橡皮奶头或奶嘴的奶瓶给婴儿喂食任何液体(包括母乳)或半固体食物以及其他食物或液体(包括动物奶和婴儿配方奶粉)。
1.1.3根据哺乳需求度的母乳喂养分类2011年,Mannel基于循证医学提出了哺乳需求度的概念[11],可根据哺乳需求度对产妇进行护理和指导。哺乳需求度划分为3个等级[12]。Ⅰ级需求度:产妇需要基础教育和常规管理,由具备基本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照顾。Ⅱ级需求度:产妇有着更加复杂的母婴特征,包括剖宫产、母乳喂养启动延迟、新生儿产伤或者乳汁移出不佳所致的医学补给。住院期间应该由1名国际认证的哺乳顾问(international board certified lacta⁃tion consultants,IBCLC)来照顾,也可由美国注册的哺乳顾问(registered lactation consultant,RLC)来照顾,出院后应转介给1名社区的IBCLC进行早期随访。Ⅲ级需求度:产妇有乳房病理性肿胀、乳腺炎、乳房肿胀、诱导泌乳、乳房并发症(包括乳房手术和畸形)、生病或有其他部位手术指征等特征。婴儿有收治入婴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晚期早产儿、多胞胎、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先天性畸形、口腔疾患(舌系带短缩)或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亢进或减弱)和体质量下降过多(出院前体重下降幅度大于10%)等特征。产妇需要1名IBCLC进行深入、持续的跟踪护理。
1.2国内母乳喂养的分类国内关于母乳喂养分类的依据主要来自于1992年卫生部妇幼卫生司编写的《母乳喂养培训教材》,将母乳喂养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3种类型[13]。①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不喂给婴儿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②混合喂养: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可喂食其他乳类或者代乳品;③人工喂养:不给予婴儿母乳喂养,完全用其他乳类或乳品喂养。有研究将纯母乳喂养定义为只给婴儿喂母乳,而不给其他任何的液体和固体食物(包括水),但可以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和药物滴剂或糖浆[14]。
2 母乳喂养干预体系
目前,国内外针对母乳喂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方面,如产妇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母乳不足、母乳替代品的使用、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哺乳信心等[15-18],遇到上述1种或多种困难时,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的频率就会降低,甚至停止母乳喂养。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母乳喂养十分重要,现有母乳喂养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个人咨询、团体咨询、基于社区的干预、基于设施的干预等。
2.1个人咨询个人咨询包括通过上门拜访或电话支持等形式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或指导。采用个性化的咨询和健康教育,有助于解答产妇对母乳喂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困惑,促进产妇积极顺利地进入“母亲”角色,担负其责任和义务[19]。电话支持无需上门拜访就可以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教育和支持,是一种高效、方便且低成本的干预方式,并且通过日常电话联系可以尽早了解产妇所遇到的问题,也可帮助医疗保健提供者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20]。戴红霞[21]的研究结果显示,护士住院期间对围生期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在产后6周和3个月进行母乳喂养电话指导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对婴儿的喂养态度,使得其更倾向于选择母乳喂养。此外,定期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支持,可以使其获得安全感[22],进一步证明了以人为中心的积极电话支持可以促进母乳喂养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Hoddinott等[23]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促进母乳喂养团队提供的主动电话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母乳喂养。
2.2团体咨询团体咨询包括针对孕产妇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小组讨论、课堂教育等。Noh等[24]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亲戚或朋友那里获得的母乳喂养信息对产妇母乳喂养有重要促进意义。Ramani等[25]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家庭在实现最佳纯母乳喂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产妇从直系亲属那里获得纯母乳喂养的相关信息,其会更容易相信和遵循,该研究也提出必须向整个家庭提供母乳喂养咨询,而不仅仅是针对产妇个人。此外,有学者研究发现,产妇母乳喂养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配偶的心理支持、爱戴以及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26]。Bich等[27]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配偶对纯母乳喂养的态度越积极,其在产前和产后支持并参与产妇纯母乳喂养练习的积极性越高,该研究还建议在社区教育中鼓励配偶支持纯母乳喂养。另外,同伴教育在提高产妇母乳喂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意识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且能促进年轻产妇实现母乳喂养目标[28]。Lumbiganon等[29]研究发现,怀孕期间的同伴咨询、泌乳咨询和母乳喂养教育也可大大延长产妇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
2.3基于社区的干预基于社区的干预是指主要以社区为中心进行的干预,或将相关干预措施作为提高认知计划在整个社区内进行发布。社区支持资源通常遵循以下形式:①哺乳专业人员,向产妇提供临床管理方面母乳喂养的专业知识,如IBCLC;②母乳喂养顾问和教育者,向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相关支持信息,如母乳喂养机制、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及社会文化挑战等;③以志愿人员为基础的母婴支持组织,通过为产妇提供支持、鼓励、信息宣传和教育等帮助产妇实施母乳喂养,使大众更好地了解母乳喂养是婴儿和产妇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国际母乳会或美国母乳喂养组织;④社交媒体,包括促进母乳喂养团体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建议。林少虹等[30]采取产后电话随访联合社区护士上门访视干预,产妇产后泌乳量、喂养技巧得到明显改善,母乳喂养时间延长,母乳喂养率提高。此外,建立社区同伴咨询计划,通过开发社区资源鼓励和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也对提高母乳喂养率有重要促进意义。有研究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同伴支持能够有效地增加纯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国家的3~6个月大的婴儿[31]。也有研究指出[32],经过培训的社区女性志愿者组织开展基于社区的同伴咨询,能更好地促进产妇母乳喂养习惯的养成。Mosher等[33]的研究指出,社区缺乏哺乳服务会降低产妇产后3个月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因此,今后可以探索以社区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2.4基于设施的干预基于设施的干预是指在设施级别上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医院、门诊诊所和私营医疗部门,或医疗专业人员通过电话形式进行跟进。在公共部门设施中,专业医护人员提供的护理与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呈正相关[34]。有研究表明,产前护理和产后护理与纯母乳喂养率显著相关,与没有进行产前护理访问的母亲相比,至少接受过1次产前访问的产妇在产后1 h内和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率可大幅度提高,其相较于未接受过产前访问的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要高出近2倍,这可能与卫生专业人员在产前护理访问期间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和咨询有关[35]。此外,产前产后相结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剖宫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和母乳喂养满意度,改善母乳喂养行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36]。Barrera等[37]的研究表明,医院支持母乳喂养的政策越完善、实践能力越强,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越高。建议医院通过改善其生育护理实践和政策以支持母乳喂养。
3 小结
母乳作为全球公认的婴儿喂养的最佳食品,含有婴儿所需的几乎全部营养成分,母乳喂养也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起源的关键环节,对保障母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母乳喂养的分类及相关干预措施,明确了现阶段国内外对母乳喂养的分类和定义,并且在个人、团体、基于社区和设施层面的干预已有大量研究和发现。未来一方面应加强产妇及其家庭对母乳喂养正向态度的培养,鼓励母亲参加产前检查;另一方面可结合助产士的专业性和支持作用,并发挥社区作用,提高和完善社区对母乳喂养的接受、支持和完善等服务;另外,优先考虑促进支持母乳喂养的工作和公共场所设施建设,以逐步提高母乳喂养率,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