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形势下生猪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021-12-05刘宁波薛瑞林刘蓓桦

猪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猪瘟养殖场生猪

刘 雪 ,刘宁波 ,薛瑞林 ,刘蓓桦

(1.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3.北京市顺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北京 101300)

俗话说“粮猪安天下”,老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猪肉,生猪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猪肉占整个肉类产量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4%左右,是我国城乡居民不可或缺的“菜篮子”产品。生猪产业对人民生活、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各种问题越发凸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生猪养殖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1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能情况

近年生猪产能严重下滑,2019年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31 041万头和54 419万头同比下降27.5%和21.6%,为2010-2019年最低水平,猪肉产量为4 255万吨同 比 下 降21.3%,比2015年 少了 近1/3。2020年 生 猪 出 栏 同比下降3.2%,猪肉产量同比下降3.3%,但是年末生猪存栏比上年末增长31.0%,并且我国生猪出栏量在2020年8月份后开始明显增长。

2021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产能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猪肉产量增长38%;生猪存栏是43 764万头,同比增长18.2%;生猪出栏达到49 193万头,同比增长35.9%,生猪存栏和出栏基本恢复到以往正常水平。

1.2 价格变化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4个猪周期,第四轮猪周期始于2018年5月,此次猪周期涨跌速度快,波幅巨大,影响因素极其复杂。2019年和2020年两年生猪产能的持续下跌,猪肉价格涨幅巨大。复杂的形势使一些养殖散户相继退出,大量资本进入养猪行业,形成大规模养殖的局面,通过短短一年时间,将高达60多元1千克的猪肉,恢复到20多元1千克。2021年上半年猪价从年初的36.39元/kg跌至6月 中 旬 的12.58元/kg,在7月上旬回升至15.97元/kg后起伏震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

2 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非洲猪瘟与新冠疫情的双重挑战

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在我国多地暴发,疫情蔓延迅速,生猪存栏量不断下降,无论是散户还是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场都遭受巨大损失。生猪产业因此遭到沉重打击,损失惨重。经过政府的协同配合、多措并举,至2019年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2020年初正处在恢复期的生猪产业遭遇了新冠肺炎的再次打击,生猪复养效率降低。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很好地控制了新冠疫情,但仍然对生猪产业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阻碍了生猪销售、饲料运输、仔猪补栏;影响新建和改扩建养猪场及防疫、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的进程。现如今非洲猪瘟疫病风险长期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给生猪产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严格的要求。

2.2 投机资本的急速涌入和快速撤离

非洲猪瘟疫情后,国家为了保供稳价和稳定生猪生产提供了政策支持,另外在生猪价格上涨的刺激下,大量资本涌入生猪行业。资本的进入有利于生猪产业的发展,加速行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实现了市场的优胜劣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有的资本把生猪养殖作为圈钱的工具,将资本风投的运作模式运用到生猪养殖,不切实际地大肆宣扬炒作,忽视了生猪养殖的自身规律,导致生猪行业发展盲目。投机资本逐利而来,当猪肉市场供过于求,盈利减少或者暂时亏本、无利可图时,将减少投资甚至出清退市,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加剧了生猪养殖规模化的进程,这使得一些防疫能力低下、风险承担能力弱的散户退出市场,严重影响了散户的积极性和信心。资本的急速涌入和快速撤离,加快“猪周期”的发生,加剧了波动的幅度,将给猪肉价格带来巨大的震荡,影响了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平稳性。

2.3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薄弱

我国生猪繁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核心规模群小、区域间联系松散,也就是“小而散”的问题。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企业普遍存在研发薄弱的问题,科研院所仍旧担任重要角色,但科研院所以国家目标和计划为主,且存在科研成果不能及时与市场对接,产研分离的现象。另外我国从事生猪良种繁育的企业开放程度低、育种技术创新不足,有参与积极性不高,上传数据不真实、不及时,测定方式不规范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种质资源浪费和获取知识成本较高的现状。此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各环节未能形成紧密的纵向关系,种猪企业与养殖场的联系不紧密,导致养殖场不能及时准确地将猪的性能及时反映给种猪企业,以便其调整育种改良方案。上述问题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约束,一方面良种繁育体系薄弱致使生猪体质虚弱,面对病毒的抵抗力低下,难以抵挡大规模疫病的暴发;另一方面良种缺乏使出栏的生猪肉质差、体格小,导致我国生猪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2.4 环境政策不尽合理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养殖规模过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2016年原农业部出台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后,各省紧跟政策划定限养区和禁养区。不少区域为求政绩,加大政策力度,简单粗暴大幅度禁养限养,搞一刀切式无差别的行政命令式监管政策,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在法律法规未限制的限养区和禁养区,大量养殖场遭到拆除,而新建猪场因为环保规定苛刻,审批时间长、审核难度大,因此出现了“无猪区” “无猪县”。根据布瑞克农业数据库数据,仅2017年9-12月,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同比下降幅度都超过了5%,生猪月度存栏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了6%,形成生猪供给短缺,影响生猪稳产保供。

2.5 生猪产业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

生猪养殖的有序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有些地区未对生猪养殖用地进行规划,这使得生猪养殖用地取得合法的手续非常困难。面对严峻的疫情,没有充足的土地来建设消毒清洗的设施;同时随着环保政策的深入实施,没有充足的土地来建设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相关设施,这些都将影响生猪企业的发展和科学利用生猪养殖用地。

我国生猪的存栏量南方显著高于北方,在非洲猪瘟暴发前“南猪北运”的现象比较普遍。非洲猪瘟暴发后2018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调运监管的通知》,禁止活猪跨省运输,以此控制疫情跨区域传播。政策有效地降低了疫情的扩散,但也暴露了我国生猪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生猪主产区与消费区具有分离性,这导致主产区的生猪出栏过剩,消费区却供应不足,使生猪市场产生波动。2016年原农业部出台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保持总量稳定,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合理承载,推动绿色发展。根据各省市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调整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促进各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适度发展区的协调发展,但未能依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进行划分。

3 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3.1 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力度

首先,政府应当帮助中小型养殖场构建生物防疫体系,完善生物隔离、洗消设施、高温加压消毒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其次,以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为契机,对在生产一线的养殖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培训,拓宽防疫人员来源渠道,加大防疫人员的队伍,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最后,加大对疫病监测工作的力度,把关生猪调运的各个环节,对生猪运输、屠宰加工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疫情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保证每个地区的非洲猪瘟疫情能够得到防控和妥善处置。

3.2 严格投机资本进出,加强培养规范企业

政府应强化对生猪投资的监管,控制资本的盲目涌入,防止没有专业能力、责任缺失的投机资本进入生猪养殖业。对进入的资本进行严格的资金审查,防止因后续资金不足造成工程烂尾,浪费公共资源。对于上市养殖企业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企业利用资本运作的手段虚拟炒作,恶意推高行情。对于资金雄厚、社会信用好、懂专业的企业进入生猪规模养殖行业,进行政策支持。入行的资本应该树立大局意识,市场猪肉的稳定供给这不仅仅是企业的盈亏问题,更是稳定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业者应该承担起为行业的发展做贡献和保障市场供应的责任。同时政府应该适当引导和鼓励中小散户,使其发挥稳定产业基础的作用。

3.3 重视良种培育,加快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

生猪产业要强,种业必须首先强,猪的良种繁育相当于“猪芯片”。我国生猪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面临深刻变化,应当坚持立足国内自主创新,做大做优生猪种业,加快推动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遗传资源的潜力巨大,应该发掘优异猪基因,开发拥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种猪。支持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建立,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一流的良种繁育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推广先进的生猪育种技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提升科研创新和良种繁育能力。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合力促进生猪种业合理健康发展。

3.4 完善环保政策,促进绿色环保发展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各地政府应该稳定生猪养殖场的规模,坚决杜绝发生“一刀切”和“一禁了之”的现象,对关闭拆除的生猪养殖场,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支持异地重建,解决生猪养殖企业的用地难题,适当简化审批流程。规范限养区和禁养区的划分和管理,禁止各地区私自“加码”。环保政策推进了我国生猪产业转型,淘汰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向绿色环保发展,在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能够兼顾绿色环保。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扶持资金,来鼓励大众参与环境监督,加快绿色生产技术和粪污处理技术的创新,对生猪养殖企业要求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承担起社会责任。

3.5 合理规划生猪产业布局

各地政府应该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了解当地规模养殖场、中小散户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养殖用地规划,保障生猪养殖业用地。生猪产业布局需要国家和政府多部门协同配合,从宏观的角度制定好一定时间段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各省、市应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和发展状况,优化政策细则,制定切合本地的发展规划,同时督促各级部门严格落实,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猜你喜欢

猪瘟养殖场生猪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多国发生猪瘟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