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塔阔金矿区构造特征及矿体成因浅析

2021-12-05赵永勋

新疆有色金属 2021年6期
关键词:糜棱岩布特产状

赵永勋

(乌鲁木齐西部瑞泽矿业技术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00)

1 区域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海西期弧后海盆地快速拉张环境,构造位置位于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扎依尔-达尔布特复向斜东段南翼。

1.1 褶皱构造

区域褶皱构造受多次构造变动,均被改造或破坏,已经见不到一个较为完整的褶皱形态。只有经过构造恢复,才能识别。总的来说,褶皱多属紧密褶皱,部分为同斜褶曲;轴向受东西向、北东向和旋卷构造型式的控制,在不同的断块间有其各自的表现形式。主要型式有北东向构造型式、东西向构造型式及旋卷构造型式。

1.2 断裂

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共生的节理和近东西向区域性片理也遍布全区。依据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可将区域断裂构造划分为压性、压扭性、扭性、张扭性四种类型,其中以压性、压扭性断裂最为发育,且规模最大。

(1)达拉布特断裂

该断裂是区域内规模最大的断裂及区域上的大断裂之一。断裂带呈北东—南西向贯穿区域东南部,并延出工区,区内延伸长度约14公里;断裂带由一组斜列排布的断裂组成,形成了宽度达数百米的断陷带;带内严格控制了库吉尔台组的展布,并使该地层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其褶皱轴线与达拉布特断裂带形成10°~15°的交角。断陷带常形成宽阔的谷地,南东盘断层陡崖或三角面较为明显,而北西盘相对较为平缓。带内及两侧地层极为破碎,片理十分发育,片理产状与断裂面常具一定交角;破裂带内常见有石英、方解石细脉,沿片理带分布,并见有再次挤压破碎的现象,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压扁状岩块;坚硬的岩石常见有挤压透镜体呈斜列状排布;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硅化、碳酸盐化、糜棱岩化及褪色现象。断裂带两侧地层揉皱极为强烈,羽状断裂或裂隙也较为发育,并具明显的牵引现象,西北盘地层和断裂均有向北弯曲之趋势。

(2)苏吾克萨依断裂

该断裂位于区域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属区域性断裂,规模较大,区内出露31.5公里;向西延出区外,东部被达拉布特断裂所截,局部有向北弯曲的牵引现象。断层线东段较平直;西段呈舒缓弯曲状、并被阔尔萨依断裂错断,断距约有2公里左右,且具有明显的牵引现象。断裂所经之处,地貌上构成直线性深切沟谷;北坡地形较缓,南盘坡地陡立、断层三角面或连续或斜列排成一线。断裂结构面倾向总体向北,倾角有一定变化,由54°~74°不等;南盘相对下降,北盘相对上升,为压性并兼一定扭性的逆冲断层;因而使恰勒尕依乌增复式背斜南冀地层有较大缺失。形成的断裂破碎带宽150~200米不等,破碎带内岩石强烈破碎;中部见有数厘米至数米的糜棱岩化碎裂岩带,呈黄绿色、褐红色半胶结或未胶结的粉粒状,局部见未固结的粉末状断层泥;挤压片理发育,片理带宽约30~80米,自中心向边部有由强到弱的分带性变化,片理产状与断裂带一致,片理带中岩石具明显的褪色现象,并伴有较多的与片理方向基本一致的挤压透镜体。

(3)塔斯阔腊断裂

该断裂位于区域中部,呈东西向展布,横贯全区、与苏吾克萨依断裂平行;东部微有向北弯曲的趋势,西段被喀腊朔克断裂切错,断距约200余米;在区内延长约有40余公里,东、西均延出区外。它对地层和构造型式的展布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有部分花岗岩体也受其控制,因而形成了沿断裂带分布的特征。断裂结构面呈舒缓波状,总体北倾,倾角变化较大,常在54°~76°之间;南盘相对下降、北盘相对上升,并有一定的平移,形成了压性兼一定扭性的逆冲断层,因而两盘地层出现重复或缺失现象。断裂所经之处,地貌上形成低洼谷地,北盘地势较缓、南盘坡地势陡直,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呈直线状排布:形成的断裂破碎带宽在150~200米,带内岩石强烈破碎、挤压片理发育,中部见有15米左右的断续相连的糜棱岩化碎裂岩带,片理产状与破碎带基本一致;硅质岩、硅质粉砂岩常形成挤压透镜体沿破碎带分布,呈平行或近于平行排布,局部呈雁形排列;具较强烈的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等蚀变现象,糜棱岩化及褪色现象也很明显,部分地段或旁侧的次级断裂中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也较为强烈,个别地段还有毒砂化等矿化现象;断裂带内或两侧常见有石英、方解石细脉沿裂隙贯入,并有多期活动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出石英脉相互穿切、糜棱岩化带相互切割、毒砂或黄铁矿等呈脉状分布并相互切穿。断裂两侧地层发生强烈揉皱,产状极为紊乱。

2 矿区构造

主要以断裂为主,区内主要构造有7条。

(1)东西向次级构造(F1):位于南部,陡壁断崖为地貌特征。断层呈波状弯曲,在矿区内出露近3.1千米,向两侧延出矿区外,总体走向85°,南倾67°~69°。

(2)东西向次级构造(F2):位于南部,陡壁断崖为地貌特征。断层呈波状弯曲,在矿区内出露近3.4千米,向两侧延出矿区外,总体走向78°,南倾67°~69°,具有压扭性特征,两侧岩层节理发育。

(3)北西-西向次级构造(F3):位于东南部,地貌以线状流水沟系、陡壁断崖为地貌特征。断层呈波状弯曲,在矿区内出露近3.4千米,东部被F1断层截断,向两侧延出矿区外,总体走向134°,南倾67°~69°,局部北东倾,具有压扭性特征,两侧岩层节理发育。

(4)北西-西向断层(F4):位于中部,该断层横贯矿区,向两侧延伸出图外,规模较大。断层总体走向120°,西部北倾 68°~88°,断层在东部被 F6断层截断。该断层地貌上以线形沟系为特征。断层经过两侧岩石片理、裂隙发育,并伴有钾化、碳酸岩化、硅化等热液蚀变。

(5)东西向次级构造(F5):位于北部,地貌以负地形为主要特征。断层呈波状弯曲,在矿区内出露近1.3千米,总体走向110°,南倾75°~85°。断层经过两侧岩石片理、裂隙发育,并伴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矿化。

(6)南北向次级构造(F6):位于中东部,地貌以线状流水沟系为特征,是矿区最大的流水沟系。在矿区内长2.5千米,向北延出矿区,总体走向175°,西倾51°~88°。断层经过两侧岩石裂隙发育、糜棱岩化较强。

(7)东西向次级构造(F14):位于北部,地貌以线状流水沟系为特征。断层呈波状弯曲,在矿区内出露近3.2千米,向两侧延出矿区外,总体走向80°~90°,南倾,倾角77°~79°。

3 构造与矿区矿体的关系

区域性大断裂达拉布特、苏吾克萨依断裂、塔斯阔腊断裂,形成的以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分布,为金矿化的富集创造了良好通道,具有导矿构造的性质;而次级断裂如Ⅰ号、Ⅱ号断裂则控制着金矿床和矿体的产出方式与展布,为导矿构造或容矿构造。

受矿区内主要断裂达拉布特所形成的次级构造的影响,在矿区内形成三条构造蚀变带,构造特征明显,呈近似平行分布于矿区。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带内。构造蚀变带编号分别为SP1、SP2、SP3。构造蚀变带内岩石糜棱岩化较强,褐铁矿化、黄铁矿较浅。其中褐铁矿多呈薄层状分布。具体特征如下:

(1)SP1构造蚀变带位于矿区南部,该蚀变带长约900米,宽2~3米,倾向为南倾,产状为190°~201°∠75°~80°。该蚀变带严格受区内次级构造控制。

(2)SP2构造蚀变带位于矿区北部,该蚀变带长约200米,宽约1~2米,倾向南倾,产状为180°~190°∠70°~80°。

(3)SP3构造蚀变带位于矿区东南部,该蚀变带长约240米,宽约1~2米,倾向为南倾,产状为195°~205°∠76°~80°。

猜你喜欢

糜棱岩布特产状
浅谈三维地质建模对找矿预测的指导意义
——以广东河台金矿田外围找矿为例
粤西河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简析
浅谈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三点解析法”估算地质体产状及应用
苹果树农场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山坑石墨矿中的应用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糜棱岩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布特太太的纸彩带
探讨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