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探析
2021-12-05刘超平陈田贵林秀英
刘超平,陈田贵,林秀英
(1.广西柳州市鹿寨县江口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柳州545621;2.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寨沙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柳州 545604;)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水稻种植过程中受到一定恶劣的自然天气的影响,导致水稻田的建设难以满足培养更优质水稻品种的需求,水稻生长缓慢且籽粒不饱满,无论是水稻种植技术改进还是水稻田间管理均存在困难。因此需要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科学的方式提升水稻的田间管理水平。
1 水稻种植技术
1.1 选种
要确保水稻种植的质量首先需要确保水稻选种工作,在选种过程中要将抗寒、抗碱、抗病作为筛选标准,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的出苗率、成活率、生产率等,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的粮食市场供应需求,还有助于水稻田的后期管理工作[1]。
在确定合适的水稻种子以后需要进行搅拌,通过搅拌的方式提升水稻种子抗病虫的能力与生命力,一系列工作做好以后开始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最后注意妥善保存。
1.2 整地
现阶段农业整地已经实现机械化,水稻田整地主要包括粗耕、细整、盖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土地的种植环境,整地工作完成以后即可开始全面播种,结合稻田实际情况选择机械播种、人工播种,并且在播种的过程中掌控稻苗的间距,良好的间距有助于稻苗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在水稻整个生长周期内都定期进行除草,确保水稻生长具有充足的养分[2]。
1.3 播种
清明节以后即可进行播种,播种过程中需要注意冷浸、冷尾加速、温播的基本原则,这样可以确保出苗速度更快、分布更加均匀、种子不易腐烂。近些年气候变化异常,南方春季也较为寒冷不适合室外育苗,因此南方可以模仿北方将育苗工作在温室大棚中进行,现阶段常用的大棚类型有围裙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具体大棚类型选择需要结合环境的综合情况,其中全封闭式大棚因为作业强度过大造成通风不良,冷风会直接吹到水稻苗上从而难以控制大棚温度。
不同的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的耐寒性,水稻疾病以寒地水稻病害为主,稻瘟病发生以后会导致水稻减产40%,严重时会导致水稻绝产[3]。
种子进一步筛选工作完成后选择在晴天将种子平放在3~5 cm的薄层,不断翻动种子接受太阳直射1-2 d,日落以后需要对种子进行整齐处理,随后将种子放在盐水中浸泡,盐水比例控制在1∶13,将最终筛选出的优质种子使用清水清洗两次。
播种时需要确保白天气温稳定在5~6℃时进行,第一、二积温带在清明过后即可开始播种,如果选择人工播种的方式播种量需要确保250~300 g/m2,机器播种播种量需要确保100~125 g/m2。
1.4 控苗优化
水稻种植期间,许多意外因素会对育苗工作造成影响,造成水稻质量下降。南方水稻种植通常在育苗过程中会出现无效分蘖,这样一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肥料、增加水稻感染病虫害几率。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优化控苗技术,并结合实际种植情况制定方案予以适当创新,全面提升水稻种植效率与质量。
2 中后期田间管理
2.1 水肥管理
开展水肥管理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做好搁田控苗,通过搁田控苗改善田间环境,有效避免秧苗出现无效分蘖,保证水稻植株的生长规模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与此同时水稻植株的碳代谢、抗倒伏性能均得到增强。
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有时水稻田的状态并不理想,营养水平难以确保水稻健康生长,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将搁田控苗工作适当推迟,而在水稻田状态较好的情况下需要适当提前搁田控苗,通常选择将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高产稻穗数量的85%作为作业时间点,并提前停止灌溉同时适当重搁[4]。水稻种植人员需要准确把握搁田控苗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确保水稻田土壤维持在最佳状态,这时可以清晰看到水稻发出白色的新根且稻株叶片全部挺起,叶片颜色呈现淡黄色,高峰苗控制在以高产理想穗数的1.3倍为标准,而改用抛秧、机插、直播栽培技术可以将这一数值控制在1.4倍。
搁田控苗结束以后需要及时进行复水,截止时间以收获期前一周为标准,定期湿润灌溉以达到3 cm浅水层作为标准[5]。待水稻田水层退去,2 dm深度的搁田在无积水状态下再构建浅水层,如此多次灌溉状态下,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节约水量约30%。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将施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首先需要细致观察田脚的宽窄,对于较宽的田脚就需要在水稻幼苗变黑的情况下降低肥料使用量;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态势,如果水稻幼苗叶片挺直、叶片呈现黄色就需要适当增加基肥;明确水稻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恰逢阴雨天气水稻幼苗相关生理功能水平下降,因此需要适当降低施肥量,而在晴天时水稻幼苗的生理功能增强则需要适当增加施肥量[6]。水稻幼苗穗肥期要将施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主要以氮肥、钾肥为主,其中氮肥20%、钾肥80%。
2.2 茎叶管理
饱满的水稻籽粒主要是水稻抽穗以后在光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为了使水稻籽粒更加饱满需要在栽培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利用光合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有机物的进一步生产与累积[7]。水稻有机物的不断累积是实现水稻高产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确保水稻的绿叶覆盖面积,确保水稻叶片可以具备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并且这也是满足水稻科学有效种植最基本的条件。倘若将水稻种植的目标控制在9 000 kg/hm2,此时在水稻灌浆阶段水稻的绿叶覆盖系数需要达到6,水稻黄熟期系数需要大于4。
为了进一步达到预期生产目标就需要避免水稻出现茎叶早衰的情况,通过及时补充肥料来维持水稻植株的生命力,最大限度上确保水稻叶片保持充足的活力,水稻抽穗以后其根系的吸收能力会显著下降,在水稻灌浆结实期水稻茎叶借助经脉将部分营养物质向稻谷传输,不过此时很容易出现氮供应不足的情况,影响水稻对氮元素的吸收。为了最大限度上确保稻谷可以有效吸收氮元素,此时水稻谷粒会消耗一部分叶鞘、叶片当中存在的氮,这样一来叶片就会缺氮,最终引发叶片枯黄死亡。
施肥过程中需要给水稻及时地补充氮元素确保水稻可以及时进行光合作用,水稻种植期间如果存在早衰倾向需要给水稻及时补充肥料,并且以喷雾作为补充肥料的主要方式,将肥料喷雾浓度控制在3%,通常会选择使用0.4%磷酸二氢钾、1%尿素按照1∶3混合配制[8]。
在水稻生长后期需要确保整个水稻田保持干湿状态,结合天气变化情况确定最后的断水时间,断水过早会影响水稻结实率与粒重,通常将断水期选择在收割前一周。
2.3 病虫害防治
2.3.1 恶苗病
(1)症状:恶苗病民间俗称公稻子,在水稻秧苗期主要表现为徒长,叶片、叶鞘又窄又长并且呈现淡绿色,秧苗节中间明显伸长并已经超出叶鞘,下部茎节出现不定根并且根部发育状况不良的现象,将水稻茎部剖开后可以发现蛛丝状菌丝体,并在后期茎秆开始逐渐腐朽,被感染植株可以不抽穗或者提前抽穗,但是水稻籽粒偏小并且不结实。
(2)防治技术: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一种专门针对恶苗病的栽培方式,因此现阶段防治恶苗病的主要方式是在正式播种以前选择种子包衣的方式,从而在根源上防治恶苗病发生;构建无病繁育田,即在水稻田当中发现发病秧苗就第一时间拔除防止传染,配合收割以后的秸秆秋耕、深翻作业方式将染病水稻植株彻底去除;现阶段并没有针对性治疗恶苗病的药物,氤烯菌酯是目前治疗恶苗病最有效的药物,将25%的氤烯菌酯稀释2 000~3 000倍浸泡水稻种子,恒温控制在11~12℃,持续浸泡5-7 d。
2.3.2 立枯病
(1)症状:立枯病最容易发生于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这种情况下土壤当中存在的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会侵蚀幼苗,导致幼苗发生立枯病。三叶期以后是水稻发生立枯病的主要时间,感染立枯病以后的水稻秧苗叶尖不吐水、叶片卷曲、茎基部和心叶逐渐枯黄,根部黄褐色,且苗与种谷易分离[9]。
(2)防治技术:使用 77.2%、2~3 kg·100 m-2的固体硫酸对床土进行调酸和消毒,将筛细土搅拌后均匀撒在土床表面,将苗床pH控制在4.5~5.5,调酸5 h以后再进行消毒,使用 30%、1.5~2 mL·m2,稀释 5~10 kg·100 m2的瑞苗青喷洒在苗床,与此同时也需要对盘土进行消毒。
在水稻1.5-2.5叶期需要喷洒32%、100~200·100 m-2的甲霜灵·噁霉灵,稀释到 12 kg·1000 m-2。
2.3.3 潜叶蝇
(1)症状:作为一种常见的水稻害虫,潜叶蝇常见于水稻返青期、分蘖期,幼虫会将叶片表面破坏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条斑,严重影响水稻返青与分蘖,甚至会造成水稻叶片枯萎最终死亡[10]。
(2)防治技术:清理杂草是一种保守的防治方式,当出现潜叶蝇危害以后就需要将药剂防治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需要在水稻3.1-3.5叶期在水稻叶面喷洒70%、6 g·100 m-2、稀释4 L·100 m-2的艾美乐水分散剂,在4.5-5.5叶期喷洒70%、6 g·667 m-2、稀释 15 L·667 m-2的艾美乐水分散剂。
2.3.4 螟蛉虫
(1)症状:螟蛉虫属于多食型害虫,除了水稻以外螟蛉虫凭借强大的生存能力可以寄生在200多种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当中,其中水稻、高粱是主要的寄生作物。高产水稻具有相对较大的耕种面积,稻田中大量未燃烧的稻草也成为了这类害虫的主要寄生对象,螟蛉虫虫卵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存活。
稻田早期是越冬螟蛉成虫产卵的最佳选择位置,虫卵孵化以后,刚刚出生的蠕虫会将水稻幼苗的鞘破坏,进而引发水稻瘟病。水稻瘟病的主要危害期:第一代、第二代螟蛉虫在5月上旬和下旬出现,5月下旬至6月恰逢风雨时节,对正处于孕穗期、灌浆期的早稻也会造成危害;6月上旬至7月上旬也是螟蛉虫的主要存活时间,此时螟蛉虫对水稻种植造成的影响是最严重的。
(2)防治技术:对螟蛉虫的有效控制,鉴于螟蛉虫属于水稻的主要害虫,需要从螟蛉虫幼虫预防工作开始对螟蛉虫进行控制。水稻种植期间种植者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茎的检查力度以及进一步改良相应方式。
水稻种植期间如果出现螟蛉虫,需要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并消灭,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幼虫不会进一步成长为成虫并造成进一步严重损害。强化对稻田秸秆的处理,如果秸秆没有处理干净,此时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秸秆的检查。结合成虫避光特性,借助聚光灯诱杀成虫。如果螟蛉虫产生于病虫害早期,可以选择在30 g和25 kg的细土中均匀撒布密度为每亩98%的巴丹粉,以此来抑制螟蛉虫的进一步生长。
3 结束语
实现水稻高产需要从种植、田间管理两方面出发,水稻种植全周期需要确保每一个环节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水稻种植还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以确保水稻健康生长,避免水稻缺乏营养、受到病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