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至第4期总 目 录

2021-12-05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探析美学音乐

音乐批评

永远的“宝贝”——纪念恩师陈蓉蓉先生逝世十周年

张 伟(1.5)

观念的影响 历史的焦虑——卡尔·达尔豪斯《绝对音乐观念》的研究理路

刘丹霓(1.12)

评阿巴特和帕克的《歌剧史》兼谈歌剧史书写的方法论问题

李栋全(1.25)

追求卓越 不懈攀登——胡琴表演艺术家宋飞的成功之道

宋国生(2.19)

《惊蛰》中的音乐语言及音色音响评析

关于“新歌剧”问题的讨论

刘 青(2.34)

我“思”之“思”——从“媒介环境论”角度对西方音乐理性化的反思

方 伟(2.50)

结构对位的诗意栖息——贾达群音乐人生的明言批评

明 言(3.5)

《黄河大合唱》创作成功的必然性研究

程兴旺(3.14)

音乐学分析的跨学科研究效度探讨——以刘志丹题材革命历史民歌为例

邱桂香(3.26)

双胡琴协奏曲《楚颂》的“叙事”方法及其意义

金 萾(3.38)

批评人才培养与实践操作问题试探——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学科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之二)

明 言(4.20)

调和中西 音画同步——试论留法音乐家李树化的新音乐创作观

罗钢芹 李 君(4.29)

天籁爽声 深邃恢弘——刘德海琵琶音乐创作探析

傅利民(4.41)

暮景之下的“新世界”——评《晚景与勃拉姆斯:维也纳自由主义黄昏中的音乐与文化》

王梓路(4.47)

作曲技术理论

陈怡钢琴协奏曲《四灵》的和声语言特色

刘文平(1.33)

构筑在时间中的空间——彼得·艾特沃施小提琴协奏曲《七》研究

王姿肖(1.49)

杜蒂耶晚期作品《神秘的瞬间》的音乐分析——兼论该作在其创作轨迹中的偏离性

刘 鹏(1.66)

从“音乐要素的组织方式”探究梅西安《钢琴前奏曲》

蔡 晴(2.101)

库塔克作品中多元素材的综合——从《木管五重奏》(Op.2)看其“微型片段”的体现及其特征

王 鹏(3.77)

集合复合型结构与集合类属性质的双重分析效能验证——以威伯恩《六首音乐小品》第二乐章为例

唐 荣(3.90)

融百家之长,立和声新解——评理查德·科恩《无畏的和谐:半音化与三和弦的第二属性》

梁梓恒(3.101)

中国室内歌剧音乐—戏剧结构研究——以《狂人日记》《赌命》《画皮》为例

付 莉(4.55)

“原点”创作思维控制下的时空建构——库尔塔格《墓碑》第二乐章创作研究

黄 巧(4.71)

音乐美学

从“鱼山梵呗”看华夏早期佛教音乐中的审美风格

史一良(1.87)

晏几道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陈音璇(1.97)

从《理惑论》看东汉末至三国佛教音乐美学思想

史一良(2.78)

斯特拉文斯基关于“秩序”的美学阐释与创作实践

苏 哲(2.88)

以“凝重古拙”为美——张先的词乐美学

智凯聪(4.84)

王阳明乐教思想探析

张小雨(4.95)

音乐史学

周淑安选编《模范歌曲集——第一集舒伯脱》研究

段 蕾(1.106)

从《聂耳日记》看外籍小提琴老师普杜什卡对其影响

王 晗(1.115)

天津音乐学院的发展历程(1958—1988)

王士达、徐荣坤执笔;院史编委会集体讨论(2.5)

我所经历的有关中央音乐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几件大事

王次炤(4.5)

舞蹈理论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栗 烨(1.121)

音乐翻译

论音乐听众的行为类型

[德]阿多诺(著),谢锺浩,洛 秦(译)(2.58)

历史的衰落与当下的成功——美国教育体制中音乐学院曲折的发展轨迹

詹姆斯·甘德烈,孙佳怡(译)(2.73)

论今日之和声

[德]约翰内斯·门克,钱慎瀛(译)(4.112)

音乐表演

古筝教学用语的形象化阐释及其实践

杨 红(2.110)

学术资讯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实录

(2.121)

传统音乐

从明末清初古琴曲探索苦音的特性与形成

谢俊仁(3.46)

“弦索十三套”三弦谱《普庵咒》曲牌初探

高艺真(3.58)

论闽台南音与南音戏音乐的关系

曾宪林(3.69)

认知民族音乐学视域下的民间锣鼓乐形态分析——以山西省河津丧葬锣鼓节奏构成模式为例

杨高鸽(4.103)

其 他

音乐文学的含义及其范围

张建华(3.113)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至第4期总目录

方海燕(4.127)

猜你喜欢

探析美学音乐
盘中的意式美学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CFG桩在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音乐
“妆”饰美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