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发展策略探究
2021-12-05杨宇
杨 宇
贵州农业发展策略探究
杨宇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农业发展对于贵州省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十三五”时期贵州农业发展,判断贵州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指出了贵州农业存在高增长与低总量、小农户与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化发展与产业化发展基础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贵州进农业发展的策略,如加快构建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探索“贵州路径”。
农业;贵州;对策
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乡村振兴能否实现,需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着手[1],同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2]。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不断趋于科学化、多元化[3]。贵州省农业现代化进程阻力较大,省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以山地为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贵州农业发展要以现代高效山地特色农业为抓手,同时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4]。
1 “十三五”贵州的农业发展
1.1 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贵州以农业发展为抓手,产业兴旺为关键,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脱贫。仅2018年,农村产业发展带动204 万农户788.2 万人,实现户均增收1.01 万元,其中通过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五大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45.5 万户160.8 万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60.84%,户均增收8 296 元;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 386.87 元增加到2020年的1 1642 元,增长57.6%;全省贫困人口从2015年年底的493 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55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4%下降到2018年年底的4.3%,再到2020年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减贫人数居全国前列,为国家减贫事业贡献了贵州力量。
1.2 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农业产业
“十三五”期间,贵州通过调减低效农产品,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仅2018年,贵州省农业增加值增长就达到6.8%,为近五年来最快。粮经比从2017年的38∶62调整到2018年的35∶65。重点发展“5+12”优势特色产业,其中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业五大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规模生产基地由2017年的3 016 个增加到2018年的4 208 个,增长39.5%。12个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茶叶、辣椒、火龙果、薏仁、刺梨等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蓝莓种植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四位,蔬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七位,逐步形成一批基地和主产区,初步建成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特别是珠三角市场的“菜篮子”基地,农产品的规模和产能进一步提升,具有山地特色的优势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
1.3 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综合生产
通过提升技术和机械化水平,贵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切实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发展方式正在从传统低效分散方式向现代高效集约方式转变。与“十二五”时期相比,2016年—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8 378.18 亿元,年均增速为8.9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1 456.26 亿元,年均增速8.09%,发展势头良好。农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2019年,农机总动力达到2 962.71 万千瓦,是2015年的1.15 倍;划定全省1 725 个500 亩以上坝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从2016年的410 个增长到2018年的464 个;茅台镇、青岩镇等15 个镇被列入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全省中国特色小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二。
表1“十三五”以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情况表
类别绝对数累计/亿元构成/%2011年—2015年2016年—2020年2011年—2015年2016年—2020年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 122.2718 378.18100100 其中:农业5 611.7511 571.8261.563.0 林业408.041 246.24.56.8 畜牧业2 520.674 377.8627.623.8 渔业189.32302.392.11.6 农林牧渔服务业392.49879.914.34.8
资料来源:贵州省统计局。
1.4 要素聚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潜力
贵州通过引导人才、资金等向农业农村聚集,产生一定聚集效应,使农业农村发展呈现质的飞跃。一是加快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充实基层党建队伍,推动人才要素聚集。到2018年年底,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2 438 个,其中国家级合作社209 家,省级以上示范社有343 家,市级示范社661 家,县级1 278 家,村级集体经济突破5 万元的村有11 472 个,占85.29%,其中100 万元以上的村1 646 个。二是加大财政和金融资金扶持,推动资金要素聚集。坚持“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原则,对纳入统筹整合的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17 项涉农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的分配方式切块下达到县,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将培训服务作为推动要素聚集的新载体进行夯实。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扎实开展服务培训,已累计组织2 万余名农业专家分赴全省88 个县(市、区)的500多个乡镇开展“订单服务”和“集中会诊”,受益群众近百万人。
2 贵州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高增长与低总量的问题
“十三五”以来,贵州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从纵向看,以2018年为例,贵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19%,居全国第18位,处于中等水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3.4%;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从横向看,2016年—2020年,由于农村产业发展的纵深推进,贵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虽远高于云南、广西水平,但是总产值和增加值均低于云南、广西,发展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小农户与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
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确实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农业产业形成具有特殊性、稳定性、持久性,加上传统生活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影响,自然经济原始惯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以小农户生产为主的产业发展现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农户和规模化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小农户是农业生产主要经营主体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
2.3 现代化发展与产业发展基础不足的问题
农业产业现代化是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尽管当前贵州的产业现代化进程有所突破,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较多。一是由于全省集中连片土地少,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足,导致农田机耕道、生产便道、运输干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机械使用率低。2019年贵州主要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 962.71 万千瓦,低于周边省份主要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远低于全国水平;同时,与云南、广西等周边省市相比,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水库总库容量不高,农业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严重。二是农业科研转型服务产业发展的步伐滞后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食用菌、特色杂粮等经济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绿色高效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2019年贵州农业科技贡献率远低于全国水平,制约了产业裂变式倍增发展。三是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滞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与农业生产规模不协调、不匹配,带动能力不够突出,体现在农产品与加工产值的比值较低,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49%,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以上。
3 “十四五”推进农业发展的策略
3.1 加快构建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以划区域、强优势、延链条为重点,围绕“六大特色发展区”和“12+N”特色产业,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条来拓展产业幅、提升附加值,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尽快构建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推动贵州农业向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业态发展,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3.2 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产业与各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不同类型农业产业链延伸整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推动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竞争,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实现农业产业融合成效凸显,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显著提高,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村新业态不断巩固。
3.3 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
以深化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为基础,推动农村电商在省市县乡网点的全面铺开,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开设地方特色馆,开展贵州绿色食品推介活动和网络促销;培育和发展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国内外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辐射带动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批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农业服务业企业。
[1]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49-55.
[2]华中昱,林万龙.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状况分析——基于甘肃、贵州及安徽3省的6个贫困县调查[J].农村经济,2016(9):66-71.
[3]蒋永穆,卢洋,张晓磊.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演进特征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9(8):9-18,113.
[4]曹慧,郭永田,刘景景,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1-36,131.
F592
A
2095-1205(2021)08-145-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8.69
杨宇(1995- ),男,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