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从习惯开始
——论中小学毛笔书法学习习惯的养成
2021-12-05河北雄安新区雄县昝岗镇中学姚海通
河北雄安新区雄县昝岗镇中学 姚海通
什么是习惯?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他指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据此分析,习惯成自然,习惯就要通过长期的培养而使之形成一种自然的反射性行为。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纲要》中提到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当拿起笔的时候,就要心无旁骛地去练习书写,这就是学生提笔后的自然反射性行为,是自动化地去进行的行为,是书法学习的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大大增加学习的自主性。
习惯的养成往往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的。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书写时,要做什么?怎么去做?怎样做好?一些方方面面基本性的细节,都可以做为习惯来养成,学习习惯始终贯穿于学习过程当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一、书写前
(一)认识文具
书法所用到的文具通常指的是“笔、墨、纸、砚”,还可以包括笔架、毛毡等辅助物件。对于刚刚接触毛笔的学生,教师需要对每一件文具做出详细的介绍,例如:通过介绍文房四宝的发展简史,让他们熟悉并了解相关文具的来龙去脉,这不但可以增加对书法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养成善于探索书法奥秘的习惯。
(二)使用文具
书写前,各种文具要摆放有致,这个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可以在桌面中间平铺书法毛毡,毛毡前面或左面放字帖,右上角放置砚台和毛笔等等,主要达到方便书写的目的就可以。
墨汁倒入砚台,这个环节容易出问题,新的墨汁“水位”较高,宜将砚台端至墨汁瓶嘴儿处再小心适量倒出,墨量满足一节课使用即可,亦可先取少量,随用随倒,避免浪费。
对于新笔的使用,要细心的演示给学生。把笔尖泡入清水几分钟,结合手指轻轻揉捏,把笔毫上的胶去掉,再用干纸巾吸去笔毫中多余的水分。将三分之二的笔毫蘸入砚台,反复轻轻按压笔毫,充分吸墨后,在砚边把笔毫中多余的墨汁掭去,并把笔毫理顺,梳理成圆锥状,便可开始书写。
从文具的摆放、倒墨、蘸墨、梳理笔毫等等,整个过程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细心操作的能力,这种近乎于“仪式”性的操作,不仅能带来新鲜、快乐的体验,又可以产生对书法的敬畏之情,同时养成对书写工具的爱惜和正确使用的良好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往往饱蘸墨汁,直接书写,造成纸张、毛毡和桌面被墨汁污染,这里教师需要格外教导他们,笔毫中不可蓄墨过多,一方面容易造成上述污染,再则大量的墨汁掩盖了笔锋,更不利于练习书写。另外,初学者可能会在暂停书写的时间里(如更换练习纸、小组讨论时等等),像习惯于拿硬笔一样,笔不离手,且无意中把笔尖朝向上方,加之蘸墨又多,墨汁会沿笔杆倒流在手上,甚至衣服、书桌、地面上……甚至同学还会把笔尖朝向临近的同学,给对方造成污染。我们不要简单的把这些现象看成是学生在调皮,而是他们真正不懂得也不习惯正确使用工具,还需要引导他们笔若暂时不用,可放置在笔搁或砚台边上。
(三)保持心情
学习书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是在培养一颗艺术的心灵,要保持自然、放松、愉悦的心情来投入到其中,逐渐养成提笔静心、书写怡情的情怀。使自己全身心地、饱含热情地融入一笔一画当中,静静地与文字对话、与古人交流,才能更好地从古帖中汲取养分,消化吸收。
可以在上课后几分钟的时间里,配上舒缓的古典音乐,请课前准备好的同学讲一段书家的小故事,做一个气氛的调节,可使学生宁心静气,渐入佳境,亦能丰富书法相关的知识。
二、书写中
(一)书写姿势
《纲要》中,针对小学生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明确提出“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笔者认为,这一点应从始至终的贯穿于中小学各阶段的书法学习当中。书写姿势直接影响汉字的书写质量,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但符合人的生理特点,不易产生紧张疲劳,有益身心,还能把书写工具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使书写质量得到提高。
毛笔的书写姿势有坐姿和站姿。不管哪种姿势,都要保证身体端正,身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
采用坐姿书写时,头要放正,微微低下,身体要直且稍向前倾,掌握好角度,过于前倾,会使身体重心压向双臂,容易产生疲劳并影响书写的灵活。双臂自然放开于桌面,左手压纸,右手执笔书写。双脚放平,与肩同宽,着地踏实。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自然放松,可使书写时精神饱满,发挥自如。身体较小的学生,可以采用站立书写的姿势,在坐姿的基础上直接站起来书写,这时需要适当调整执笔的角度,把手腕放松,以适应书写居高临下的书写。
(二)学习方法
《纲要》中指出“在临摹或其他书写活动中,养成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书写是“心手合一”的活动过程,通过观察、思考、对比、调整四个环节,以保证学习的最大成效。
临摹中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例字的整体外形、笔画的形状体态;思考笔画间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割的情况,还要考虑接下来如何进行书写;写完后,再把自己的字和范字进行认真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就像“找茬游戏”,学生自己不能发现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其他同学帮助一起来找,最后做出总结;即知差距,就要在下一次书写时做出相应调整。久之,孩子们将逐渐拥有会观察的眼睛,会思考的心灵,会书写的巧手。
三、书写后
(一)整理文具
《弟子规》当中有“几案洁 笔砚正”,就是要做到书桌保持洁净,笔墨纸砚要摆放整齐。鲁迅先生也有“几案精严见性情”的名言,通过桌子上物件及其摆放情况,可以看出一个人做事、学习的态度是否严谨认真。经过一节课的书写学习后,桌面自然的会变得零乱,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清洗文具,养成书写后及时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在笔洗或水盆中将用过的毛笔进行认真清洗,尽量洗干净笔中残留的墨汁,教师可以边演示边告诉学生,墨汁中含有胶,长时间附着在毛笔(特别是笔根)上,很难再清理干净,不但会影响毛笔性能的发挥,更会大大缩短毛笔的使用寿命。清洗完墨汁后,可用废旧的练习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因为这些水分对毛笔的笔根也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最后把笔毫梳理通顺,笔头呈圆锥状,置于笔搁上即可。砚台中残余的墨汁可集中倒入一个较大的储墨盒里,以备下次使用。砚台洗净后,整齐摆放。
教师还可建议学生保留收藏自己每节课的书写作品,当作学习日志,在一定的时间段里,通过这些作品的先后对比,来检验自己学书进步的情况。
(二)拓展学习
书法是一门艺术,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她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也是不能脱离这些兄弟艺术门类的滋养。中小学生要学好书法,也需养成不断拓展学习、欣赏其它艺术门类的习惯。
课后,可以鼓励学生背诵一首唐诗,朗读一段散文,倾听一首音乐,欣赏一幅国画等等,逐渐提升他们对艺术的感知和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这对他们书法学习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初学书法,从习惯养成开始。习惯的养成要及时,要正确,要长期,好的习惯必能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可能终身难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扬起一片前进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