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登记表何以成为“等级表”?
2021-12-05肖鑫睿
│文 肖鑫睿
近日,山西忻州原平市第一小学有教师对学生做“情况统计”的事件引发热议。在网传的统计表中,学生被分为了11类,包括“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等。
后来,原平市教育科技局通报称,此次事件暴露出原平一小主要领导把关不严格,学校分管副校长对上级会议精神理解不到位、存在偏差,布置工作不细致、不精准,三年级教研组长及三年级(2)班班主任工作简单化、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并宣布了对相关人员的处分处理决定。
所谓“上级会议精神”,是原平市教育科技局安排各学校对本校留守儿童、家庭困难等需重点关心、关爱的学生进行摸排,调查的本意是希望学校及老师对这些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然而,原平一小的“曲解”不仅与上级精神背道而驰,还给教育公平埋下了隐患。
这份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统计表,无不充斥着对权与钱的盲目崇拜。通过“领导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等特殊身份,掌握党政机关的“领导”资源,似乎为学校或个人谋求特权或特殊利益创造了条件。“外地来、各种关系过来的学生”,也有某种程度上对“关系学”“潜规则”的认同。“企业老板子女”更是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另一方面,对“家庭离异单亲学生”“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的歧视呼之欲出。这些观念最终都会投射到一点,就是对学生的区别对待。
今年2月,天津一中学老师因在课堂上发表歧视学生言论被撤销教师资格、调离岗位。
这也是为什么公众谈到类似话题时,屡屡表示反对的原因。2019年,深圳一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孩子拍摄“我家的汽车”照片,引发网友热议;去年,西安一小学要求家长提供工资流水或社保,被网友质疑是“因材施教”还是“因财施教”。
今年初,天津某中学女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的新闻登上热搜。短短几十秒的音频中,这位女老师言辞激烈,不断强调关于家长收入和素质对比的语言,歧视态度明显。
激动之处,该老师质问学生:“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某某的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五十年挣的多,你们素质能一样吗?”
音频传出后,舆论一片哗然。网友还发现,这个老师竟是区骨干教师、学科优秀教师,还曾被所在学校评为“最美教师”,不禁怀疑,如此理所当然地给学生贴标签、划阶层,到底是谁的素质低?
现实生活中,这种“看人下菜碟”的情况不在少数,但发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上,有失公允,绝不能放任自流。
今年8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北京市主要领导提出建议,禁止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收集家长相关信息。北京市教委对此进行了回复:一是市教委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职务信息的收集;二是该信息只用于学籍管理、严格保密,不对普通教师公布。
前不久,有广西南宁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禁止中小学收集家长工作单位和职务信息。南宁市委办在回应中表示,家长民族、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不是必填项,家长可自愿填报。
上述部门的表态,其实都默认了这些信息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影响。既然如此,何不明确规定学校不得收集家长职务等敏感信息呢?“家长自愿填报”最终还是把问题还给了家长——如果别人都填了,自己不填,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呢?这样一来,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吃亏”,又不得不“卷”起来。
既然要推动教育公平,教育部门、学校就该有所担当,不要再向家长、学生传递包含分类观念、等级观念的信息,真正做到有教无类。